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定三方 三、戰爭意義

第一,經過這場戰爭,北周的統治更加穩固了。

三個叛亂的地方都是北周新征服的土地。其中,除了蜀地征服稍早之外,相州和鄖州都是在北周武帝末年和北周宣帝時期剛剛納入北周的版圖。在這些新征服地區,北周的統治並不穩固。事實上,叛亂在這三個地方爆發,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是,經過這樣一場戰爭,北周對這些新附地區的統治都加強了。

以相州為例。相州原來是北齊的都城鄴城所在地,攻克相州之後,楊堅一把火把鄴城燒了個精光,把居民全部南遷四十五里,也就是從今天河北的臨漳遷到了河南的安陽,從此,北齊時代盛極一時的鄴城徹底消失。這種從地球上抹掉一個城市的做法雖然野蠻,但是,從杜絕隱患的角度看還是頗有效果的。

第二,經過這場戰爭,楊堅的統治地位更穩固了。

原來,楊堅是左丞相,就在平叛之後,北周靜帝廢除了左、右丞相的設置,晉陞楊堅為大丞相。這樣一來,楊堅進一步擺脫了束縛,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僅如此,楊堅的大兒子楊勇也被任命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統轄北齊舊地。這樣,楊堅對原來北齊故地的控制也加強了。

楊堅剛剛當上輔政大臣的時候,他的心腹元楷曾經擔心地說:「公無黨援,譬如水間一堵牆,大危矣。公其勉之。」您其實沒有什麼政治勢力,所以當上輔政大臣,就好比立在急流之中的一堵牆,水的衝擊力有多大,您就有多危險,所以請您一定努力干。

但是,經過這次考驗,楊堅成功地從水中的一堵危牆華麗轉身,成為堅不可摧的中流砥柱。有了這次考驗,他的權威已經無人能夠挑戰了。

第三,這場戰爭也給了楊堅一個考驗骨幹的機會。

本來,楊堅矯詔輔政,朝廷內外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氣。但是,一般來說,反對者並不會輕易表現出來。敵暗我明,很容易形成政治隱患。而三總管叛亂一爆發,形勢反倒一下子明朗化了。在戰爭狀態下,每個人都被迫作出自己的選擇,非此即彼,不容含糊。這樣一來,楊堅也就能夠迅速而且清晰地認清敵友了。這就叫長痛不如短痛。

第四,這場戰爭也讓楊堅檢驗了人才。

三方叛亂之前,楊堅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才,是劉昉和鄭譯。這兩個人幫他得到了輔政大臣的身份,也就成了他的心腹。

據《資治通鑒》記載,楊堅對他們的賞賜不可勝數,甚至都達到了讓朝廷側目的程度。但是,經過這場戰爭,楊堅發現了,這兩個人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前線缺乏監軍的時候,楊堅對他們抱了最大的希望,結果兩個人都膽小如鼠,左右推託,根本無意幫楊堅排憂解難。

光膽小也罷了,這兩個人根本沒有責任心。要知道,三方叛亂波及北周疆域的一半以上,對楊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楊堅為此憂心忡忡,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劉昉和鄭譯卻只顧沉浸在剛剛得到巨大權力的喜悅之中,整日招權納賄,花天酒地,根本不理政事,這讓楊堅非常不滿意。他明白了,這兩個人只是政變人才,只有陰謀詭計,並沒有真正的政治韜略和政治家氣度。這樣的人,以後要靠邊站了。

怎麼安置他們倆呢?鄭譯當時是丞相府的長史,每天到他這兒來報到聽令的官員絡繹不絕。可是,就在鄭譯拒絕監軍之後,楊堅發話了,以後任何人都不許再找鄭譯彙報工作。

第二天上班,鄭譯照樣高坐相府,等著百官前來聽令,沒想到等了一天,一個人都沒來。第三天、第四天,天天如此。這下子,鄭譯可坐不住了,趕緊打報告要求辭職。

這還不夠,大定元年(581),御史台彈劾鄭譯,說他居然和母親分家另過,這可是大大的不孝。御史為什麼單糾這件事?這恐怕體現的是隋文帝的意思。你不是孝順老母,不肯上前線嗎?現在我就要揭你這層皮!

問題是,跟老母分家另過這樣的事情嚴重不嚴重?這樣的事情在今天來看可能並不嚴重,但是,在古代可就是重罪了。怎麼處罰呢?隋文帝下詔說:「若留之於世,在人為不道之臣,戮之於朝,入地為不孝之鬼。有累幽顯,無以置之,宜賜以《孝經》,令其熟讀。」要是把他留下,那就是個不道之臣,但是,把他殺了,地下豈不是就多了一個不孝之鬼!既然人間、地下都無處安置,還是別讓他去禍害地下了,就賜給他一本《孝經》,讓他好好讀書,閉門思過吧。

其實,一看就明白了,這不是什麼真正的懲罰,這就是羞辱。對鄭譯如此,對劉昉也是如此。沒過多久,劉昉就因為縱容愛妾賣酒,違反禁酒令被御史參上一本,後來更因為捲入謀反案被正法。兩大功臣,就這樣退出了政治舞台。

那麼,這兩個人靠邊站,哪兩個人靠前站了?楊堅又發現了兩個人才,一個是李德林,另一個是高熲。

李德林多謀善斷,而且文采斐然。到這個時候,他已經給楊堅出了兩個好主意了。一個是讓楊堅擔任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把軍、政、人事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還有一個就是讓楊堅不要臨陣換將,擾亂軍心,而是派監軍春風化雨,穩定局面。這兩個主意對楊堅來說都非常關鍵。

事實上,就在李德林建議楊堅派出監軍之後,楊堅就已經把李德林當成謀主了。軍事上的大事都和他商議,最重要的文書也都由他起草。

李德林在北齊的時候就是著名的才子,但是,直到遇到楊堅,他的才華才算是得到充分的施展。

據《資治通鑒》記載:「時軍書日以百數,德林口授數人,文意百端,不加治點。」當時每天需要起草的軍事文書不低於百份,李德林一個人對著幾個文字秘書來口述,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有獨特的風格和立意,口授結束後,絕對不需要再修改。這真是位難得的人才。

再看高熲。如果說,李德林更像一個謀士,是比較單純的文人型官員,那高熲就是能文能武了。

據《隋書·高熲傳》記載:「熲強明,又習兵事,多計略。」高熲是個可以出將入相的人物。事實上,就在這次平定三方的過程中,高熲的軍事能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檢驗。高熲從前線載譽歸來後,楊堅親自在卧室里宴請他,還把自己的御帷賜給了他,這當然是對他的格外寵信。

換言之,打仗的意義是多方面的,能夠發現這樣兩個人才,楊堅覺得,這個仗打得值!

就在這一年的九月初九,司馬消難的叛亂剛剛平定,楊堅就以北周靜帝的皇后司馬氏是叛臣之女為由,把這個小皇后給廢了。皇后都可以廢掉,可想而知,北周靜帝的皇帝之位也搖搖欲墜了。

現在,北周宗室的勢力已經摧毀,地方反抗的戰火也已經平息,楊堅改朝換代只是時間問題了。那麼,這個歷史時刻究竟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