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二、戰鬥英雄

要知道,自五胡十六國時代以來,中原政權跟北方少數民族打,基本就沒贏過。而這次隋朝跟突厥交戰,真是打出了威風,湧現出兩個一級戰鬥英雄:一個叫達奚長儒,另一個叫史萬歲。

先看達奚長儒。達奚長儒是鮮卑人,是行軍元帥虞慶則的麾下。

當時,突厥已經進入渭水流域,隋文帝趕緊命令虞慶則進駐弘化(今甘肅慶陽)。到了弘化之後,虞慶則就派達奚長儒先帶一個小分隊去探探路。

可是,達奚長儒萬萬沒想到,就在離弘化不太遠的周槃,他和沙缽略的大部隊遭遇上了。達奚長儒手下只有兩千人,而沙缽略這邊則是十幾萬人。士兵一看面前黑壓壓望不到頭的騎兵,嚇得腿都軟了。

怎麼辦?達奚長儒覺得,眾寡如此懸殊,如果掉頭逃跑,等於自己先亂了陣腳,到時候,突厥騎兵蜂擁而上,不用說打,踩也把人踩死了。因此,不能亂跑,只能是以戰求生。他把戰士編成嚴整的方陣,每個人都長刀在手,步調一致地往弘化方向撤退。

突厥人怎麼能讓這些到嘴的羊羔輕易逃跑?排山倒海一般沖了過來。一陣刀光劍影,達奚長儒的方陣很快就被衝散了。可是衝散了不要緊,達奚長儒一聲令下,再把散兵重新組織起來,還是編成方陣,邊戰邊走。就這樣,聚了又散,散了再聚,緊緊團結在達奚長儒的周圍,就是不屈服。開始戰士們手裡還有兵器,後來,劍都折了,刀也卷刃了,就用拳頭來打,打得手上的骨頭都露出來了。

這些戰士為什麼如此頑強?因為達奚長儒本人也是身先士卒。他五處受傷,其中,貫通傷就有兩處,但是依然裹傷迎敵,這成了對部下最好的激勵。達奚長儒這支小分隊堅持了整整三天,頂住了突厥人十四次進攻!到了第三天,兩千人的隊伍只剩下了二三百人,不過他們也離弘化城越來越近了。

按說,這個時候,虞慶則應該率軍出來接應。但是非常遺憾,他沒有。別看虞慶則平時可以左右開弓,號稱名將,可當他看到這一小隊血肉模糊的隊伍後面跟著那麼多突厥人,還是害怕了,緊閉城門,不敢救援!

那麼,這二三百人的隊伍到底怎麼樣了?是不是被突厥人消滅了?也沒有。仗打到這麼慘烈,已經遠遠超過突厥人的預期了,面對著眼前這支不要命的隊伍,再看看身後一路的屍體,再看看前面高大的弘化城城牆,驕傲的突厥人忽然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勇氣,自己主動撤退了。

最後清點戰場,達奚長儒以兩千人的兵力,殺傷敵軍過半,這真是世界戰爭史的奇蹟。隋文帝也是深受震撼,下詔通令嘉獎。詔書說:「突厥猖狂,輒犯邊塞,犬羊之眾,彌亘山原。而長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賊,所部之內,少將百倍,以晝通宵,四面抗敵,凡十有四戰,所向必摧。兇徒就戮,過半不反,鋒刃之餘,亡魂竄跡。自非英威奮發,奉國情深,撫御有方,士卒用命,豈能以少破眾,若斯之偉?言念勛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國,余勛回授一子。其戰亡將士,皆贈官三轉,子孫襲之。」意思是說,突厥人猖狂,侵犯我邊塞,敵人多如羊犬,遍布山野。長儒受命去北邊阻敵。他率領不足敵人百分之一的士卒,不分日夜,四面抗敵,歷經十四次激戰,所向披靡。來犯的突厥人,大半有來無回,淪為刀下亡魂。如果不是長儒英勇威武,赤心報國,撫慰統御軍隊有方,讓士卒拚死效力,又怎麼可能以少敗多?他的功勛應當鐫刻於寶器,他應當被封為上柱國,剩餘的功績足以再授封一個兒子。那些陣亡的將士,都賜官位三級,由子孫承襲。大力表彰了這個英雄群體。

再看第二個戰鬥英雄史萬歲。史萬歲對付的就不是沙缽略可汗了,而是阿波可汗。當時突厥一共有五大可汗,沙缽略算是他們的共主。每個可汗都有地盤,互不統屬,但遇到戰爭則要聽沙缽略調遣。所以,沙缽略可汗進攻東部地區的時候,阿波可汗也從西邊向隋朝發起進攻。

隋文帝派他的姐夫竇榮定為行軍元帥,西出涼州(今甘肅武威),迎戰阿波。眼看兩軍交戰在即,竇榮定說,兩國交戰,士兵何罪之有!為什麼非得殺這麼多人才能分出勝負呢?不如我們雙方各派一個壯士決一雌雄,我們贏了,你們撤退;你們贏了,我們撤退。

阿波可汗也是英雄,喜歡這種一對一的比法,馬上表態說,沒問題,那就單挑。

竇榮定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把握要單挑?因為他手裡有一個秘密武器,這個武器就是史萬歲。此人可是個傳奇人物。他出身昭武九姓之史國,是個胡人。北周末年「三方叛亂」的時候,他隸屬於韋孝寬軍團,是行軍總管梁士彥的手下。

一次行軍的路上,天上飛過來一行大雁。史萬歲就對梁士彥說,看我來射那第三隻!說完,盤馬彎弓,第三隻大雁應聲落地。史萬歲的名聲一下子就傳開了。

後來,史萬歲因為卷進一場謀反案,被發配到敦煌戍邊。開始的時候,長官還不了解他,總是羞辱他,有一次史萬歲在長官面前露了一手,長官馬上心服口服,把他視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敦煌緊挨著突厥,史萬歲經常到突厥那邊打獵去,每次都是深入好幾百里,從來沒有失過手。所以,突厥人對他也是久仰大名,相當畏懼。現在,朝廷用人之時,史萬歲投靠到竇榮定的門下,竇榮定也是早聞大名,把他當成了秘密武器。

既然兩軍的長官都已經同意了單挑,史萬歲就躍馬而出,就在兩馬交錯的一瞬間,神鬼不知之際,突厥壯士的人頭已經在史萬歲的手裡了。突厥人一看,大驚失色,再一打聽,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敦煌戍卒史萬歲,更是佩服,只好如約後退。就這樣,因為史萬歲一個人,幾千幾萬人的性命就保住了。

講完兩個戰鬥英雄的故事,就不難明白,如果說達奚長儒和他的部隊體現的是隋朝軍隊堅韌頑強的集體風貌,那麼,史萬歲體現的就是隋朝將領的個人英雄主義了。有這樣英雄的將領,再有這樣不屈的士兵,隋朝還有什麼打不贏的仗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