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建立大隋 三、政治氣象

但是,要知道,建立一個新的政權,要讓它走穩走遠,除了要建立良好的制度,還要樹立相應的政治風氣和政治精神。隋朝的政治風氣如何呢?先來看它寬容的一面。

當時有一個人叫榮建緒,跟楊堅一向關係不錯。楊堅即將接受禪讓的時候,榮建緒被朝廷任命為息州刺史。這時候,楊堅喜滋滋地對榮建緒說,待兩天再走吧,和我一起享受榮華富貴。楊堅暗示得很清楚,我就要改朝換代了,你等著看這個光榮的歷史時刻吧。沒想到,榮建緒兜頭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說,您這樣的話我可不想聽。

後來,楊堅順利即位了,榮建緒入朝,楊堅問他,現在後悔了吧?榮建緒回答說:「臣位非徐廣,情類楊彪。」徐廣本來是東晉的大臣。後來,權臣劉裕篡權,東晉變成宋了,徐廣嗚咽流涕,悲不自勝。而楊彪是東漢的老臣,曹魏篡漢之後,他閉門不出,始終自稱漢臣。這兩個人都是在王朝更迭之際眷戀舊君的人物,也就是所謂的忠臣,榮建緒以之自比,態度還是很強硬的。

那麼,楊堅聽完是什麼態度?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帝笑曰:「朕雖不曉書語,亦知卿此言不遜!」楊堅說,朕雖然不明白書上的典故,但也知道這肯定不是好話!說笑完了,照樣賞識榮建緒。

楊堅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想到兩個原因。

第一是要樹立傳統的儒家價值觀。雖然自己是北周的叛臣,但是,現在自己已經建立隋朝了,楊堅可是衷心希望,每個大臣都能對新王朝忠誠無二。

第二是為了展現新政權的寬容精神。楊堅的大隋是從宇文氏的大周脫胎而來的,所有的大臣都曾經為北周效勞。怎樣對待這些出入兩朝的臣子,怎樣讓他們心悅誠服地為新政權服務,這是當時楊堅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怎樣收拾人心?楊堅的做法就是寬容,寬容地對待他們對前朝的感情,同時,既往不咎,給他們在新朝繼續服務的機會。

這可真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就是通過對這些異見分子的寬容和優待,隋文帝有容乃大的形象樹立起來了,官僚系統中的敵意逐漸消失,這才是天子有道,天下歸心,這是一種很正面的政治氣象。

但是,就在隋文帝對官僚隊伍溫情脈脈,樹立寬容政風的情況下,也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插曲出現了。這就是對北周皇室的處置問題。

就在楊堅登基前,有一個叫虞慶則的大臣給楊堅出了一個主意,讓他把北周所有存活的宗室統統幹掉,以絕後患。應不應該這麼做?楊堅也有自己的考慮。他覺得,北周宗室和大臣不一樣,大臣固然可以實施懷柔政策,讓他們慢慢歸心隋朝,但是,宗室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還有政治號召力。

雖然在清除五王勢力後,北周宗室其實已經沒有什麼能幹的人選,並不足以對他的統治構成威脅,但是,萬一他們被別人利用怎麼辦?這樣一來,楊堅心裡就傾向於同意虞慶則的意見——斬草除根了。

儘管如此,為了保險起見,隋文帝又去問心腹高熲。高熲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出主意、想辦法,這是個關係到政治大是大非的問題。如果說不用誅殺北周宗室的話,會不會被皇帝懷疑為政治立場不堅定?這樣一想,高熲也表態了,該殺!

隋文帝本來就想要大開殺戒,高熲再表示贊同,這件事就基本定下來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前面反覆提到的,出身北齊的才子李德林跳出來提反對意見了。李德林主張寬恕。按照他的想法,誅殺北周宗室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除隱患,震懾大臣,但是,它也有明顯的負面效果。因為,隋朝得國於孤兒寡婦之手,本來就不具備太多的道德合法性,如果再誅殺無辜的宗室,那就更讓人不服氣了!所以,李德林希望的是能夠通過懷柔解決問題。

這種想法跟他在三方叛亂的時候主張派人監軍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那一次,楊堅聽取了他的意見。這一次,楊堅還會對他言聽計從嗎?非常遺憾,沒有。現在楊堅的身份變了,納諫的心情也變了。他一聽李德林這麼說,馬上怒氣沖沖地回了一句:「君書生,不足與議此!」你是個書獃子,哪裡曉得這裡面的利害!

就這樣,因為隋文帝的堅持,以北周靜帝宇文衍為首,北周文帝、孝閔帝、明帝、武帝、宣帝五代君主的後嗣和一些關係更遠的宗室都被誅殺殆盡。李德林也因此被楊堅疏遠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什麼問題?

第一,隋文帝的寬容是不穩定的,他的性格中,不乏猜忌和嚴苛的一面。

第二,對李德林這樣的儒家知識分子和他們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他也有一種深深的懷疑。換言之,對楊堅來說,所謂寬容,更多的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而不寬容,才是根深蒂固的基本精神。這其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個隋朝的政治基調。

就這樣,大隋王朝帶著欣欣向榮的氣象,也帶著肅殺嚴酷的氣息隆重登場了。這一年,楊堅剛剛三十九歲,正是一個政治家的黃金年齡。那麼,他會把隋朝帶向何處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