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邈若山河

凜凜寒風,往事歷歷,如在眼前。這裡不僅埋葬著他的摯友,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永久地埋葬在了這裡。在這詭譎多變的時事風雲中,人生變得如此憂傷,布滿了荊棘,充斥著苦難——當理想與現實背離,當屠刀高高舉起,高蹈出世的信仰就只能永久深藏。在這塵世間,還有什麼比自己無法主宰自己的生命更悲涼呢?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盪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曹操《薤露行》

景元三年(262年)正月初一,按照漢魏制度是朝廷會見各郡上計吏 (向朝廷報告一郡稅收的官員)的日子。天氣雖然寒冷,魏國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卻格外興奮,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這一天,他要召見來自河內郡的上計吏——這當然不僅僅因為河內是司馬氏的故鄉,也不是因為河內是死去的嵇康寓居地,而是來自河內郡的上計吏恰恰是嵇康生前最要好的朋友——向秀。

向秀聲名在「竹林七賢」中不算突出,但他卻是最了解嵇康,最支持嵇康的知己。早在竹林之遊時,向秀曾經與嵇康有一場關於道家養生的大辯論。嵇康認為養生要義在於清心寡欲,抑制慾望放棄功名之心;向秀則認為人生下來就有好高騖遠、好逸惡勞的本性,所以追求富貴、顯貴才是天下正道。向秀雖然有這套理論,卻始終沒有步入仕途,追名逐利。事實上,自結識起,向秀就一直義無反顧追隨著摯友嵇康的足跡,即使在後來曹爽、何晏被殺,嵇康因曹魏駙馬身份一度陷入危機時,他也依舊不離不棄。只有最深的相知,才有最長的相守,才有這份男人間沉默而溫暖的關懷。

這一天,對向秀來說,則是格外沉重的日子。雖然自嵇康死後,他也經歷過撕心裂肺、恍思若狂的艱難歲月,但他在道義上從來沒有感到像今天這樣沉痛——他知道他走向魏闕 ,離開的不僅僅是林泉,還有老友嵇康的志向。

這次會見起初並不愉快。司馬昭很清楚向秀與嵇康的關係,也很清楚向秀志在竹林,對出仕沒有任何興趣,但他就是要看到竹林名士匍匐在自己腳下。嵇康被殺後沒過幾天,司馬昭就派地方官員去「推薦」尚未從巨大悲痛中緩過來的向秀入仕。也許向秀從老友之死上意識到世事已經不可為,最終屈服在司馬氏淫威下,同意出仕,此即後世史書中所記:「後康被誅,秀遂失圖。」

但這次「推薦」向秀帶有更多的政治意味,並不意味著賞識,所以打從一開始,司馬昭就是抱著嘲諷的態度,一見面就問道:「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箕山之志舊時用以稱譽不願在亂世做官的人。此話意為,聽說你向秀像隱居箕山的許由一樣清高,又怎麼會在這裡?

向秀回答道:「以為巢父、許由 狷介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意為我認為巢父、許由清高得近乎迂腐,並不了解堯帝求賢若渴的用心,所以隱居的生活並不值得羨慕。

司馬昭聽了很是開心。向秀如此回答,大概從嵇康的悲劇命運意識到個體最終無法與社會對抗,所以採取了刻意迎合司馬昭心理的態度。在橫行無阻的政治暴力下,生命就像浮塵一樣卑微而輕賤。

會見結束後,向秀被留在京師任散騎侍郎一職。正式上任前,他先回了趟河內,不過並不是回懷縣老家,而是去了山陽嵇康故居,這就是後世所言——「為了忘卻的紀念」,他要去向死難的老友作最後的道別。

到達嵇康故居的時候,正是日薄時分,冷風颼然掠過荒野,水面結起了寒冰。嵇康妻子兒女早年已遷居他鄉,宅邸已經成為了窮巷空廬,遠遠望去,就像荒廢的墳塋一樣凄涼。那一瞬間心中激蕩起來的寂寞和悲寂感覺,即使在許多年後也不能從向秀心中抹去。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吹起了笛子。笛聲悠揚婉轉,在這冰冷的冬日黃昏里,聽起來格外凄楚悲愴。那一剎那,向秀回憶起嵇康臨刑前彈奏《廣陵散》的情形,哀怨憤懣,悲痛交加,千古絕唱《思舊賦》就此誕生:

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嘹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

將命適於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迹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託運遇於領會兮,寄余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這篇情真語切的賦體文緬懷了亡友的德才和風度,寓情於景,寄意遙深。尤其這寥寥幾行字,欲言還休,剛剛開頭,便又匆忙結束,閃爍的文字的背後,正是鬱結者痛徹心扉的痛苦與悲哀,令人唏噓感嘆。

凜凜寒風,往事歷歷,如在眼前。向秀久久徘徊在嵇康墓前,不忍離去。這裡不僅埋葬著他的摯友,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永久地埋葬在了這裡。心中總有被撕裂一般的疼痛,胸口總有無以排遣的憂愁,在這詭譎多變的時事風雲中,人生變得如此憂傷,布滿了荊棘,充斥著苦難——當理想與現實背離,當屠刀高高舉起,高蹈出世的信仰就只能永久深藏。在這塵世間,還有什麼比自己無法主宰自己的生命更悲涼呢?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正當向秀徘徊掙扎的時候,時局也在發生著重要變化。司馬昭為了建立軍功和名望,打算大舉攻打蜀漢。魏國朝臣多以為不可,征西將軍鄧艾更是竭力反對,只有司隸校尉鍾會一人支持,於是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負責指揮對蜀漢的軍事行動。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 進軍,負責牽制蜀大將軍姜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負責切斷姜維與蜀中聯繫;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負責乘虛取漢中,直趨成都。

鍾會進軍漢中時,發生了一件事。由於漢中一帶多是秦嶺山區,溝壑縱橫,牙門將許儀是魏初功臣許褚之子,專門負責搭橋修路。鍾會騎馬過一座橋的時候,橋面突然坍塌出一個小洞,馬剛好踩到洞里,鍾會差點兒被摔下馬來。勃然大怒的鐘會不顧將士求情,下令斬殺了許儀。魏軍上下,深為震驚。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大事,然而鍾會急於立威立功的急切心情,已經昭然若現。

蜀大將軍姜維得知魏軍鍾會部已入漢中後,急忙擺脫鄧艾,退守劍閣。趕來阻截的諸葛緒差了一天,沒有趕上。鍾會欲專軍權,趁機誣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將其收押治罪。但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大軍雲集,依舊無計可施,攻劍閣不下。不久,魏軍因軍糧不繼,鍾會準備退兵。鄧艾趁姜維與鍾會在劍閣對峙之時,率領精銳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進入蜀軍沒有設防的陰平山區,攀小道,鑿山路,修棧橋,沿途懸崖深谷,至為艱險,總共穿越了七百餘里的荒山野嶺。到馬閣山時,前方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突發奇想,用毛氈裹住身體,翻滾著下山。士兵見主帥身先士卒,也跟著魚貫而進。就這樣,在經歷了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後,這支奇兵猶如天降,奇蹟般地出現在江油城下,蜀漢守將馬邈驚訝不已,就此投降。江油不戰而降後,鄧艾率軍迅速攻破涪及綿竹,諸葛亮之子衛將軍諸葛瞻戰死,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逼近蜀都成都。這是中國戰爭史上最著名的奇襲戰例——在雙方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繞過正面防禦,走小道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直搗敵人心臟。

由於蜀國毫無防備,不免驚慌失措。蜀後主劉禪 召集百官商議對策,群臣大多主張投降,劉禪感到大勢已去,命侍中張紹等奉皇帝璽綬出城,向鄧艾投降。劉禪第五子北地王劉諶極力主戰,見父親不聽,在蜀先主劉備昭烈廟大哭了一場後,殺死妻兒,自殺身亡。

劉禪又派太僕蔣顯下詔令前方主帥姜維投降。姜維接到詔書後,無可奈何,只好到鍾會軍中投降。蜀漢至此滅亡,蜀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甲士十餘萬、吏四萬人,以及無數金銀、錦綺彩絹、穀物等均為魏國所有,實力大增。尤其是魏國從此佔據長江上游,對下游的東吳形成巨大的威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