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京師的宗室,接著該解決京外的王爺了。當時,在京師以外的王爺有五個,分別是趙王、陳王、越王、代王和滕王。這五個人的身份可不一般。前面被解決的京師兩位重要王爺都是北周宣帝的兄弟,而京外這五個王都是北周宣帝的叔叔,也就是北周的實際開創者宇文泰的兒子。這些人年富力強,政治經驗豐富,正處在人生的巔峰狀態。
既然如此,為什麼他們都被京外安置呢?這全是因為北周宣帝。宣帝一直致力於加強權力,五個強大的叔叔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當上皇帝之後,馬上把幾個叔叔都外放到地方了。
具體外放到哪裡呢?正好北齊剛併入北周,也需要重臣鎮守,所以,這五個叔叔里,除了滕王的封地在河南新野以外,其他的四個王都被安排到原來的北齊故地,距離長安非常遙遠。
正因為如此,北周宣帝去世的時候他們都不在長安,這才讓楊堅撿了個大便宜。既然這五位王爺實力強大,楊堅要想謀權篡位,當然也容不下他們。
問題是,怎麼解決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楊堅可沒少費心,他分了五步走。
第一步,騙入京師。五個王都在地方,如果楊堅改朝換代,他們很可能就在地方起兵造反。這可是個大問題。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把他們集中到京城來。問題是,怎樣才能讓這五個王都到長安來?在這個問題上,不同史料就有不同說法了。
第一種說法是《隋書·高祖紀》的記載,說五王是被楊堅騙來的。
楊堅在給北周宣帝發喪之前,已經假借皇帝的名義,向五位王爺發布了一道詔令,說千金公主要下嫁突厥和親,請他們入朝觀禮。
要知道,千金公主就是趙王的女兒,她被冊封為公主,和親突厥,那是一年前就定好的事情。而且,突厥的使者二月就已經到長安來迎親了,所以,這個理由順理成章,五王也沒有懷疑,就紛紛上路了。
第二種說法則是《隋書·崔彭傳》的記載,說五王是被綁架來的。
崔彭是北周的一個將軍,很有武功,楊堅就派他帶了兩個隨從到齊州去請陳王宇文純。
崔彭在離王府三十里的驛站就停住了,派隨從到陳王府去,聲稱自己有皇帝的詔書要向陳王宣讀,但是,現在身染重病,沒法走了,請陳王屈尊到驛站來。陳王一聽,馬上帶著大批隨員騎馬來到了驛站,顯然是有所防範。
這時候,崔彭說,我要宣讀詔書了,請王爺下馬。
陳王剛一下馬,崔彭的兩個隨從馬上就撲了上去,把陳王綁了起來。事發倉促,陳王的隨員目瞪口呆。這時候,崔彭對著他們大喊:「陳王有罪,詔征入朝,左右不得輒動。」左右一聽崔彭這麼說,不明真相,只好紛紛散去。就這樣,陳王被綁架到京師來了。既然陳王有這樣的經歷,以此類推,其他四位王爺應該也都受到了類似的脅迫。
這第一種說法和第二種說法究竟哪個更接近事實?雖然《隋書·崔彭傳》中的說法更加活靈活現,但是,我個人認為,恐怕還是第一種說法更可靠。
第一,召五王進京是事關楊堅成敗生死的一件大事,楊堅肯定是慎之又慎,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既然如此,他怎麼可能只讓崔彭帶兩個隨從就去抓人?萬一失手怎麼辦?
第二,楊堅雖然想要謀權篡位,但是,他當時的身份畢竟還是輔政大臣,對北周的宗室至少要保持明面上的尊重。這一點,從他讓宇文贊當右大丞相就可以看出。既然如此,他怎麼可能輕易對王爺動粗?
第三,如果楊堅跟五王都已經撕破臉皮,把他們綁架到長安,那麼到長安之後,一定會迅速地把他們殺掉,至少是關押。但是,從事態的發展來看,至少在五王回到長安之後不久,楊堅對他們還是非常禮遇的,這就和此前的行動矛盾了。
這樣看來,還是應該相信《隋書·高祖紀》的說法,五王是被騙來的。騙來之後,楊堅就要執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敲山震虎。怎麼敲山震虎?就是利用前面提到過的畢王宇文賢謀反案。根據史書的記載,五王是在六月四日回到長安的,回來之後他們才發現,這長安城已經是楊堅的天下了。眼看著楊堅咄咄逼人,而北周的江山搖搖欲墜,這五位王爺當然不甘心。他們馬上就跟京城裡的王爺聯絡了,想要齊心合力拯救北周。其中,他們最重要的聯絡對象就是畢王宇文賢。
結果,就在六月十日,楊雄告發了畢王的謀反罪,楊堅隨即處死了畢王一家。這不是殺雞駭猴嗎?雖然沒有把五王牽扯進去,但是也狠狠地警告了他們一下,誰要是圖謀不軌,畢王就是前車之鑒!
但是,很多時候,一味高壓是不行的,五王畢竟德高望重,對他們太過嚴厲可能會引起輿論不滿,更重要的是,當時,尉遲迥等三個將軍已經在地方發動了叛亂,口號就是匡扶周室,楊堅可不想搞得內外交困。
在這種情況下,他又開始走第三步了。
這第三步叫作糖衣炮彈。殺死畢王宇文賢,已經把五王都震懾了一把。一個月之後,楊堅又主動向五王示好了。七月十六日,楊堅讓小皇帝北周靜帝下詔,令五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表示尊崇。
五王是小皇帝的爺爺輩,地位尊貴,以後,他們入朝的時候就不用一路小跑了,而且可以穿著鞋、帶著佩劍進殿,這在古代當然是很大的優禮。
楊堅為什麼要這麼做?一是要緩解五王對他的警惕心,另外也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地方那些叛亂分子不是說他要謀奪北周天下嗎,他想讓大家看看,自己對北周宗室多好!所以,這也算是他收買人心的一個舉措。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樣優待五王,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買人心,但是,在地方大亂的情況下,這也畢竟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五王位尊,萬一趁亂造反怎麼辦?還有,更可怕的是,萬一五王和地方上的叛亂分子勾結怎麼辦?所以,很快,楊堅就拋棄了這種做法,開始實施第四步了。
第四步是重拳出擊。具體說來,就是楊堅利用一次所謂的謀殺事件,一舉把兩個王爺給剿滅了。據《周書》《資治通鑒》的記載,此事並非楊堅挑起來的,而是趙王宇文招主動挑起的。趙王當時痛恨楊堅專權,想謀殺楊堅,就請楊堅到自己家喝酒。楊堅害怕他下毒,又不好拒絕,只好自己帶著酒肉去了。
楊堅到了之後,趙王就在房間擺開酒席。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小舅子都在左右佩刀侍立,另外還有好多壯士埋伏在後院。而楊堅只帶了兩個隨從,一個是堂弟楊弘,另外一個是心腹元胄。兩個人坐在門邊,很明顯寡不敵眾。
這也罷了,喝了一會兒之後,更驚險的事情發生了。當時大家都有點醉了,要吃水果解解酒。這時候,趙王的兩個兒子就把果盤端了過來。趙王則拔出佩刀,用刀尖插著果盤裡的西瓜往楊堅嘴裡送,而且,楊堅剛吃完一塊,另一塊馬上又到嘴邊了。這不明擺著想要刺殺楊堅嗎?相當於當年鴻門宴上的項莊舞劍啊!看到這麼緊張的場面,元胄可坐不住了。他對楊堅說,相府還有事,請丞相趕緊回去吧!
一聽元胄說話,趙王馬上把臉沉了下來,教訓他說,我和丞相說話,你算哪根蔥,敢隨便插嘴,還不快快退下!元胄也是大將軍,素來勇敢自負,怎麼會聽趙王的?不僅不聽,還氣呼呼地瞪著趙王,而且提起刀就站到了楊堅的身邊。
趙王一看不好對付,趕緊又換上一副笑臉,賜元胄喝酒。還說,我請丞相喝酒,難道還有惡意不成?你也太多疑了吧!元胄軟硬不吃,繼續站在楊堅身邊。
有這麼一個雄赳赳的保鏢在旁,趙王自己不好下手了,怎麼辦?他不是還安排了衛兵埋伏在後堂嗎?
俗話說,餓虎架不住群狼,只要大家一擁而上,就算是元胄勇猛,恐怕也無能為力了。於是,趙王就裝出一副喝醉了的樣子,假裝要吐,起身往後院走。沒想到,他還沒起利索,就被元胄一把按在椅子上。這位趙王還真是堅韌頑強,一次不成,就再試一次。元胄也不含糊,又把趙王給按了下去。就這樣,他一連試了三次,每次都是剛起來,就被元胄按下去,根本沒有到後院的機會。
趙王一看這招不行,又換了一招。他對元胄說,我現在渴得要命,你既然不讓我動,就勞駕你到廚房給我拿杯水。這明擺著要把元胄支開。如此小兒科的做法,元胄怎麼可能上當,根本不理他,就是不離開楊堅。
就這樣,雙方僵持在那裡了。正好這時候,五王中的另一個王——滕王來拜訪趙王。王爺駕臨,身為大臣的楊堅趕緊起身,到台階下迎接。趁這個機會,元胄趕緊湊到楊堅耳邊說,這裡情況異常,請丞相趕緊離開!
沒想到,楊堅根本不聽,還對他說,趙王手上又沒有軍隊,能做出什麼事來?元胄一聽簡直鬱悶死了,說,我的傻丞相,大周所有的兵馬還不都是他宇文家的!他如果先發制人,那就全完了。我勸您走,並不是因為我怕死,我是怕就算死了也保護不了您啊!
元胄都說得這麼懇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