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營建東都 三、洛陽得失

綜合參考洛陽城的規模、華麗程度和功能就能明了,這座新城可不僅僅是大興城的一個東方縮小版,事實上,隋煬帝對它的期望值相當高。高到什麼程度?在隋煬帝眼裡,洛陽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換言之,洛陽城一建立,隋朝的整個重心都向東方傾斜了不少,這可是隋煬帝時期國家定位的一大變化。

那麼,今人應該怎樣評價這座新都城?有三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

第一,隋煬帝修這座城,眼光相當精準。要知道,中國的國土面積很大,在古代交通、信息不暢的情況下,只靠一個首都來管理這麼大的國土存在很多困難。為此,古代人很早就發明了兩京制。比如西周定都鎬京,又營建東都洛邑。隋煬帝在大興城之外又修建東都洛陽,當然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但是,他考慮的問題還不止於此。修建洛陽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關隴貴族集團對政治的壟斷,讓國家的政治氣度更宏大一些。要知道,隋朝定都大興城,其實和它的歷史傳統有關。隋朝繼承北周,北周繼承西魏,無論政權怎麼更迭,都是關隴貴族占統治地位。關隴貴族出身於關中地區,家族勢力也在關中地區,所以,他們的都城也必定放在關中。

這樣一來,大興城其實就成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大本營。

如果這個政權還只是一個地區性政權,這樣做當然可以。但是,此刻的隋朝已經不再是一個地區性政權,而是一個全國性政權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死守大興城,死守關隴集團的老根據地,就會顯得非常狹隘。當初王頍和蕭摩訶之所以攛掇楊諒造反,就是因為他們是南方人,怎麼也融入不了隋朝的統治核心。這就是偏重於一端的政治模式所暴露出來的問題。

現在,隨著洛陽城的建立並且成為新的統治中心,楊廣其實也是在向東方和南方人做一個表態:大隋王朝是一個整體,以後,國家要打破原來的地區壟斷,隋朝的機會將會向每一個人開放。這是極有眼光的一件事,也是營建洛陽城最大的意義。

第二,就在修洛陽城的過程中,隋煬帝急功近利的苗頭已經顯現了。洛陽城是從大業元年(605)三月開始修的,到大業二年(606)正月,這座新城已經完工,總共才用了十個月。如此大的工程量,為什麼這麼短時間就能完成?因為投入的人工太多了。按照史書記載,修建東都洛陽,每個月投入的人工有兩百萬人。

這個數字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比較一下前朝就知道了。當年,北周的天元皇帝也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也曾經想修建洛陽城。為此,他每月役使四萬人築城,這在當時已經是物議沸騰。要知道,北周天元皇帝可是一個著名的暴君,他動用的民力只不過是每月四萬人,而隋煬帝為了迅速完成任務,居然能一次性動用兩百萬人,這就讓勞役顯得非常誇張。這樣看來,雖然洛陽城還只是隋煬帝建立的第一項大工程,算是牛刀小試,但是,隋煬帝急功近利、濫用民力的苗頭已經初露端倪。

第三,在修洛陽城的過程中,隋煬帝好大喜功、奢侈腐化的傾向出現了。無論是建宮殿,還是修園林,隋煬帝都務必要做到最好,這讓人在驚嘆的同時也感到一絲不安。有道是「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即使像隋文帝那樣節儉的皇帝,楊素尚且想要建一座美輪美奐的離宮來討好他;如果皇帝本身就追求奢侈,那麼,大臣的行為就會更加沒有節制,這樣一來,老百姓的負擔就越發沉重了。

當初,隋煬帝下令修洛陽城之前,曾經下過一道詔書。在詔書里,他說:「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雕牆峻宇,復起於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將貽於後世。」大意是說,當皇帝是要以一人治理天下,但絕不是讓天下奉養一人。國家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老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堅固,國家才能安寧。老百姓若是富足,天下也就富足了。所以今天建設這個宮殿,絕不能損害百姓的利益,不能讓雕牆峻宇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相反,要讓卑宮菲食的節儉傳統代代相傳。

這話說得多好聽!可是,真到執行的時候,他卻把自己的話全忘了。他忘了節儉,百姓也就沒了安寧。就是這座洛陽城,讓老百姓付出了「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的代價。所以,《隋煬帝艷史》里才說:「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雖然是小說家語,但是相當深刻。

就是這種代價,讓這個本來大有益處的都城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隋煬帝的統治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

那麼,隋煬帝下一步會向何處去?他是會繼續這種思路,還是會有所改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