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楊素之死 三、評價

那麼,應該如何評價楊素之死呢?要想弄清這個問題,先得看看,楊素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楊素這個人非常複雜,身上同時具有兩方面的特徵。

第一方面,文韜武略,識人成人。

所謂文韜武略,是說楊素是隋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武的方面,他是隋朝四大名將之首。隋朝的四大名將分別是楊素、史萬歲、賀若弼、韓擒虎。其中,賀若弼和韓擒虎的功勞主要體現在平陳,史萬歲則體現在打突厥,都有局限性。只有楊素,無論是平陳、打突厥還是中原的戰爭,他都參加了,而且,都是台柱子。另外,楊素還有一個紀錄無人能夠打破,那就是他打仗從來沒有失敗過。把這兩個優點加起來,他作為四大名將之首的地位也就無人撼動了。

再看文的方面。在上冊書中我曾經提到,隋文帝恐怕是冒牌的弘農楊氏。但是,楊素可絕對是正牌弘農楊氏出身。出身貴族,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擅長草隸,工於詩文。他寫詩的水平,在隋朝也是數一數二的。僅以代表作《出塞》為例:「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橫行萬里外,胡運百年窮……」

這首詩是在吟詠漢朝的兩個名將衛青和霍去病。「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既可以指衛青打漠南匈奴,也暗含霍去病的典故。霍去病當年有一句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不是正好和這首詩的情境類似嗎?因為匈奴還沒有打完,所以將軍們又出征了。第二句,「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這是講霍去病東臨碣石,攻打東北的匈奴。「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這裡連用兩位將軍的典故。所謂冠軍,是指冠軍侯霍去病。而長平則是長平侯衛青。因為有這兩個人的奮擊「橫行萬里外」,所以,才會有「胡運百年窮」的結局。很顯然,有這樣的將軍拚命打仗,胡人的勢力不能長久,這才締造了漢家的榮光。表面上看,這首詩吟誦的是漢朝的兩個將軍,實際上呢,楊素這是在自我標榜。因為我奮力廝殺,所以我們大隋才得以安寧。

楊素的詩篇既有風骨,又有氣度,和隋煬帝非常相似。清朝文學評論家沈德潛在《古詩源》中曾經感嘆:「武人亦復奸雄,而詩格清遠,轉似出世高人,真不可解。」楊素是一員武將,也是一個奸雄,但是他的詩清新高遠,就好像出世的高人,真讓人困惑不解。這種令後人驚嘆的水準,正體現了楊素卓越的文韜。

再說說知人之明,成人之美。如果說文韜武略主要講才能,那麼知人成人,就主要指他為人方面的優點了。先舉兩個例子,證明他的知人之明。

第一個例子。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韓擒虎有個外甥,名叫李靖,當年還是個年輕人,沒什麼名氣。結果,楊素一看到他,馬上指著自己的座椅說:「卿終當坐此!」小夥子,總有一天你會坐到我這個位置上來。這句話楊素說得準不準?准得無以復加。這個李靖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李衛公,他是唐朝最著名的將軍,也是唐朝最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他的形象畫在了唐朝的凌煙閣上,他的《衛公兵法》直到清朝還是考武舉的必讀書,他和紅拂女的愛情,更是中國人心中的千古傳奇。

第二個例子。隋朝有個人叫封德彝,當時也是個小官,誰都沒太注意他。但是,楊素一看,馬上和他傾心結交,而且也指著自己的座位說:「封郎終居此坐。」封郎,有一天你會坐到這個位置上來。這句話後來實現沒有?也實現了。封德彝是李淵晉陽起兵的主要策劃者之一,他本人在唐朝官居宰相,是唐朝初年最有影響力的大臣。

楊素指了兩次椅子,就給唐朝指出了一將一相,這還不是知人之明嗎?

什麼叫成人之美?除了前面講過的,楊素放侍妾樂昌公主與落魄的前夫徐德言破鏡重圓的故事之外,再講一個《隋唐嘉話》里的故事。隋文帝時期有個宰相叫李德林,他的兒子李百葯非常聰明,出口成章,但是跟好多文學青年一樣,比較多情也比較輕浮,竟然吃了豹子膽,跟楊素的愛妾私通。結果東窗事發,被楊素髮現了。

怎樣處理這對姦夫淫婦?楊素最開始的反應是勃然大怒,必欲殺之而後快。可是,李百葯一抬頭,楊素的刀又放下了。為什麼?因為李百葯「年未二十,儀神雋秀」,年紀不到二十歲,是個英俊少年。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楊素一時動了惻隱之心,對李百葯說:「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敘,稱吾意當免汝死。」聽說你寫詩寫得好,現在你就寫詩描述一下你此刻的處境和心境,如果寫得好,我就放了你。

李百葯也毫不含糊,一氣呵成,文采斐然。楊素看完,氣也消了,不僅不殺,反而拱手把愛妾送給了李百葯,「並資從數十萬」,還推薦李百葯升了官。所謂成人之美,還有比這更徹底的嗎?

說了楊素這麼多優點,大家可能會覺得,這簡直是個萬人迷、超級偶像。但這並不是全部。因為楊素還有第二方面的特性。

這第二方面是熱衷功名,不擇手段。

這個特性從楊素對隋煬帝的三大貢獻中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三大貢獻固然成就了隋煬帝的皇位,也讓楊素位極人臣,但是,從傳統的政治道德和政治原則考慮,那可就是徹頭徹尾的不忠不義,對隋朝的政治穩定造成了很大傷害。

把楊素這兩方面的特性結合起來,楊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隋書·楊素傳》的說法非常經典:「考其夷凶靜亂,功臣莫居其右;覽其奇策高文,足為一時之傑。然專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考察他那些平叛靖亂的功勞,沒有哪個功臣能比他更強;考察他的對策詩文,也沒有哪個文人能比他更強。但是他只認得智力,只懂得詐術,他根本就不會考慮仁義之道。

一言以蔽之,楊素其人,才勝於德。這樣的人其實相當危險,因為他們能力超群,而又不講道德,不顧大局,一旦他們的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那麼,他們對國家的危害可能比任何人都大。

有了這樣的前提,再來評價楊素之死,就會意識到,隋煬帝猜忌楊素,乃至逼死楊素,有當時的必然性。這樣的人其實就是功臣型的大臣,搞陰謀的能力高於搞建設,這樣的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一旦政治局面安定下來,他的出局也就在所難免了。

儘管楊素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還是會覺得,隋煬帝的做法太涼薄了。特別是楊素死後,隋煬帝說的那句「使素不死,夷其九族」,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一代佐命元勛竟然落得如此下場,不僅讓人產生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哀,也讓人清楚地感覺到這個皇帝的冷酷。而一個皇帝,若是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對團結朝臣是非常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隋煬帝對大臣的清洗並沒有就此打住,相反,緊接著,又有幾個並未像楊素那樣功高震主,而且也頗有治國理政之才的老臣相繼被隋煬帝清除,給隋朝的朝政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