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營建東都 一、營建東都

大業元年(605)三月,隋煬帝發布命令,營建東都洛陽。這是隋煬帝上台之後的第一項大工程,也正是這個工程,拉開了隋煬帝大興土木的序幕。

當時隋朝已經有了一個都城大興城了,這座都城形制嚴謹,規模宏大,是中國古代都城的典範。既然如此,為什麼隋煬帝還要修洛陽城?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說洛陽城是隋煬帝算命的結果。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鑒》里就是這麼說的:「章仇太翼言於帝曰:陛下木命,雍州為破木之沖,不可久居。又讖云:『修治洛陽還晉家。』帝深以為然。」有一個叫章仇太翼的術士跟隋煬帝說:您是木命,而雍州,也就是大興城所在地偏處西邊。西邊屬金,金又克木,對您不利,不能久居。另外,有讖語說:「修治洛陽還晉家。」您曾經封為晉王,應該重修洛陽,到那裡定都。隋煬帝很信章仇太翼這套說法,於是趕緊張羅修建洛陽城。

這是不是修建洛陽城的真實理由?我覺得,這條記載不太可靠。為什麼?有兩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這條記載的來源並不十分可靠。這條記載出自筆記小說《大業雜記》。筆記小說本來就不乏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因此,算不得第一等史料。《資治通鑒》引這段話,本身就不夠嚴謹。

第二個理由,《大業雜記》里記載的這件事不符合邏輯。要知道,章仇太翼可是廢太子楊勇的黨羽,跟隋煬帝的妹夫柳述關係也頗不一般。隋煬帝即位後,沒幹掉他已經頗為開恩,怎麼可能對他言聽計從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素以嚴謹著稱的《資治通鑒》要選用這條材料呢?一個可能的因素是,《資治通鑒》是為給皇帝提供借鑒而編寫的史著,希望皇帝以史為鑒,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而隋煬帝在當時是個公認的壞皇帝,所以,不妨再給他加一條寵信術士的惡名,以便讓後來的皇帝知道警誡。

既然隋煬帝因為命相問題決定營建洛陽不夠合理,那他為什麼要在大業元年(605)即位之初,就先張羅修這樣一個大工程?其實隋煬帝自己寫過一個營建東都的詔令,把前因後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詔書里,隋煬帝一共講了三個原因。

第一,這是安撫東部地區的需要。楊諒叛亂後,楊廣有一個特別深切的體會,那就是隋朝的東部地區並不穩定,很容易發生變故。楊諒叛亂,東部不就有十九個州響應嗎?發生變故當然得鎮壓,問題是,隋朝的都城大興城遠在西北,急切之間,反應太慢。此次楊諒叛亂,這個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了。現在,叛亂固然已經結束,但是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而是要查漏補缺,防患於未然。萬一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在東邊建一座都城,讓東邊也有一個穩定的政治核心,這樣一來,以後東邊再發生變故,就可以直接指揮行動了。

另外,當時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隋煬帝為了懲罰叛亂分子,把楊諒老巢并州的老百姓遷了好幾萬到河南來。在楊廣看來,這些人都有同情楊諒的嫌疑,本身就是不穩定因素。怎麼控制他們?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建都,就近震懾。這就跟周朝建立之後,把殷商的遺民都集中在洛邑,然後又定都洛邑是一個道理。所以說,安撫山東是營建洛陽城的最重要理由。

第二,這也是安撫江南的需要。楊諒叛亂,還體現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江南地區也並不穩定,人心思變。推動漢王楊諒起兵造反的,主要就是南方人。這要怎麼解決?大興城離山東地區遠,離江南地區就更遠、更鞭長莫及了。如果能在東部地區建一個都城,對江南的作戰能力和震懾能力也會明顯增強。

這樣說來,無論是出於安撫山東地區的考慮,還是出於安撫江南地區的考慮,都需要在東部地區建立一座都城,問題是,這個都城為什麼一定要選在洛陽?這就涉及第三個因素了。

第三,洛陽地理位置好,作為都城,比大興城更有優勢。中國古代,什麼樣的都城算是好都城?有一個叫陳建的明朝人寫過一篇《建都論》,總結得非常清楚。他說:「夫建都之要,一形勢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簡單來講,所謂建都三要素,第一是地勢,第二是交通,第三是要居中。以這三個要素來衡量,就會發現洛陽的優勢了。

首先看地勢。洛陽符合不符合要求?太符合了。洛陽北靠北邙山,南臨伊水,正好是所謂的被山帶河,這樣的地形,有夷有險,易守難攻。擁有守城之利,這對於都城當然重要。

其次看交通。洛陽最大的優勢正在於運輸便利,能夠很好地解決漕運問題。這也是它和大興城相比最為突出的優勢。

大興城坐落在關中平原上。關中平原雖號稱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但是無論如何,面積還是太小,單靠自身力量養活不了一個大都市。關中往西是比較荒涼的河隴地區,往東則是非常富庶的關東地區。所以,一直以來,坐落在關中的都城都要仰仗關東地區輸送物資,特別是糧食。

可是,大興城偏偏在交通方面有問題,讓兩地之間的流通非常困難。古代運輸糧食一類的大宗物資,都要靠水運。大興城若走水道東出關東,三門峽是必經之地。所謂三門峽,乃是人門、鬼門、神門三門,自古號稱天險,漕船一到這裡就過不去,只能改走陸路。人挑肩扛,翻山越嶺,這樣的成本消耗太大,划不來。如此一來,東邊的糧食很難運進關中,每次關中平原鬧水旱災害,皇帝只能領著文武大臣、平民百姓,千里迢迢到東邊逃荒。這多麼辛苦!相反,洛陽就不存在這些問題。洛陽城水陸交通都四通八達,當然比大興城更有優勢。

最後看居中。洛陽的第三大優勢在於它居天下之中。可能有人會想,中國的地標中心不是在陝西嗎?怎麼洛陽又成了天下之中了?雖然按照中國領土的絕對比例,洛陽可能不是天下之中,但是,按照當時中原王朝實際可能利用的土地來計算,洛陽絕對是天下中心。事實上,即使到今天,河南還是號稱中州大地。

居天下之中有什麼意義?按照古人的政治想像,天子就應該在天下的中心,因此,天子所居的都城也應該佔據天下之中的位置。而且,如果都城在天下之中,那麼,皇帝的用心也會不偏不倚。都城在大興城的時候,整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都偏重於西北,對東部和南部明顯關照不夠。但是,把洛陽建成第二首都,無論東、西、南、北哪方有事,都可以立刻做出反應。與此同時,也可以藉助都城來協調利用東南西北各地的人力、物力,這樣,國家的發展不就更平衡了嗎?

這樣看來,營建洛陽絕不是一個算命先生一兩句話就能左右的決定,恰恰相反,它是隋煬帝深思熟慮的結果,也符合當時國家發展的實際需要。既然營建新都有這麼多好處,那還猶豫什麼?隋煬帝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就在大業元年(605)三月,隨著他一聲令下,洛陽城正式破土動工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