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言者有罪 一、薛道衡之死

因為高熲等三位老臣在北巡的道路上議論朝政,隋煬帝把他們悉數處死。這已經是隋煬帝時期因言獲罪的先例,對隋煬帝的政局產生了不利影響。但是,這三個大臣被處死的原因比較複雜,其中不乏清洗文帝政治遺存,給自身統治開路的意思,所以還不能完全視為拒絕不同意見。

可接下來,又有兩個大臣相繼死於非命,而這兩個大臣,除了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之外,其實並沒有更多的問題。這就更加值得重視了。

第一個被殺的大臣叫薛道衡。薛道衡出身北齊,是當時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十三歲的時候就能講《左傳》,長大之後和大才子李德林齊名。後來北齊滅亡,才進入隋朝。雖然屬於亡國之臣,出身不算好,但是,很快因為文化優勢嶄露頭角。當年,平陳之役,薛道衡就在高熲手下掌管文翰。

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也是個優秀的文學家,對文人本來就有惺惺相惜之感,又因為正在致力於提升自己的聲望,拚命網羅人才,所以,對薛道衡頗為愛慕,很想把薛道衡延攬到自己的麾下。

如何延攬呢?正好,當時薛道衡被人告髮結黨,觸怒了隋文帝,隋文帝就把他流放嶺南。落難之時,楊廣悄悄地給薛道衡寫信,讓他取道揚州。按照楊廣的計畫,一旦薛道衡到了揚州,自己就給父親打報告,把他留在自己身邊。這本來是一番好意,可是,薛道衡為人非常正統,不願意跟藩王走得太近,還是拒絕了楊廣的建議,根本沒走揚州,而是從江陵南下了。這樣一來,楊廣的計畫落空了,這當然讓楊廣很失望,不過,也無可奈何。

後來,薛道衡結束流放生涯,重新回到京城,當了內史侍郎,負責起草詔令。他起草的詔令都文辭華美,隋文帝特別滿意。不僅皇帝滿意,兩個宰相高熲和楊素也都推崇他。特別是楊素,自己就是個文人,跟薛道衡尤其要好,兩個人經常互相唱和,簡直情同手足。

隋文帝晚年,楊素當政,隋文帝有意削弱他的勢力。如何削弱呢?隋文帝覺得楊素主持朝政,薛道衡起草詔書,兩個人過從甚密對自己不利,就讓薛道衡出任襄州總管,離開中央了。薛道衡也真是書獃子,明明是隋文帝排擠他,他卻根本沒感覺,反倒特別留戀隋文帝,嗚咽流涕,不捨得離開。一看薛道衡如此單純,隋文帝也很感動,還對他講:「爾光陰晚暮,侍奉誠勞。朕欲令爾將攝,兼撫氓俗。今爾之去,朕如斷一臂。」你也老了,總在我身邊做事,太辛苦了。之所以讓你到地方去任職,也是讓你歇歇的意思,當然,也是讓老百姓都感受一下你的風采。可是,你知道嗎?讓你走,我真覺得像斷了一條胳膊一樣難受啊!因為有隋文帝這樣一番煽情的表達,薛道衡不僅不怨恨隋文帝,反倒更覺得他是個好皇帝。

通觀薛道衡的言談舉止就可以看出,此人是個典型的書獃子。智商很高,但是情商比較低,很多人情世故他看不透,也不計較。

隋煬帝當政後,追念薛道衡的風采,又把他從地方召回中央,想要讓他擔任秘書監。秘書監是三品官,負責掌管圖書文籍,也算髮揮薛道衡的專長。應該說,隋煬帝這個做法,比隋文帝對薛道衡要厚道多了。

那麼,對皇帝的這番美意,薛道衡如何回應呢?他回京之後,立刻給煬帝上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稱讚隋文帝:「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天性弘慈,聖心惻隱,恩加禽獸,胎卵於是獲全,仁沾草木,牛羊所以勿踐。」隋文帝武功卓著,并吞八荒,一統天下;而且隋文帝文德仁厚,可以施恩草木,惠及禽獸。總之,隋文帝是一個有聖德神功的好皇帝,把隋文帝誇得像一朵花一樣。

薛道衡為什麼要在新皇帝面前歌頌老皇帝呢?其實,他的想法挺簡單的。

第一,他確實喜歡隋文帝,真心實意地覺得隋文帝是個好皇帝。

第二,他覺得,對著兒子誇爸爸,也是理所當然。

那麼,薛道衡這麼想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呢?其實不對,甚至可以說是大錯特錯。要知道,皇帝的家庭關係和一般家庭關係可不一樣,對著隋煬帝誇隋文帝,不是簡單的對著兒子誇爸爸,而是對著當今皇帝猛誇前朝皇帝,這不就叫是古非今,以死人壓活人嗎?

所以,隋煬帝一看這篇頌文,馬上就對大臣講:「道衡致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薛道衡對著我這個當今皇帝誇前朝皇帝,這是《魚藻》的意思啊!所謂《魚藻》,是《詩經·小雅》里的一首詩,主要內容就是通過懷念周武王來反襯周幽王的過失。隋煬帝的意思是,薛道衡這是在通過讚美先皇來貶低我啊!

有了這樣的印象,隋煬帝可不高興了。在他看來,隋文帝把你薛道衡整出朝廷,我又把你請回來,你應該感激我才是,怎麼反倒讚美他,來貶低我?這樣的大臣必須懲罰,隋煬帝一道制書,不讓他再擔任秘書監,改讓他當司隸大夫了。司隸大夫是四品官,在級別上比秘書監低,這已經是一種懲罰,更重要的是,司隸大夫這個官職可不好當。

司隸大夫主管監察,相當於紀委書記,是專門給人挑錯的。這樣的崗位容易得罪人,所以也特別招人嫉恨,一旦當上這樣的官,就會成為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薛道衡是一個不通人情世故的書獃子,讓他到這樣的部門工作,這不是黑他嗎?

當時,有一個人就看出門道來了。誰呢?薛道衡的下屬,司隸刺史房彥謙,唐朝著名宰相房玄齡的爸爸。他對薛道衡說:皇帝怕是不懷好意,你千萬小心點,少見朋友,少說話。可是,薛道衡是書獃子,他聽是聽了,終究體悟不深。果然,就在這個崗位上,薛道衡出事了。

大業五年(609),隋煬帝命令群臣議論一項新的法令。群臣意見並不統一,所以,這個法令就議來議去,久久不能決定。一看這種扯皮的情況,薛道衡心生煩躁,公然對朝臣說:「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要是高熲不死,這麼點小事早就解決了。

薛道衡平時乾的是得罪人的工作,早有人看他不順眼了,現在聽他說這樣犯忌諱的話,馬上彙報給隋煬帝了。隋煬帝一聽,勃然大怒道:「汝憶高熲邪!」你好大膽,居然給高熲鳴冤叫屈!馬上把薛道衡抓了起來,讓御史大夫裴蘊審理。

那麼,薛道衡這個罪過大不大?其實並沒有那麼大。他確實出言不慎,涉嫌給罪臣鳴冤叫屈,但是,這鳴冤叫屈是在朝廷上公開說的,並不是搞陰謀詭計。所以按照常理,應該屬於可以原諒的錯誤。而且,薛道衡當時已經七十歲了,本來就是風燭殘年,可能皇帝根本就不會治他的罪,直接讓他退休回家了事。不僅我們是這麼分析的,薛道衡本人也這麼想。所以,他待在監牢里,天天催促審案的人快點審理,早點給他個結論。

當時審理此案的是什麼人呢?是御史大夫裴蘊。這是個著名的見風使舵的馬屁精。他斷案既不依據法律,也不依據事實,他只看皇帝的臉色行事。看到皇帝厭惡薛道衡,他馬上從嚴處理了:「道衡負才恃舊,有無君之心,推惡於國,妄造禍端。論其罪名,似如隱昧;原其情意,深為悖逆。」大意是說,薛道衡這個事情本身倒是不大,但是,從這個事情上可以看出他恃才傲物,有無君之心!他替高熲鳴冤,這不是把過失推到皇帝身上嗎?這可是大逆不道啊!所以,我認為,雖然他的罪狀看起來比較輕微,但是,用心卻極為險惡。所以,我建議處以死刑!

那麼,對裴蘊這種結論,隋煬帝怎麼決定呢?隋煬帝說:「然。我少時與之行役,輕我童稚,與高熲、賀若弼等外擅威權;及我即位,懷不自安,賴天下無事,未得反耳。公論其逆,妙體本心。」你說得太對了。我當年和他一起征伐陳朝,那時他就輕視我年輕,和高熲、賀若弼這些人一起,作威作福,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裡。現在,我當了皇帝,他內心不安,肯定想要反叛。只是因為國家形勢太好,他找不到造反的由頭罷了。現在,你通過這個案子,揭示出了他的叛逆之心,值得表揚!

就這樣,君臣兩個達成一致,薛道衡的審判結果也出來了。什麼結果?大逆不道,賜令自殺!

這個結論一出來,可把薛道衡驚呆了。本來,他以為隋煬帝一定會赦免他,所以,聽說這一天要宣判,還特地傳話給家人,讓他們準備酒菜,預備招待來給自己壓驚的朋友。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隋煬帝讓自己自殺的判決。這太出乎意料了,薛道衡根本不敢相信,所以,遲遲不肯動手。

他不肯動手,司法部門只能向隋煬帝彙報,請皇帝裁決。那麼,隋煬帝怎麼回覆呢?他說:既然我好心讓他自盡他不領情,那就把他勒死算了。一代文宗,七十歲的老臣,就這樣死於非命。

當時正是大業五年(609),隋煬帝剛剛在吐谷渾地區新設了四個郡,正缺人口,薛道衡一死,隋煬帝馬上把他的妻子兒女都流放到且末郡,給大隋戍邊去了。

可能有讀者朋友會想,此前章節不是說,隋煬帝是因為嫉妒薛道衡的文采才讓他去死的嗎?他死後,隋煬帝還說了一句「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