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海風土誌 群島王國史

現存最古老的兩篇史詩(或歷史文本)為《英拉德行誼》與《少王行誼》,後者又稱《莫瑞德行誼》。

《英拉德行誼》大多似乎純屬虛構,講述莫瑞德之前的王,及莫瑞德登基後第一年。這幾位統治者的首都在英拉德島的貝里拉。

英拉德島早期的王及女王——拉爾阿沙、多亨、恩納珊、提曼、塔戈塔等人——逐漸擴大統治權,最後自行宣稱為地海統治者。領土最南只達伊里安島,不包括東邊的飛克威島、西邊的帕恩及偕梅島、北邊的甌司可島,但他們確曾派遣探險者前往內極海與陲區。地海最古老的地圖,約一千兩百年前於貝里拉繪成,目前藏於黑弗諾宮典籍庫。

這幾位王及女王略通太古語及魔法,其中有些人的確是巫師,有些則由巫師提供諮詢或協助。但《英拉德行誼》中的魔法是飄忽不定的力量,依靠不得。莫瑞德是首位被稱為法師的人及王。

冬至日回宴中唱頌的《少王行誼》,訴說莫瑞德的故事。人稱莫瑞德為法師王、白法師、少王。他出自英拉德島宗室的旁系血親,繼承表親的王位,祖先是巫師,擔任王室顧問。

詩篇以群島王國最為人熟知及珍愛的愛情故事開始,即莫瑞德與葉芙阮的故事。年輕的王在統治第三年,南下到群島王國中最大的黑弗諾島,平息當地城邦間紛爭。他乘「無槳長艇」回航時,來到索利亞島,「於春之果園」見到葉芙阮——人稱「索利亞島女」或「索利亞女士」。他未繼續前往英拉德島,而留在葉芙阮身旁。為許下婚盟,莫瑞德贈與她一隻銀手環或臂環,那是他的家傳珍寶,刻有獨特強大的真符文。

莫瑞德與葉芙阮成婚,詩篇將他們統治的年歲描述為短暫的黃金時期,及日後道德與統治的基石與標準。

兩人成婚前,一名法師或巫師也追求葉芙阮,其名從未明言,只以「莫瑞德之敵」或「杖主」稱之。此人不願釋懷,決心奪回葉芙阮。兩人婚後和平的短短數年,杖主法力逐漸壯大。五年後,他以詩中詞語前來宣稱:

葉芙阮若非我所有,我將毀言兮果乙之字,

我將毀滅島嶼,由白浪淹沒萬世。

他的法力能在海上喚起巨浪,也能阻止或提早引入潮汐;聲音能迷惑全體人民,凡聽他言語者,都陷入他掌控。因此,他命令莫瑞德的人民反叛。英拉德村民大喊被王背叛,便摧毀自己的城市與農田,水手鑿沉自己的船、士兵服從敵人咒法,在血腥毀滅的戰爭中相互殘殺。

莫瑞德試圖將臣民自咒語中解放,與敵人對戰時,葉芙阮帶著一歲稚兒回到故鄉索利亞——她的力量會在當地達到顛峰。但敵人尾隨,意圖將她變成階下囚與奴隸。她藏身恩沙諸泉,憑著對該處太古力的智識,得以抵抗敵人,將他驅離該島。詩篇有言:「大地甘泉逐退咸苦之敵」。但他在逃逸途中俘獲葉芙阮兄長薩蘭,當時薩蘭正從英拉德島啟航前往幫助胞妹。杖主將薩蘭變成屍偶或工具,派他傳口信給莫瑞德,說葉芙阮帶著孩子逃往英拉德之頷的小島。

莫瑞德聽聞口信,掉入陷阱,險些葬身。敵人從英拉德島西方往東,沿著廢墟一路追趕。在英拉德島平原上,莫瑞德遇見依然忠誠的同伴,大多是水手,自英拉德率領船艦前來協助,於是莫瑞德轉身戰鬥。敵人不與他直接對戰,而派莫瑞德手下受魔法束縛的戰士迎擊,更可怕的是,敵人以術法干縮戰士軀體,直到他們「存活,卻似沙漠之黑乾屍」。為保護子民,莫瑞德退兵。

莫瑞德離開戰場時,天空降雨,他看到敵人的真名以雨滴寫在沙土上。

知曉敵人真名,便能對抗其咒術,將之驅離英拉德島,「駕乘西風、雨風、濃雲」,一路追擊,越過冬季海洋。雙方勢均力敵,最後對戰中,兩人在伊亞海附近雙雙身亡。

敵人因痛苦煎熬,憤而掀起大浪,使其全速淹沒索利亞島。莫瑞德身亡瞬間,葉芙阮便得知此事。她命令子民全數上船,然後,詩曰:「她手持小豎琴」,在等待毀滅浪潮來襲——唯莫瑞德或能平息——的時辰內,完成歌曲《白法師輓歌》。島嶼淹沒海中,葉芙阮亦隨之溺沒,然而,她的柳木搖籃船卻安然飄離,將其子瑟利耳帶到安全之地,身上帶著莫瑞德的信物——刻有和平符文的環。

群島王國的地圖上,索利亞島以白空格或漩渦標示。

繼莫瑞德之後,英拉德另有七位王或女王執政,國土穩健擴大富庶。

莫瑞德死後一百五十年,阿肯巴王——威島的虛里絲王子——將宮廷遷往黑弗諾,讓黑弗諾大港成為王國首都。黑弗諾比英拉德更趨地海中心,位置更宜交易或派遣艦隊保護赫族島嶼,免受卡耳格搶奪侵略。

《黑弗諾敘事詩》記述黑弗諾十四位王的歷史(事實上是六位王及八位女王,約一五〇-四〇〇年)。由男女雙方家族血統及群島王國幾個貴族間聯姻而成,皇室包括五大家族:英拉德家族,最古老的一支,直接承襲莫瑞德及瑟利耳的血脈;虛里絲、伊亞、黑弗諾家族;最後是伊里安家族。海生傑瑪王子是伊里安家族中首位繼承黑弗諾王座的人。他的孫女為赫露女王,赫露之子馬哈仁安(統治期間為四三〇-四五二年)是黑暗年代前最後一位王。

黑弗諾眾王統治的年代富庶、開創、強盛,但在該時代最後百年,來自東方卡耳格及西方龍族的攻擊變得頻繁激烈。

負責保衛群島王國諸嶼的王、貴族及島長逐漸倚賴巫師,以擊退龍族及卡耳格船艦。在《黑弗諾敘事詩》及《龍主行誼》中,隨著故事進展,這些巫師的名字與事迹開始蓋過王治紀錄。

偉大的學者法師阿斯編纂一本智典,搜集許多零散知識,尤其是創生語辭彙。此《真名之書》成為命名基礎,是魔法技藝系統的一環。王派他至西方擊敗或驅散不斷在西方諸島追逐牛群、放火、毀壞農莊的龍群,同時,他將書留予帕笛島一名法師同僚。在安絲摩島西方某處,阿斯與巨龍奧姆對戰,這場戰鬥眾說紛紜,雖然此後龍族暫止侵擾,但可確定的是,奧姆戰後倖存,阿斯卻因此身亡。他的書遺失了數百年,目前藏於柔克的孤立塔。

據說龍族以光或火為食,在盛怒下殺生,保護幼龍,也為取樂而殺生,但從不食用獵物。自太古以來,到赫露統治期間,它們只佔用西陲最外緣島嶼——可能是它們領土的最東緣——作為會面及生育之用,絕少出現在多數島民眼前。龍族天性易怒高傲,內環王國人口漸增,漸趨富庶,或許讓龍族倍感威脅,因為即便是西陲,船隻往來也日漸頻繁。無論原因為何,那些年裡,它們愈來愈常突襲西方島嶼的羊群、牛群及村民。

胡珥胡島上流傳一則故事,敘說知名的「夫都南」(意即「大分裂」),提到:

人選擇重負,

龍選擇雙翼。

人選擇擁有,

龍選擇捨棄。

意謂人類選擇佔有財產,龍族選擇捨棄。然而,如同人類也有苦行僧,有些龍也貪圖閃亮物品、黃金、珠寶,其一就是耶瓦德,它有時會以人形在人群間行走,一度將富饒的蟠多島變成龍族育兒室,最後才被格得趕回西方。但根據敘事詩及歌曲,龍族劫掠的動機似乎不是貪婪,而是憤怒,出於某種受騙、背叛的感覺。

敘述龍族劫掠及巫師報復侵略的行誼及敘事詩,將龍族描繪為無異於野生動物般無情、駭人、高深莫測,但頗為聰慧,有時還比巫師睿智。雖然它們說真言,卻善於詭辯,其中有些龍顯然喜歡與巫師鬥智,「以岔舌狡辯」。龍族與人類相同,只有最偉大的龍才會以真名示人。在敘事詩《哈薩行》中,龍族為難以對付但感情充沛的生物,理應對人類入侵的艦隊感到憤怒,因為它們深愛自己荒涼的領土。它們對英雄說:

航返日出之屋,哈薩

留西拂長風於吾翅

留吾天海、未知、無極……

女王赫露又名鷹後,承繼父位,其父為伊里安家族的鄧格瑪。王夫艾曼屬於莫瑞德家族。她統治滿三十年後,將皇位傳給兩人之子馬哈仁安。

馬哈仁安的法師顧問暨孟焦之友是一介平民,即「無父人」,是黑弗諾內陸村莊女巫之子。他是群島王國最鍾愛的英雄,其故事傳於《厄瑞亞拜行誼》,仲夏長舞節時,樂師都會唱誦。

厄瑞亞拜的魔法天賦在幼時便顯而易見。他被送到宮廷,由宮廷巫師訓練,女王挑選他作為王子友伴。

馬哈仁安與厄瑞亞拜結為肝膽之交。他們並肩作戰十年,對抗卡耳格人,因為卡耳格偶爾東來的襲擊,近來已成圍捕奴隸的殖民入侵。芬圍、托何溫及托里口群島、司貝維、佩若高,及部分弓忒,在卡耳格統治下已有一代,甚或更久。厄瑞亞拜在威島虛里絲施下強大法術,對抗卡耳格軍隊,那批軍隊搭乘「千艘船艦」,在威島沼澤登陸,蜂擁橫越本島而來。他用名為「水智識」的太古力乞願咒(也許是葉芙阮在索利亞用以抵禦敵人的同一咒語),將虛里絲噴泉(威島領主花園中的神聖泉水及水池)水流變成一道將入侵者沖回海岸的洪流,馬哈仁安的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