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大明版政治學校(中)

「何謂土地兼并?何謂國朝?」

當朱允炆將這兩個問題拋出去之後,文華殿里已經是一片寂靜,連三閣、解縉楊士奇等人都啞口無聲。

這兩個問題,慢說古人,便是現代人能面面俱到回答上來的,都為數不多。

因為這兩個問題,就跟「道為何物」是一樣的,屬於一種空泛的命題,便是沒有上過學的人,都可以說出個一二三來,每個人眼中都有不同的見解。

其實大家在翻閱史書的時候都會發現,在歷朝歷代即將滅亡的時候,史書上都有這麼一句話:「某某朝末期,土地兼并嚴重。」

到底什麼叫做土地兼并?

其實土地兼并的問題,全世界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無法避免,包括現代的我國、老美、歐洲。

因為土地兼并的本質,用現代話來說,叫做社會有限資源的無限佔用。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沒有任何人可以解決,自人類誕生以來,這個問題就出現了。

先民鑽木取火、創造文明,自黃河流域開始,華夏民族就開始直面這個問題,當野獸不在能夠威脅人類的生存,當織造衣服開始禦寒之後,人口的繁衍開始呈爆炸趨勢,先民依靠打獵已經不能填飽肚子,就要耕種。

人口越來越多,耕地就會緊張,那就要開拓土地。

隨著時間的衍變,到了秦漢時期,華夏一族的土地是如何形容的呢?

北臨草原、西抵大漠、東至東海,南為不毛。

你會發現,阻擋祖先開疆拓土的不是軍事力量的不足,而是這四個方位都不是能夠種田的土地。所以,咱們的先人就停下了開疆拓土的腳步。這就是咱們華夏民族的土地情結。

但是土地是有限的,人口的繁衍卻是逐漸增多的,這方土地一旦容納到了上限,就會導致一部分人無地可種,無糧可食,那麼這部分人,就要殺有地之人。

這種行為用現代話來說,叫做無產階級與有產階級的矛盾,而歷史已經清晰的記載了,任何時期,有產階級都不會是無產階級的對手。

古代,漢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將儒家捧上了文化的神壇,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進一步奠定了文人的地位,這是掌權者為了政權的穩固而向文人集團的政治妥協,也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舉個例子,趙某家裡只有自己和父母三人,家裡有地十畝,洪武元年科舉中進,家裡田賦免除,每年可以打下不少糧食儲備,生活質量從勉強糊口到了小康之家。

洪武五年,趙某的家鄉鬧旱災,土地絕產,但趙某家裡有很多的餘糧足夠父母兩人食用,但鄉親沒有存糧,就求到了趙某家裡,提出將自家十畝荒地賣給趙某一家換取食糧,後來,鄉親們無地可耕,趙某父母也忙不過來二十畝的耕地,便僱傭無地的鄉親入家為佃戶,這,便是土地兼并的初級階段。

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天災是避免不了的,普通農民因為要納糧交稅,一旦天災降臨,勢必要賣地、賣兒賣女以此為生,如此一來,天下的土地便會逐漸轉移到那些讀書人的家中。

洪武三十年,趙某高居一省布政使,生活優渥,娶了十幾個小妾,生了十幾個兒子,這些孩子從小衣食無憂,安心讀書,加上親爹封疆大吏,有一半出仕做了公務員,其他七八個孩子,趙某便將家裡的田畝交給他們打理,做個平凡的小地主。

而出仕的這幾個孩子,又開始逐漸進步,這就是世家誕生的雛形。也屬於土地兼并的中級階段。

等到趙某的後代兒孫,繁衍生息,以致不得不分家後,便從一個龐然大物的趙家變成了無數個小趙家,每一支都有個一二十畝地,但領頭的,一定要是有功名在身的,為什麼?因為可以不用交稅!

如此,幾十個小趙家開始蓬勃發展,走老祖宗趙某的路線,一到天災之時,就吞沒鄉鄰的土地,如此一來,每一個小趙家隨著時間的流逝,都變得強大起來,然後再拆分。

這,就屬於土地兼并的最後階段。

無地之人會越來越多,而土地卻全部集中在世家豪紳的手裡,最終,佔據了整個國家十之八九土地的世家豪紳因為不納糧、不交稅,導致了國家財政崩潰,又趕上天災,無力賑災,嗷嗷待哺的無地之人就會起義造反,殺世家豪紳來換取活命。

國家往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無力平定起義,世家豪紳趁機聚斂實力,等叛亂平息,世家已成氣候,大傢伙就不可能在滿足只當世家了。

漢朝無力平定黃巾,推行州牧制,任由天下諸侯並起,最後曹操統一北方,他的兒子曹丕與其他世家商量,你看大家都是世家,我實力最大,這個皇帝我先做好不好?

其他世家說那你要做,我們能得到什麼?

於是九品中正制誕生了,曹丕向世家集團進行了政治妥協。

隋朝,隋煬帝開科舉,打擊世家舉薦官員的權利,結果就是世家皆反,世家之一的李淵趁亂做了皇帝,滅了很多的世家,有了大唐。

但治理國家要靠讀書人,李唐只好有扶持了一批新的世家,隨著時間的進展,最終這批新生的世家又佔據了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又得造反。

趙匡胤為了做皇帝,欺負孤兒寡母,要獲得政治上的輿論支持,所以與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老趙家很聰明,大力發展的資本貿易,國家一度富裕到GDP佔全世界的60%以上,京城的守門官都比歐洲一個國家的國王還富裕,極大緩解了土地兼并的速度,不過可笑的是,被異族給亡了國,也是足夠貽笑大方的。

等明清兩朝,明朝的宗親家法,導致明中後期,土地兼并的速度瘋狂加劇,最終亡國。

韃清一朝,靠著地瓜土豆等農作物,養活了天下人,倒是國祚綿延,不過西學的思潮浩浩蕩蕩,民智覺醒,最終廢除帝制,亡了國。

近現代社會,以另一種形式仍在快速的發展著。

社會資源的佔比率。

不足1%的人擁有著社會90%以上的財富和社會資源的支配權。

咱們可以看到,父輩(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生人)那一代,他們都是在同一起跑線,吃過大鍋飯,然後趕上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海經商,靠著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二十一世紀的富人,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出來的,像不像一舉中進的趙某?

他們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得益於此,便是要超過普通家庭的孩子了,自然而然的,當社會進程到了大浪淘沙階段,精英留存的比例中,這批孩子的佔有率將會逐漸超過普通家庭的孩子。

土地兼并的進程本身是不可逆的,朱允炆也不認為他有本事避免土地兼并,這無疑痴人說夢,但他必須要想一個辦法,當土地兼并到達某一個節點的時候,來進行人為干涉,將土地兼并的進度條拉回原點,讓他重新走一遭。

毫無疑問,朱允炆拋出的這第一個問題,就讓整個文化殿的一眾大才張口結語,無從解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