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熲罷相 二、得罪皇后

簡單地說,高熲地位不保,是因為他得罪了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跟高熲關係不是很密切嗎?高熲曾經是獨孤皇后的爸爸獨孤信的家臣,在獨孤信倒台後還不忘舊情,一直出入於獨孤皇后的家門,所以深得獨孤皇后的敬重。楊堅輔政之初,第一時間就去找高熲幫忙,應該也是出自獨孤皇后的推薦。獨孤皇后對隋朝的政治影響力相當強大,當時和隋文帝合稱「二聖」,高熲出自獨孤皇后的門下,對他的政治前途自然意義重大,事實上,高熲能夠執掌隋朝的朝政二十年,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自己的才幹了得,但在另一方面,獨孤皇后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問題是,有一句話叫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獨孤皇后如此強悍,她欣賞高熲的時候,固然是難得的貴人,可一旦翻了臉,殺傷力也就不是一般的強悍。恰恰就在這個時候,獨孤皇后跟高熲翻臉了。原因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獨孤皇后覺得高熲瞧不起她。這還得從一個桃色事件說起。

隋文帝雖說當了皇帝,但是還模範地執行一夫一妻制。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隋文帝當了一輩子模範丈夫,臨到晚年,卻犯了一次錯誤。

有一天,隋文帝到仁壽宮度假,心情放鬆下來,對什麼事情都有興趣。就在這種情緒的鼓舞下,他注意到了一個宮女。這個宮女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氣度不凡,看起來大有來歷。隋文帝把她叫過來一打聽,原來是尉遲迥的孫女。

當年,尉遲迥可是楊堅當皇帝最大的障礙。北周宣帝死後,楊堅矯詔輔政,馬上引發了三總管起兵,尉遲迥作為勢力最大的那一個,當時可讓楊堅沒少擔心。

後來,尉遲迥兵敗被殺,他的孫女也被沒入後宮,成了宮女。一聽宮女說完身世,楊堅不由得回想起了當年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內心也百感交集。就在這種複雜的心境下,他臨幸了這個宮女。

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獨孤皇后再好,畢竟已經四十多歲了,人老珠黃,跟二十齣頭的尉遲氏相比立馬黯然失色。楊堅一下子就被美色沖昏頭腦了,也顧不得獨孤皇后的嫉妒了,對尉遲氏山盟海誓,保證退朝之後再來看她。

獨孤皇后是六宮之主,出了這樣的事情,她馬上就知道了。但她裝得跟沒事人一樣,照樣和隋文帝一起出門上朝,把隋文帝送到朝堂之後,自己又折回後宮,一頓亂棍打死了尉遲氏。

隋文帝惦記著早晨的約定,退朝之後,興沖沖地來找尉遲氏,這才發現早被皇后打成了爛羊頭。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隋文帝太傷心了,堂堂一個皇帝,連一個小宮女都保不住,這皇帝當得也太窩囊了!

怎麼辦?把獨孤皇后廢掉?隋文帝還真沒有那份勇氣,盛怒之下,他只好離家出走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就是「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騎著一匹馬,從禁苑跑出去了,也不管有路沒路就往前闖,一直跑出去二十多里,跑到山裡去了。

一聽說皇帝跑了,朝廷這邊可慌了神,國家哪能沒有皇帝?趕緊去追吧!誰去呢?高熲和楊素這兩個宰相當然義不容辭。好不容易在山裡找到隋文帝,兩個人趕緊扣馬苦諫,讓皇帝回去。

隋文帝長嘆了一聲,說:「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我雖然貴為天子,但是你們看看,皇后把我管成這個樣子,一點自由都沒有。

看到隋文帝這麼苦惱,高熲不免勸了幾句:「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皇后不過是個婦人,頭髮長,見識短,你豈能因為生她的氣就拋棄天下?

高熲這是什麼意思?這是給隋文帝找台階下呢,說皇后不值得您生氣,陛下大人大量,為國家考慮,還是回去吧。隋文帝也知道高熲的一番苦心,總在外面也不是辦法,所以,磨蹭到半夜,終於還是回去了。

回去之後,獨孤皇后也賠了不是,夫妻雙方把酒言歡,這個事情就過去了。可是到了後來,獨孤皇后細細打聽隋文帝回來的經過,聽說高熲居然管她叫「一婦人」,不禁動了無名之火。你是我們家的家臣出身,我這麼多年一直庇護你,你怎麼敢說我不過是一個婦人?從此對高熲產生了不滿。就這樣,因為一句無心之言,高熲把強勢的獨孤皇后得罪了。

這樣強勢的皇后,得罪一次已經夠受的了,沒想到,高熲還要得罪第二次。這次是因為高熲的妾生了兒子。

開皇十八年(598),高熲的妻子去世了。獨孤皇后雖然對高熲有所不滿,但是,畢竟是幾十年的交情了,這時候還是挺同情他的,就對隋文帝說:「高僕射老矣,而喪夫人,陛下何能不為之娶!」高僕射那麼大歲數了,夫人去世,身邊沒有一個照應的人,陛下再給他娶一房吧。勸隋文帝幫他再娶一個老伴,好照顧他。

這本來是一番美意,但是,高熲卻流著眼淚回絕了。他說:「臣今已老,退朝,唯齋居讀佛經而已。雖陛下垂哀之深,至於納室,非臣所願。」我老了,退朝回家就吃齋念佛,不想再娶了。伉儷情深,這是獨孤皇后最樂於見到的事情了,對高熲的印象不由得大為改觀。

問題是,沒過多久,情況變了。高熲的愛妾居然生了一個兒子。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可把獨孤皇后氣壞了。獨孤皇后平生信守一夫一妻制的原則,最恨大臣納妾,現在,高熲不僅有小妾,還跟小妾生兒子,這不是道德敗壞是什麼?道德敗壞也就罷了,還要在皇帝面前假裝清心寡欲,這不是兩面人嗎?有了這兩件事,高熲在獨孤皇后心目中的形象徹底改變了。再加上高熲還公然支持自己不喜歡的太子楊勇,獨孤皇后真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對高熲必欲除之而後快。

怎麼才能除掉高熲呢?

獨孤皇后的做法是在隋文帝面前挑撥、挑撥再挑撥。從不同角度出發,挑撥隋文帝和高熲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角度,從高熲不忠誠入手。獨孤皇后借著高熲的愛妾生子這件事發話了。她對隋文帝說:「陛下尚複信高熲邪?始,陛下欲為熲娶,熲心存愛妾,面欺陛下。今其詐已見,安得信之!」您要給高熲娶妻,他是心裡想著愛妾,才不肯娶的,可是卻騙您說什麼吃齋念佛,無心再娶,這就是公然欺詐。您怎麼還會信任他?

那麼,獨孤皇后這番挑撥對隋文帝有沒有影響?當然有。隋文帝和任何皇帝一樣,最看重的就是大臣的忠誠,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心口不一。

高熲這個事倒是不大,但是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當面欺君,背後又當如何呢?從此之後,隋文帝也開始疏遠高熲了。這樣一來,獨孤皇后的第一次挑撥也就成功了。

第二個角度,從高熲工作不儘力入手。開皇十八年(598),高句麗侵略遼西地區。當年,高句麗所在的朝鮮半島曾經劃入過漢朝的版圖,隋文帝此時戰無不勝,早想把它收入囊中。沒想到隋朝還沒動手,高句麗居然主動興兵犯邊,隋文帝當然不能容忍。馬上派漢王楊諒為元帥,高熲為元帥長史,率領大軍討伐高句麗。

問題是,高句麗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因為地處偏遠的東北地區,又有水道阻隔,運糧運兵都有困難,所以,高熲並不同意這次出兵,也苦苦勸諫過隋文帝。

但是,隋文帝盛怒之下,拒不接受,所以他只好跟漢王楊諒一起去了前線。去了之後,果然因為河水泛濫,運輸困難,最後無功而返。

作為皇帝,應該怎樣看待這次失敗?正常的看法應該是承認決策失誤,反思此前高熲的意見。但是,獨孤皇后對隋文帝講:「熲初不欲行,陛下強遣之,妾固知其無功矣!」高熲本來就不想去,陛下非要派他去,我就知道他會無功而返的。

什麼意思呢?仗為什麼打輸了?還不是因為高熲根本就不想打!這就等於把戰敗的責任從隋文帝的身上轉嫁到高熲身上了。

這樣的解釋,隋文帝太愛聽了,不僅愛聽,也非常願意相信。當然,因此也就對高熲更加不滿了。這是第二次挑撥。

第三個角度,從高熲驕橫跋扈入手。前面講過,討伐高句麗,是由漢王楊諒挂帥。楊諒是隋文帝最小的兒子,少不更事,在前線難免發些不切實際的高論。而高熲是多年的老宰相,吃的鹽比楊諒吃的米還多,所以,也不怎麼願意理會小王爺那些不經之談。

高熲這麼做固然是一心為國,不肯為了敷衍一個小王子而耽誤了國家大事,但是,楊諒可不是這麼理解的,他覺得,高熲就是輕視他,這可太傷自尊了,所以,回來之後,楊諒就哭著對母親說:「兒倖免高熲所殺。」在前線我差點被高熲殺害。獨孤皇后一聽怒不可遏,立馬彙報給了隋文帝,說高熲對漢王不尊重。這可又觸動隋文帝的敏感神經了。

隋文帝雖然自己對兒子要求很嚴格,但是,在大臣面前,倒是極力維護王子的地位。

隋文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很簡單,就是為了提升皇權,提升皇家的威嚴。但是現在,高熲居然拿漢王不當回事,這不是典型的居功自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