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麗 四、出征預測

這樣一支前所未有的軍隊,就以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發了。這哪裡是去打仗,簡直就是武裝遊行,還外帶嘉年華。這支軍隊能不能取勝?隋煬帝認為完全不成問題。在他看來,像高句麗這樣的蕞爾小國,哪裡還用得著打?有這樣一支威武之師、雄壯之師往邊境一站,他們嚇也得嚇死了。所以,根本就不需要考慮什麼戰略戰術問題,只要考慮好如何接受投降的事宜就行了。怎樣才能順利地接受敵人投降?隋煬帝覺得,有兩個問題必須解決好。

第一個,如何防止將領貪功冒進。

第二個,如何有秩序地接受敵軍的投降。

怎樣防止將領貪功呢?隋煬帝下令,二十四路大軍不設統帥,互相牽制,而且,有事必須稟報隋煬帝決定,不得擅自開戰。這樣一來,就誰也不能冒進了。

怎樣接受敵軍投降?隋煬帝規定,每支大軍專門設立一個受降使者,這個受降使者「承詔慰扶,不受大將節制」。慰撫使直接隸屬於皇帝,跟本軍將領是平級關係,如果將領不接受投降,慰撫使可以節制他。

要知道,自古要打好仗,講的就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有這樣,主帥才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揮主觀能動性,打出勝仗。可是現在,上面有隋煬帝管著,旁邊有受降使者看著,這仗豈不是沒法打了?隋煬帝為什麼這麼荒唐?不是他不會打仗,而是他根本就沒預備打仗。他想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隋煬帝如此,其他人是不是也這麼想?未必。當初,太史令庾質因為把兒子送到齊王府當官,被隋煬帝貶為縣令了。這時候,大軍出征之前,隋煬帝又想起他來,就把他叫回身邊,問他:「高(句)麗之眾不能當我一郡,今朕以此眾伐之,卿以為克不?」高句麗是個小國,還不及我一個郡大,現在我派大軍討伐,你覺得能不能打贏?

庾質回答說:「伐之可克。然臣竊有愚見,不願陛下親行。」打還是可以打贏的,但是依我愚見,陛下還是不要御駕親征了。

這個回答讓隋煬帝很不高興,他變了臉色說:「朕今總兵至此,豈可未見賊而先自退邪?」你這是什麼意思?我現在已經率領這麼多大軍來到涿州,已經在前線了,你難道讓我不見敵人就跑回去嗎?

庾質怎麼回答呢?他說:「戰而未克,懼損威靈。若車駕留此,命猛將勁卒,指授方略,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克之必矣。事機在速,緩則無功。」如果陛下御駕親征,萬一不勝,是很沒面子的事。因此,還不如留在後方,派將領去打。將領沒了您這個負擔,倒可以迅速出擊。要知道,兵貴神速,這樣拖延,恐怕勞而無功。這是非常中肯的意見。

而且,這也不是唯一的批評意見。事實上,在領兵將領之中,也有人對這次出兵有不同意見。誰呢?老將段文振。段文振是隋煬帝委任的二十四將軍之一,還沒到遼東,就病倒了。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在臨終之前,段文振給隋煬帝上表說:「夷狄多詐,深須防擬,口陳降款,毋宜遽受。水潦方降,不可淹遲。唯願嚴勒諸軍,星馳速發,水陸俱前,出其不意,則平壤孤城,勢可拔也。若傾其本根,余城自克;如不時定,脫遇秋霖,深為艱阻,兵糧既竭,強敵在前,靺鞨出後,遲疑不決,非上策也。」什麼意思呢?段文振說了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陛下一心想要接受高句麗人投降,問題是,這些敵人很狡猾,很有可能詐降。所以,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不要被他們騙了。

第二,眼看雨季就要到了,所以我們出兵一定要快一點兒,只有出其不意拿下平壤城,才有勝算。否則,等到雨季到來,運輸艱難,我們的後勤補給跟不上去,那時候,高句麗再夥同靺鞨等附屬民族打我們,麻煩可就大了。這個意見相當具有前瞻性。

這樣看來,雖然隋煬帝自恃兵多將廣,信心滿滿,但是,對於隋煬帝的軍事方略,一些官員表現得憂心忡忡。

那麼,隋煬帝征討高句麗,到底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