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子風波 一、元德之死

中國有句俗話叫「家和萬事興」。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隋文帝生性猜忌,總覺得兒子要謀反,今天除掉這個,明天除掉那個,開始是「五子同母」,最後卻只剩下隋煬帝一根獨苗。

隋文帝廢長立幼,猜忌骨肉,讓隋朝付出了很大代價,隋煬帝會不會吸取教訓,好好處理家庭關係?事實證明,隋煬帝在這個問題上也沒能高明到哪裡去。如果說隋文帝最大的問題是更換太子,那麼,隋煬帝的問題則更嚴重,他一直到死,都沒有立一個真正的太子。

要說隋煬帝的家庭關係,還得先來了解一下隋煬帝兒女的基本情況。很多人知道,風流天子唐明皇有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按照各種小說的說法,隋煬帝更是風流成性,應該有更多的兒女吧?其實並不是。隋煬帝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三個,女兒的情況不是十分清楚,在歷史上留下記載的有兩個。一般說來,女兒跟宮廷的權力爭奪關係不大,姑且不論,先看這三個兒子的情況。

三個兒子中,老大叫楊昭,生於開皇四年(584);老二叫楊暕,生於開皇五年(585),都是蕭皇后所生;老三叫楊杲,生於大業三年(607),是蕭嬪所生。這個蕭嬪到底是何許人,史書記載不清晰,但是,一般都認為和蕭皇后有很近的親屬關係。

這樣看來,在家庭問題上,隋煬帝其實是相當嚴肅的,基本算是秉持了父親隋文帝的風格,對皇后非常忠誠。雖然還做不到三子同母,但是,絕不像小說所講的那樣淫亂。恰恰相反,他的家庭結構簡單清晰,不存在后妃爭寵、諸子爭權的問題。這對於挑選接班人,還是非常有利的。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大兒子楊昭因為是嫡長子,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太子。這個皇太子品性如何呢?一言以蔽之,非常優秀。比隋文帝的嫡長子楊勇靠譜多了。這位太子有三大優點。

第一,生活簡樸。楊昭因為是隋煬帝的長子,很受祖父母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寵愛,從小就被抱到他們身邊撫養。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楊昭倒是頗有祖父母的風範。雖然貴為太子,每次用膳,都是一兩個菜就解決問題,被褥、床帳也都極其簡樸,跟隋煬帝沒當太子的時候差不多。

第二,為人忠厚。有一個事例被記載在史書之中,讓人印象深刻。楊昭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在玄武門玩石獅子。正好爺爺奶奶,也就是隋文帝夫婦來看他。若是在平時,小楊昭看見爺爺奶奶,早就跑過去行禮了,可是這天,他卻低下頭,迴避了。為什麼呢?原來是那天隋文帝犯了腰疼的毛病,走路的時候就把手搭在獨孤皇后的肩膀上,楊昭覺得這個舉動過於親熱,他就依據非禮勿視的原則,迴避了。

問題是,楊昭當時才三歲,連隋文帝夫婦都沒想到他會有這麼複雜的思想,這麼高的精神境界,所以沒當回事,繼續勾肩搭背地在出現在他面前。可是,每次只要他們一進入楊昭的視線,楊昭馬上眼觀鼻,鼻觀口,堅決不正視。

這樣幾次之後,隋文帝終於明白了,孫子這麼小,居然就知道非禮勿視,這是多麼規矩的孩子啊!隋文帝禁不住感慨道:「天生長者,誰復教乎!」我這孫子,生下來就是個忠厚長者,這可不是大人能教會的!

再舉一個例子。一般老人家不都喜歡逗小男孩,說給他娶媳婦嗎?北方還有一首兒歌說:「小小子,坐門墩,哭著鬧著要媳婦。」隋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是愛孫子的心情和一般老百姓並沒什麼區別。

有一次,隋文帝也逗楊昭,說要給他娶媳婦。沒想到楊昭一聽,馬上哭了。隋文帝大惑不解,趕緊問他為什麼。楊昭回答說:「漢王未婚時,恆在至尊所,一朝娶婦,便則出外。懼將違離,是以啼耳。」漢王楊諒叔叔沒結婚的時候,一直都待在爺爺奶奶身邊,可是,一旦娶了媳婦,立馬就讓他出去住了。我怕娶媳婦就要離開爺爺奶奶,所以才哭呀!

這麼一說,又把隋文帝夫婦感動得無以復加,覺得這孩子真是天生孝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楊昭長大之後並沒有蛻化變質,還繼續保持著忠厚孝順的本性。他太子府里的官員,如果家裡有老爹老娘,楊昭一定會親自拜訪,過年過節還有額外賞賜。

第三,性格謙和。根據史書記載,楊昭從來不會跟人發脾氣,他手下人犯了再大的錯,他頂多說一句「大不是」也就罷了,至於罵人打人,根本不會。

這樣的太子好不好?真是挑不出錯來。仁愛溫和,特別適合當守成之主。隋煬帝對他也是滿懷期望。只可惜,這個太子有一個大毛病,身體不好。按照史書記載,楊昭長得特別胖,人一胖就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楊昭也確實有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最怕驟起驟降。俗話說怕什麼來什麼,太子楊昭居然就死在了這個驟起驟降上。

隋煬帝喜歡到處巡遊,基本不在大興城待著。他出去的時候,太子楊昭就留在大興城監國,但是,逢年過節,總要到隋煬帝駐蹕的地方朝拜。

大業二年(606),隋煬帝出巡洛陽,楊昭又從大興城趕來朝拜了。朝拜之後,就要回大興城。楊昭孝順,不捨得離開爸爸,所以,到了要走的時候,就懇求爸爸,希望再多陪侍父母幾天。

然而隋煬帝是英雄天子,對這套兒女情長不感興趣,當場就拒絕了。

隋煬帝拒絕,楊昭就反覆懇求,按照當時的禮節,反覆懇求就要反覆跪拜,這樣連跪帶磕頭,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了,沒過幾天,一命嗚呼,享年二十三歲。一個好太子就這樣沒了。謚為元德太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