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楊諒叛亂 一、楊諒造反

就在隋文帝剛剛去世、隋煬帝剛剛接班的時候,忽然傳來一個可怕的消息:隋煬帝的五弟,并州總管漢王楊諒起兵造反了!這是怎麼回事?

既然是楊諒造反,還得先了解一下楊諒是何許人。楊諒是隋文帝楊堅最小的兒子,也是最受寵愛的兒子。

楊堅的五個兒子,除了老大楊勇被立為太子之外,其餘老二楊廣、老三楊俊、老四楊秀都是十二三歲就出閣,坐鎮地方,獨當一面。只有楊諒直到二十二歲才離開父母,出任并州總管。為什麼這麼晚才讓他出去?只有一個緣故——捨不得。正因為寵愛小兒子,楊堅給楊諒的權力特別大。

首先是軍事權力。不僅讓他擔任并州總管,還讓他總領北齊舊境五十二州軍事,等於把原來的北齊都做了他的封地。

其次是司法權力。楊堅對其他兒子都強調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唯獨對這個小兒子,楊堅宣布,可以不受法律約束,便宜從事。

最後是經濟權力。別看楊堅自己簡樸,要求其他兒子也簡樸,但是,偏偏怕這個小兒子受窮,因此還特許楊諒自己鑄錢。真是要槍有槍,要權有權,要錢有錢。生活比蜜還甜。

隋文帝替小兒子想到了一切,唯獨沒想過,自己死後小兒子該怎麼辦。可是,他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死去了,而楊諒隨即就造了反。楊諒為什麼這麼迫不及待地造反呢?

楊諒造反,其實是蓄謀已久。這也是楊廣奪嫡的後遺症。自從開皇二十年(600)二哥楊廣取代大哥楊勇當了太子,緊接著四哥蜀王楊秀又因為謀反罪被廢,楊諒心裡就不踏實了。這個二哥也太生猛了吧?會不會哪天把兄弟們都吃掉?所以,他就開始防備了。

楊諒擔任并州總管,并州是個用兵之地,在隋朝主要承擔防控突厥的任務。楊諒就以防控突厥為名,修整武器,招降納叛,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

他一共招了多少人?按照史書記載,「左右私人殆將數萬」,光是私人親兵、敢死隊就有數萬人。一個王爺,要這麼多私人武裝幹什麼?一方面固然是防範楊廣,另外一方面,也不乏有樣學樣的心理。既然二哥楊廣可以仗著實力當太子,為什麼我不可以?如此積極備戰,這不就是蓄謀已久嗎?

儘管楊諒已經準備了一段時間,但是,單挑這個時候造反,還是楊廣詔書激變的結果。楊諒這幾年一直磨刀霍霍,楊廣並沒有蒙在鼓裡。當太子這幾年,他一直盯著楊諒呢。他知道楊諒圖謀不軌,但是,因為有隋文帝這把保護傘撐著,楊廣不敢把他怎麼樣。現在,隋文帝死了,隋煬帝覺得,與其養虎遺患,倒莫若趁此機會,把楊諒解決掉算了。

心動就要行動。楊廣偽造了一份所謂文帝的璽書,召楊諒入朝。按照隋煬帝的想法,楊諒跟父親關係好,父親召他進京,他應該沒有懷疑的道理,只要他一回來,那就是羊入虎口,有去無還了。這其實就是楊堅當皇帝之前,對付北周五王的故技。

可是,隋煬帝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份璽書,給他惹了大麻煩。漢王楊諒把璽書看了一眼,馬上說,這是假的!

原來,隋文帝老早就和漢王楊諒有過密約:「若璽書召汝,敕字傍別加一點,又與玉麟符合者,當就征。」我要徵召你入朝,一定會加雙保險的。

第一道保險是玉麒麟的兵符,我一半你一半,要兩個兵符合得上才是真的。

第二道保險是「敕」字旁邊要多加一個點,沒有這一點,你就應該明白那是假的。

其實,從這裡可以體會到隋文帝的苦心了。他怕有人像他當年對付北周皇室一樣,先挾制了他這個皇帝,然後再假冒他的名義召他的兒子,把他們父子一網打盡,所以,特地留了一手。如果真有奸臣作亂,拿著假冒的敕書去騙漢王,漢王也可以有所防範。沒想到,這個原本對付奸臣的約定,最後對付的倒是自己的二兒子楊廣。

現在,漢王楊諒一看見這個假璽書,馬上就意識到,爸爸已經出事了,二哥楊廣在騙他。

問題是,就算知道這份璽書是假的,楊諒還能怎麼辦?他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一條是不管璽書真假,自己恪守臣節,回去就是。當初秦始皇死的時候,秦二世胡亥假造詔書,讓公子扶蘇自殺,扶蘇不是就服從了嗎?

另一條路就是造反了。

那麼,漢王楊諒到底走哪條路?別看他招兵買馬蓄謀已久,但是,事到臨頭,他還是有點猶豫。就在他猶豫的時候,有人攛掇他來了。攛掇他的是兩個南方人,一個叫王頍,一個叫蕭摩訶。

這兩個人為什麼攛掇他造反?因為他們在現有政權體制下鬱郁不得志。

王頍本來是梁朝大將王僧辯的兒子,梁朝滅亡後進入北周。此人不僅精通經學,而且熟讀兵書,號稱「倜儻好奇略」,自認為有將相之才,但是,隋文帝執行關隴本位政策,他因為出身南方,在隋朝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蕭摩訶是江南陳朝的大將,陳朝滅亡之際投降隋朝,但是,到隋朝之後也同樣受到排擠。自古以來,大才不展、壯志難酬都會令人激憤,這兩股激憤的洪流一直在尋找出口,現在看到漢王有不臣之心,他們就開始極力攛掇了。

漢王楊諒本來就有不臣之心,再受到這兩個人的攛掇,心裡的天平當然大幅地向造反傾斜了。恰恰在這個時候,并州又忽然傳出來一首童謠:「一張紙,兩張紙,客量小兒作天子。」這首童謠是什麼意思無人能夠說清,可是,楊諒就開始據此瞎猜了。他覺得,我小名叫阿客,大名叫楊諒,另外,我又是家裡最小的兒子,這所謂客量小兒,不就是在說我嗎?所以,這童謠說明,我要得天命,當天子了!既然天命如此,那我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今天我們回頭分析,這童謠是哪兒來的?很可能就是王頍、蕭摩訶這些野心家編出來的,用以增加漢王的信心。我們現在是旁觀者清,但當時的楊諒卻是當局者迷,他本來就是一個被父母慣壞了、驕橫跋扈、野心勃勃的少年,此時有人慫恿,再有童謠蠱惑,還怎麼能指望他保持頭腦清醒?就這樣,漢王楊諒下定決心,起兵造反了!

漢王楊諒起兵,對隋煬帝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原因有二:

第一,楊諒實力強。他不僅是并州總管,還總領北齊舊境五十二州軍事,這意味著西起太行,東到渤海的廣大地區在軍事上全都聽命於楊諒。這是多大的地盤!另外,楊諒圖謀不軌已經很長時間了,準備相當充分,所以,一起兵就調動了三十萬大軍。而楊廣則是即位伊始,倉促應戰。別看他是皇帝,臨時動員的兵力只有幾萬人。幾萬對三十萬,頗有點寡不敵眾的感覺。

第二,楊廣的政治地位還不穩定。本來,以一個皇帝,對付藩王叛亂,政治優勢應該是比較明顯的。但到楊廣這裡就不一樣了,他雖說已經當了皇帝,可還沒有正式登基;更重要的是,隋文帝去世之前,出了那麼多的變故,天下人都還在議論紛紛,所以,統治並不穩定。現在,自家兄弟造反,人們更容易首鼠兩端。這樣一來,楊廣在軍事上處於劣勢,政治上也不夠強勢。

那麼,這場兄弟之間的戰爭,到底誰勝誰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