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朝廷五貴 一、前期宰相

要講隋煬帝的用人風格,當然是看宰相隊伍最有代表性。隋煬帝都用什麼人當宰相?這在他的統治前期和中後期是相當不一樣的。

隋朝建立了三省制,三省長官就是宰相。隋煬帝初年,三省長官是如下幾位。

第一,尚書令楊素,他是擁立隋煬帝的大功臣,也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

第二,尚書右僕射蘇威,他是隋文帝時代的老大臣,也是關隴貴族。

第三,內史令楊約,他是楊素的弟弟,出身關隴貴族。

第四,內史令蕭琮,他是隋煬帝的大舅子,也是原來江陵蕭梁政權的皇帝。

第五,門下納言楊文思,他是楊素的從叔,出身關隴貴族。

第六,門下納言楊達,他是隋文帝初年四貴之一楊雄的弟弟。出身皇族,也是關隴貴族集團成員。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大周女皇武則天的曾外祖父。

這六個人構成了隋煬帝初年的宰相集團。這個宰相集團,有三個特點不容忽視。

第一,關隴貴族集團佔主體地位,除了蕭琮之外,其他五位全都是關隴集團的成員。

第二,楊素家族的勢力極其強大,六位宰相之中,楊素家族佔了三個。這當然是因為楊素在隋煬帝登基的過程中貢獻巨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第三,皇親國戚多。六位宰相中,有兩個是皇親國戚,一位是皇帝的宗親楊達,另一位則是皇后的哥哥蕭琮。這兩個人當宰相,恐怕是為了平衡楊素勢力,增強皇帝方面的力量。

這個宰相班子是否合理呢?當然不合理。

第一,代表面太窄了。隋朝的疆域由之前關中的北周、關東的北齊和江南的陳朝三部分組成,宰相集團也應該容納三方面的代表才合理。而這個宰相班子幾乎由關隴貴族集團一統天下,過於狹隘,當然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第二,楊素家族勢力過於強大,有震主之嫌。楊素為隋煬帝登基立下汗馬功勞,楊氏一門也在新政權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但是,這樣一來,難免會形成君弱臣強的局面,對皇權發展不利。

第三,皇親國戚勢力太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皇帝的壓迫。皇親國戚雖然比一般大臣跟皇帝親近,但是,也並不安全。因為他們的身份本來就已經非常尊貴,再有了政治權力,就會愈發不好控制。歷史上宗室作亂、外戚篡權的事情比比皆是,隋文帝楊堅當年就是以外戚的身份奪取的北周天下。殷鑒不遠,隋煬帝當然不會忘記。

綜合幾條弊端可以看出,這個政府班子很難讓人滿意。隋煬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從國家的角度講,他要建立一個東西南北平衡發展的大帝國,當然不滿意於一個只代表關隴地區利益的政府;從個人的角度講,他要當一個全面貫徹自己意志的強勢皇帝,當然不允許大臣無論是功臣還是親戚凌駕於自己之上。這樣看來,這個宰相班子肯定得改。

怎麼改呢?既然楊素家族勢力最大,那就先拿楊素開刀。大業二年(606),隋煬帝逼死楊素,楊約受到連累被免官,不久也死去了。而楊文思當時已經年近七十,年老體弱,本來就不怎麼真正管事。楊素死後沒多久,他也去世了,這樣一來,楊素家族的勢力被清除殆盡,六位宰相也就少了三個。

另外三個人也都沒待長久。

蘇威在大業三年(607)受到高熲的連累,免官回家了。

楊達深知隋煬帝猜忌,所以一直低調做人,在朝廷里很少說話,後來乾脆轉為武職,遠離了權力核心。

蕭琮本來當過西梁的皇帝,算是亡國之君,又是隋煬帝的大舅子,這兩個身份都很微妙,所以更是小心謹慎,上班不說話,下班就喝酒念佛,從不妄言妄行。按說,這樣一個人應該能保平安了吧?還是不行。蕭琮為人孤傲,一般人難入他的法眼,可他偏偏跟名將賀若弼要好。大業三年(607)賀若弼因為議論朝政被殺,蕭琮馬上受到了猜忌。正在這時,又傳出了一個童謠,沒頭沒腦,就唱「蕭蕭亦復起」,隋煬帝一聽難免猜測,這是不是說蕭梁又要復興?童謠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乾脆把蕭琮免了官,讓他回家,不久他也病死家中。

就這樣,大業初年的六位宰相死的死,廢的廢,走的走,很快都離開了宰相崗位,關隴貴族集團也大受打擊。那麼,誰來頂替他們的職位呢?大業中後期,隋煬帝又組織起一個新的宰相班子,這個班子在當時有一個稱號,叫作「五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