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方叛亂 一、亂起三方

北周宣帝暴崩,楊堅憑藉國丈的身份,在劉昉、鄭譯的推戴下矯詔輔政,準備改朝換代。他這麼一搞,北周的元老大臣可就不幹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改朝換代的事情太多了,元老大臣倒未必特別忠於北周。問題是,就算北周氣數已盡,要改朝換代,那也輪不到楊堅。楊堅算什麼?手裡既沒有武裝,又沒有地盤,就憑國丈的身份,就憑皇帝死的時候他恰好在京師,就憑几個小臣矯詔推戴,他就想改朝換代?這也太便宜他了!就在楊堅就任左大丞相之後不久,三個既有實力又有資歷的老臣,也是北周的三個大軍區司令,馬上發作了。

第一個,相州總管尉遲迥,治所在今天河北臨漳。

第二個,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治所在今天湖北安陸。

第三個,益州總管王謙,治所在今天四川成都。

這三個總管為什麼格外和楊堅過不去?因為他們的身份都比較特殊。

先看尉遲迥。此人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是楊堅父親一輩的人物,他有兩重身份非常重要。第一個身份,他是北周實際開創者宇文泰的外甥;第二個身份,他是北周宣帝的爺爺丈人,也就是當時小皇帝北周靜帝的太爺丈人。這個身份又是怎麼回事呢?

宣帝宇文贇立的五個皇后中有位尉遲皇后,曾經是宣帝的侄媳婦,後來被宣帝看中,強行留在宮裡當了皇后,那位尉遲皇后就是尉遲迥的孫女,這樣一來,尉遲迥就成了宣帝的爺爺丈人,當然也就是北周靜帝的太爺丈人了。把宇文泰外甥和北周宣帝爺爺丈人這兩個身份綜合起來看,尉遲迥跟北周的關係比楊堅還親,不能眼看著楊堅成了北周的當家人。

再看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此人也大有來頭,他是北周當朝皇帝靜帝的老丈人。北周靜帝七歲的時候,娶了司馬消難的女兒司馬皇后。若是楊堅篡奪了北周的天下,司馬消難的女兒往哪兒擺?再說了,按照司馬消難的意思,就算篡權,也得他這個當朝國丈篡,哪輪得上楊堅這個前國丈!

接著看益州總管王謙。王謙的情況就比較不同了。他不是哪個皇帝的老丈人,但是,他對北周的感情深。他的爸爸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也是北周著名烈士,他就是因為烈士子弟的身份才當上益州總管的。正因為如此,王謙格外忠誠於北周,總覺得自己世受國恩,無論如何都要盡忠報國,怎麼能夠容忍楊堅謀權篡位。

這三位總管既有實權,又都不滿意楊堅謀權篡位,就決定起兵清君側,誓把楊堅拉下馬。其中,最先起兵的就是相州總管尉遲迥。

尉遲迥率先起兵,有兩方面的因素。

第一,他實力強,野心也就格外大。

第二,也正因為他實力強,楊堅是最先拿他開刀的。

先看第一點。尉遲迥有什麼實力?他當時的身份是蜀國公,相州總管。

楊堅不是隨國公嗎?看起來和尉遲迥實力相當。但是,楊堅這個隨國公是從爸爸手裡繼承來的,而尉遲迥這個蜀國公可是因為自己帶兵征服蜀地打下來的。

眾所周知,四川是關中地區的大後方,關中只有和四川聯繫在一起,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寶地。所以,能夠把四川併入北周的版圖,這當然是莫大的功勞,這樣得來的蜀國公豈是楊堅能比的?

另外,尉遲迥擔任相州總管,鎮守原來北齊的都城鄴城。這可是極其重要的職位,也是北周所有的總管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有這樣的身份和實力,尉遲迥難免有點兒非分之想。

據《資治通鑒》中記載,楊堅在五月二十二日給北周宣帝發喪,各地都要為皇帝舉哀。正好有一個朝廷派出的巡視員叫楊尚希,當時就在相州,於是就和尉遲迥一起給宣帝舉哀。但是,舉哀完畢之後,這個巡視員連夜就從相州往長安跑了。

他說:「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將有他計,吾不去,將及於難。」什麼意思呢?我看蜀國公尉遲迥哭得一點都不傷心,明顯是假哭,而且一邊哭,一邊眼珠子亂轉,像是有什麼心事。我覺得他恐怕是圖謀不軌,我要是再不跑,恐怕也得卷進去。

這樣看來,北周宣帝死後,尉遲迥自己也想趁機大顯身手,怎麼可能讓楊堅大權獨攬?

再看第二個因素。什麼叫楊堅拿他開刀?楊堅在五月二十五日當上左大丞相,他知道,肯定有人對自己不服氣。在所有人里,楊堅最擔心的就是尉遲迥。

既然尉遲迥不是盞省油的燈,與其等他造反,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所以,五月二十七日,楊堅就以小皇帝的名義發布詔令,徵召尉遲迥回京參加北周宣帝的葬禮。同時,派了一個和尉遲迥資歷相當的老將軍韋孝寬前往相州,接替尉遲迥的職務。

楊堅的意思非常明顯,他這就是在跟尉遲迥攤牌:我知道你是個厲害角色,你要是願意服從我,就乖乖地回來,如果你不想回來,那韋孝寬也不是吃素的。這不是在逼尉遲迥嗎?

尉遲迥本來就對楊堅輔政不忿,一聽這個消息馬上火了,我還沒把你怎麼樣,你楊堅倒先來奪我的權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在這種情況下,尉遲迥磨刀霍霍,準備造反了。

可是,造反是件大事,不能說打就打。在沒準備好之前,尉遲迥可不想貿然行動。所以,雖然打定主意要開戰,但表面上,尉遲迥還是高高興興地接受了楊堅的安排。

楊堅派了韋孝寬來接替尉遲迥,尉遲迥就派了自己的一個心腹賀蘭貴去迎接韋孝寬。就在朝歌(今河南淇縣),賀蘭貴和韋孝寬兩個人碰上了。韋孝寬政治經驗相當豐富,跟賀蘭貴一交談,他就覺察出來,尉遲迥那邊恐怕有變!自己若是貿然前往,沒準兒剛到就被祭旗了。

怎麼辦呢?先了解一下情況吧。於是,韋孝寬就開始裝病了,走得比爬得還慢。一邊拖延時間,一邊派手下以求醫問葯為名,先到相州打探消息。

就這樣進三步退兩步地到了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尉遲迥又派人迎接他來了。這次派的是韋孝寬的侄子韋藝。此人雖然是韋孝寬的侄子,但是,長期在尉遲迥身邊工作,在政治上也是堅定地擁護尉遲迥。

正因為如此,尉遲迥才叫他來迎接韋孝寬,也是想進一步麻痹韋孝寬。叔侄兩個坐下來聊天,韋孝寬就問韋藝尉遲迥那邊的動靜。結果這個侄子一句真話都沒有,可把韋孝寬給氣壞了,你小子膽敢向著外人,給我推出去斬了!

韋藝膽子本來不大,又受制於當時的宗法觀念,一看叔叔發火,趕緊跪地求饒,承認尉遲迥確實要造反,現在正在加緊準備。一聽韋藝這麼說,韋孝寬也就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這時候再去相州純粹是把腦袋往老虎嘴裡塞,趕緊給朝廷送信,同時,自己往回跑。

不過,韋孝寬可是戰神級別的人物,緊要關頭,他可不是一味地傻跑。每經過一個驛站,他都跟驛卒交代兩件事。

第一,這個驛站的所有馬匹他一律徵用,一匹都不能留。

第二,蜀國公尉遲迥馬上就要過來,請他們竭盡所能,準備美味佳肴。

韋孝寬為什麼這樣做?他是防著尉遲迥追他。果然,一發現韋孝寬叔侄逃走,尉遲迥馬上派幾百騎兵追過來了,想要半路截殺。可是,走到任何一個驛站,都找不到能夠換騎的馬,倒是有一桌桌的好酒好菜等著。追兵也是人,難免受到誘惑,就地大吃大喝起來。這樣一來,就把追兵拖住了。

就這樣,韋孝寬平安脫險,楊堅那邊也接到了尉遲迥要造反的消息。

聽說尉遲迥要造反,楊堅什麼表現?應該說,這事早在楊堅的意料之中。他先想了一個智取的法子。

楊堅趕緊派一個使者到鄴城去安慰尉遲迥,告訴他自己並沒有改朝換代的意思,請他不要激動,這是明面上的工作,但是,在暗中,楊堅則是讓這個使者把一封秘信交給了尉遲迥的副手——相州總管府長史晉昶,請他協助朝廷暗算尉遲迥。

楊堅這個想法不錯,問題是,尉遲迥也不傻,當即就發現了朝廷的陰謀,二話沒說就把兩個人的腦袋都割了下來。殺了朝廷的使者,這也就是與朝廷為敵了。

這時候,尉遲迥把官兵和百姓都召集到城樓下,自己登上城樓,做起戰爭動員。

他說:「楊堅以凡庸之才,藉後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於行路。吾居將相,與國舅甥,同休共戚,義由一體。先帝處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今欲與卿等糾合義勇,匡國庇人,進可以享榮名,退可以終臣節。卿等以為何如?」什麼意思呢?楊堅本來沒什麼本事,只不過倚仗自己是皇后的父親,就要挾制我們年幼的天子,作威作福,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我是太祖文皇帝的外甥,與國休戚。先帝讓我鎮守相州,就是讓我在關鍵時刻維護國家利益。現在,我要與你們一起糾合義勇,拯救國家,你們同意嗎?

他這番動員效果相當好。要知道,相州是原來北齊的中心,百姓對北周的征服本來就沒有好感,現在尉遲迥挑頭造反,他們當然樂意響應了。

就這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