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竹林之遊

同樣的青春,同樣的熱血,同樣的躊躇滿志,同樣的意氣風發,當這樣一群人相遇到一起時,便開始了一段聚游竹林的千古佳話,並由此得了「竹林七賢」的雅號。在蒼翠挺拔的竹林的掩映下,七個身穿寬衣大袍、跟高齒屐的男子談笑風生,旁若無人,解衣當風,傲俗自放,望上去彷彿是不沾染人間煙火的神仙,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竹林畫卷。

樂哉苑中游,周覽無窮已。

百卉吐芳華,崇台邈高跱。

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

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鱣鮪。

坐中發美贊,異氣同音軌。

臨川獻清酤,微歌發皓齒。

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

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

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嵇康《酒會詩》

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日後「竹林七賢」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領袖人物嵇康出生於魏國。這一年,山濤十九歲,阮籍十四歲,劉伶三歲,向秀三歲,另外兩位名士阮咸和王戎則還沒有出生。

這一年的三月,劉備因之前在猇亭 被東吳大將陸遜大敗,病重於永安,臨死前將十七歲的太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說:「丞相之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是我兒劉禪尚可輔佐,請輔佐他成事;如他不才,丞相可自取天下。」

這一番假惺惺的話,以退為進,說得十分高明。諸葛亮當即流淚答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又留遺詔給太子劉禪,命他事諸葛亮如父,其中有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更成為了千古名言。

嵇康來到人世間的這一年,魏文帝曹丕即位將近四年,權勢得到鞏固,於是開始了剷除異己的行動,命任城王曹彰、鄄城王曹植、白馬王曹彪各從封地到洛陽朝拜。

曹彪為孫姬所生,曹彰、曹植為卞後所生,是曹丕同母弟。這其實是一次打著「朝拜」的名義強行徵召,不含任何手足之情,昭示著曹丕對三王的強烈猜忌。三王對此心知肚明,其中更以曹植最為惶恐,他甚至預感到這趟洛陽之行暗藏著無限殺機。他曾經有過治國安邦的大志,也有過獨立張揚的個性,而今卻面臨悲愴曲折的處境。

世人時常拿阮籍與曹植比較,實是因為二人有相近的處境、相似的情感,也導致了各自作品有相近的風格、相似的意蘊。曹植在《送應氏》中說:「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則在《詠懷》悲嘆道:「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歲月悠長,如天地一般沒有終止,人的壽命卻短暫如清晨的霜露。這正是這一時期士人的典型心態——生命短促,世途多艱,理想灰飛煙滅,內心深處最後的一片凈土也難以守住。

曹植字子建,自幼穎慧,年十歲余便能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為父親曹操喜愛。後世南朝大名士謝靈運極為自負,卻對曹植的才氣佩服得五體投地,曾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對曹植文章評價極高。有這樣一個兒子,自然令曹操相當自豪。

曹操子嗣眾多,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為正妻卞氏所生。諸子中,以曹植最得寵信,被認為「最可定大事」。而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從少年時代便掀開了序幕。曹植雖然才華橫溢,文章遠遠高過兄長,卻是個性軟弱,行為放任,不拘小節,尤好縱酒。聚集在他身邊的也大多是風度翩翩的文士,文才有餘,謀事不足。而曹丕擁有嫡長子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種先天優勢,得到朝中一些有遠見的重臣的支持。加上他心機很深,處處玩弄權術,收買人心,在一幫謀士的策划下,矯情自飾,力爭從感情上贏得曹操的好感。

有一次,曹操即將率兵出行,曹丕、曹植都來送行。臨別之際,曹植高聲誦讀了自己寫的文章,為父親歌功頌德,文采斐然,贏得了眾人激賞。曹丕則一言不發,只默默地凝視父親,淚流滿面。兄弟二人情誼高下,立時便分。曹操看到曹丕的樣子後很是感動,認為長子篤厚恭謹,不務浮華。無疑,這一場臨別表演,曹丕用親情的「武器」大獲全勝。

儘管如此,曹操還是更偏愛曹植,有意讓他掌握軍權,派他帶兵出征。曹丕聞訊後,立即帶著美酒佳肴來找曹植,名為慶賀,實則將曹植灌得酩酊大醉。曹操發兵前,幾次派人來催曹植,曹植均昏睡不醒。曹操氣急之下,取消了派曹植領兵的決定。

比較起來,負才任性的曹植確實不是足智多謀的曹丕的對手。最終,曹丕在立儲鬥爭中漸佔上風,終於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被立為魏王太子。當上太子的那一天,一貫深藏不露的曹丕終於得意忘形,摟住了心腹謀士辛毗的脖子,說:「辛君,你知道我的高興嗎?」

曹操既然下定決心立曹丕為太子,便開始有意識地限制其他諸子的權力,尤其是曹植。曹植妻子崔氏出自清河崔氏 ,崔氏叔父崔琰是當世名士,本為袁紹下屬,後成為曹操的首席文官,雅望非常,經常代替曹操接見四方使者。後曹操忌憚他權力太大,找理由將他下獄,逼他自殺。崔琰雖死,崔家實力不減,為了清除障礙,曹操又借口說崔氏衣飾過於華麗,逼她自殺。如此理由,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而另一名士楊修也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楊修出自名門弘農華陰 楊氏,其高祖楊震為東漢名臣,官至太尉,終生以「清白吏」為座右銘,在拒人夜送黃金時曾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成為震古爍今的名言,至後世,猶令人振聾發聵。自楊震到楊修父楊彪,四世均為東漢太尉,這樣一家人,在亂世中追隨的對象當然不會是曹操,他們忠心的只是被曹操控制的漢獻帝而已。曹操對此心知肚明,加上楊修還有袁紹外甥的身份,他也從來沒有將楊氏一族當作心腹。

楊修本人才華橫溢,思維敏捷,與曹植友善,一向支持立曹植為太子。曹操曾修建了一處花園,建成之日,曹操前去查看,只取筆在門上寫一「活」字,不予評價。旁人大惑不解,只有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將門改小。曹操得知是楊修猜透了他的心思後,很是忌憚,心中起了殺機。

後來曹操與劉備軍對峙於漢水,曹操屯兵日久,進退兩難,剛好看到雞湯中有雞肋,不免有感於懷。恰在此時,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雞肋。」楊修當時任行軍主簿,聽說號令是「雞肋」後,便叫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得知後請教情由,楊修解釋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惇聽了很是信服,也叫手下將士準備。曹操知道後,以造謠惑眾、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斬了。「雞肋」不過是個引子,楊修被稱為曹植臂膀,支持曹植為太子,才是他必死的關鍵。其人之悲劇,再一次證明名士捲入政治風波的高風險性。

經過一番較量,曹丕最終當上了皇帝,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他仍然難以對昔日勁敵曹植釋懷。之前曹操偏愛曹植,曹丕一度岌岌可危,如今地位、權力得到了鞏固,自然要大力報復。曹丕即帝位後第二年,便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的罪名,將其郡級侯爵貶為鄉級侯爵,改封為鄄城侯,卻又故意大封其他十一位弟弟為郡王。直到後來曹植不斷上表請罪,曹丕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才格外開恩,封曹植為鄄城王。只是名義上都是王,其他弟弟是郡王,唯獨曹植是縣王,仍然是公然的嘲諷和羞辱。而曹植自知「身輕於鴻毛,而謗重於泰山」,採取卑微的姿態,不斷上表,一面歌頌曹丕功德,一面婉轉求恕。

但報復並沒有就此停止。就在任城王曹彰、鄄城王曹植、白馬王曹彪被召到京師的前一年,曹丕以「市不豐樂」的莫名罪名逮捕了南陽太守楊俊。楊俊也是當時的大名士,自漢末戰亂便開始追隨曹操。然而曹丕與曹植爭奪太子位時,楊俊心向曹植,常常故意在曹操面前稱讚曹植。對此,曹丕當然懷恨在心。楊俊在朝中人緣很好,他被逮下獄後,不少重臣為他求情,其中包括尚書僕射司馬懿、常侍王象、荀緯等。這些人為了挽救一位名士的性命,甚至不惜向曹丕叩頭流血,但曹丕卻堅決不肯赦免楊俊。楊俊聽說後,知道曹丕絕對不會放過自己,於是道:「吾知罪矣。」隨即在監獄中自殺身亡。

有了楊俊的前兆,曹植徹底明白兄長依舊忌恨自己,因而進京時特意將隨行官吏留在洛陽城外,自己只帶了兩三名隨從,穿著普通衣服進城,一是自認身份卑賤,二是表示態度虔誠。

進城後,曹植也不敢直接去見曹丕,而是先去求見清河長公主 ,想通過姊姊向曹丕求情。一切計畫得很好,但曹植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在人監視之中,曹丕得知後,立即派人阻止曹植與清河長公主見面。此刻,卞太后正在宮中等候曹植,見兒子許久不到,以為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