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坎坷仕途 二、北周武帝親政

就在楊堅鬱鬱寡歡、求神問卜的時候,北周出了一件大事,一下子就改變了整個政局,也再次改寫了楊堅的命運。

這件大事就是北周武帝誅殺權臣宇文護。北周武帝名叫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任皇帝。他能當上皇帝,還是拜宇文護專權所賜。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個兒子,本來是輪不到他當皇帝的,但是,就因為宇文護一連殺了兩個皇帝,他居然成了皇帝。前面說過,宇文護廢掉西魏皇帝,擁立宇文泰的嫡長子當了皇帝。這就是北周孝閔帝。既然有這麼大的功勞,宇文護難免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想自己專權。可是,北周孝閔帝也不是好欺負的,非要和宇文護較量,結果宇文護髮狠,把北周孝閔帝毒死了,另立了宇文泰的庶長子當皇帝,史稱北周明帝。

這北周明帝也是個有血性的人,當了皇帝之後接著跟宇文護斗,宇文護不耐煩,又把他毒死了。這時候再看看宇文泰活著的兒子,覺得十七歲的宇文邕比較老實,就讓他當了皇帝。這就是後來的北周武帝。這樣一來,宇文護又成了北周武帝的大功臣,還是繼續專權。

北周武帝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當年,他的父親宇文泰就非常賞識他,曾經說:「成吾志者,必此兒也。」他的哥哥北周明帝臨死前,也說:「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兩代皇帝都對他評價這麼高,可見北周武帝必有不凡之處。

他和兩個哥哥一樣,也想結束宇文護專權的局面,但是,他不急於求成,而是寧願把時間拉長,分兩步走。

第一步叫韜光養晦。北周武帝一上台就裝傻,表現出一副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樣子,任由宇文護髮號施令,解除宇文護的懷疑。裝傻之外,他還對宇文護畢恭畢敬,努力討得他的歡心。

即位之後,他下了一道詔命,說:「大冢宰晉國公……親則懿昆,任當元輔……自今詔誥及百司文書,並不得稱公名。」意思是說,大冢宰宇文護,從親戚的角度來說是我哥哥,從官職的角度來說是國家的宰相,這是多麼尊貴的人!以後任何詔誥和文書,都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稱晉國公,以示尊重。這就是所謂的贊拜不名,在中國古代是極大的榮耀。

事實上,不僅贊拜不名,他每次在宮裡見到宇文護,都要站起來說話。他說,我和晉國公不僅是君臣,還是親人,宇文護是堂哥,我是堂弟,站著說話是應該的。

他討好宇文護本人還不夠,還要討好宇文護的家人。當時,宇文護的母親被北齊俘虜,三十五年之後才放回北周。老母親受了這麼多委屈,宇文護自然想竭盡全力地補償她。北周武帝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對這位伯母特別關心。每到年節都要給伯母跪拜祝賀,伺候得比皇太后還要周到。看見武帝對自己的母親好,宇文護也很感動,對他的警惕就放鬆了。

北周武帝這樣韜光養晦了整整十二年。十二年如一日地忍氣吞聲,他得到了兩個收穫。

第一,慢慢打消宇文護的戒心,讓宇文護對他放鬆警惕。

第二,慢慢滋長宇文護的驕奢,讓他狂妄自大,盡情樹敵。

等到宇文護戒心基本解除,樹敵也越來越多的時候,北周武帝該使第二招了。

第二招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宇文護有個親信叫宇文直。此人也是北周武帝的親弟弟,跟兩頭都有關係。建德元年(572),宇文直因為作戰不利被宇文護罷官,心裡不忿,一氣之下,轉而投靠了北周武帝。武帝一看敵人內部發生分裂,感覺時機差不多了,於是就制訂了一個計畫。

這一年春天,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北周武帝照舊出來迎接,陪同宇文護一起拜見北周武帝的母親——皇太后。

武帝一邊走,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春秋高,頗好飲酒。雖屢諫,未蒙垂納。兄今入朝,願更啟請。」母后現在歲數大了,還老是喝酒,對身體多不好!哥哥你有威望,她也尊重你,請你勸勸她吧。

宇文護說,我勸她倒是可以,但是怎麼勸呢?

這時候,武帝從懷裡掏出一篇《酒誥》說,我早想好了。您見皇太后的時候,就把這篇《酒誥》讀給太后聽,太后覺得慚愧,沒準兒從此就戒酒了。

宇文護覺得沒有問題,當即應承下來。進到太后居住的含仁殿,拜見太后,宇文護然後大搖大擺地坐下,武帝則規規矩矩地在旁邊侍立。宇文護坐好之後,就按照武帝的交代,對太后讀起了《酒誥》。

沒想到他讀得正起勁,武帝舉起玉珽就往他腦袋上猛地一擊,宇文護一下子就跌倒在地。但是,沒有死。

這可太意外了,情急之下,武帝趕緊命令心腹宦官何泉用刀砍,不料宇文護平時威風慣了,何泉怕他,心慌手顫,連砍幾刀都沒有擊中要害。

這下可危險了,萬一宇文護掙扎出去,發動政變,北周武帝可就要變成他手下的第三個犧牲品了。怎麼辦?宇文護的心腹宇文直當時已經投靠武帝了,他此時就埋伏在宮裡充當預備隊員,一看形勢危急,馬上跑了出來,一刀砍死了宇文護。

就這樣,殺死兩代皇帝的權臣宇文護命喪黃泉,北周武帝終於大權在握,當上了真皇帝。

消滅了宇文護的勢力,這對北周的發展可是一件大事。從此,北周結束了權臣專權造成的政治亂象,開始在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的領導下,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了。

這件事能夠成功,不僅北周武帝高興,楊堅也跟著雀躍起來。畢竟這麼多年,一直是宇文護在壓制他。現在宇文護死了,北周武帝又會怎樣對他?楊堅拭目以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