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共鳴,絕唱

在新的國定氨酸出世後,陳鋒自己雖然不需要,但第一時間親自上陣當了臨床志願者。

比起雖然有集中注意力的功效,但會讓人情緒活躍度按比例降低的原版,新型國定氨酸完全沒有副作用,只會進一步激發人體靈感。

這一步之差,天壤之別。

2060年,經過持續四十年的高強度科技爆發,各方面基礎學科終於完全達標。

在陳鋒耗資上萬億組建的火星開發艦隊正式開撥時,首批基因喚醒度測試儀幾乎同時下線。

比起陳鋒經歷的第一條時間線中的三十一世紀,在他手把手的扶持之下,除少部分必須時間積累才能完成科學實驗並最後突破的領域,如今的人類只用了四十年,便在理論知識上正式追趕上了當初。

可以說,如今的四十年等於一千年。

這是個比較片面的說法。

其實這次人類的科技路線比較畸形,結構非常不自然,部分領域步子邁得極遠,部分領域卻遠遠落在後面,像是個跛腳的長跑運動員。

這當然是很危險的處境,稍微踩著顆石頭就會摔一跤,並且摔得很慘。

這是陳鋒刻意引導的結果。

現在他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了。

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在自己尚且活著時牢牢掌控著文明的結構,形成一種看似危險,實則穩如狗的穩定格局。

並且,他還會在自己活著時,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萌芽,從無到有的提前建立以千年使命為己任的世界政府。

到那時候,以人類的天生適應性,科技發展領域內的先富帶動後富的現象會讓偏科得到緩解。

科技將會重新變得平衡,世界政府會接過他手中的權柄,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護航員。

那麼他自然也能安心的去了。

此時距離全民廣泛使用國定氨酸已經過去兩年。

第一次全民大普查顯示,幾乎所有人的喚醒度都成功跨過了25%這個起跑線,最高的人已經逼近25.5%,最差的也有25.01%。

這讓與伊倫聯手,繼續奮鬥在基因改造液研發戰線上的楊中華深感欣慰。

全民進化讓科技領域的進度再度拉快,這比《千年計畫》中預估的速度又提前了近二十年。

2065年,首批工程隊抵達火星,開始在火星上修建聚居地。

同時,第二批火星殖民者也已經陸續乘坐可回收飛船開撥,目標是在二十年內在火星上建成首座百萬人規模的聚居地,並以此為中樞點,如同菌群繁殖般,以前十年每年建成一到兩個百萬聚居地,後十年每年平均建成四到八個聚居地的速度,在火星上快速鋪開局面。

在這四十年內,地球總人口規模已經以極快的速度膨脹至100億人,並且人口增長率依然居高不下。

外星殖民計畫已然迫在眉睫。

除了推動火星殖民計畫外,金星殖民計畫也已經完成理論驗證,只等部分用於金星改造的特殊設備就位。

水星改造工程艦也已經在設計與理論驗證中。

圍繞地球運轉的遠地軌道空間站,如今已經建成四個,平均可容納人口規模為50萬人,主要功能分別包括物資調配、太空艦船製造、大型太陽能光翼與微波輸電站的運行維護。

在實現夸克級質能轉化技術之前,人類還無法憑空製造元素,只能以開發現有資源為主。

上次人類是在2099年於遠地軌道中建立太陽能光翼和運維空間站,達到如今規模的準確時間應該是2133年,這次提前了整整六十八年。

坐鎮幕後掌控全局的陳鋒已經漸漸習慣了驚喜,甚至有些麻木。

他只是再一次被刷新了認知。

他更深刻的認識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類的科技水平曾在二十世紀前半頁迎來可怕的爆髮式增長,愛因斯坦、特斯拉、波爾、普朗克、費米、狄拉克、馮·諾依曼等等響亮的名字照亮了科學的星空,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很難再獲得二十世紀初時那般廣泛的社會認知。

當初無數大師百家爭鳴的輝煌也全成了過去時。

很多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甚至誤以為二十世紀初的科技大爆發已不再能重現。

有人覺得這是由於科學遇到了瓶頸。

但現在看來,瓶頸不僅在於科學,更在人心。

沒有劇烈戰爭的刺激,真正的科學家在政客的手段中漸漸失去了民眾認知度,也失去了金錢和社會地位。

這直接導致了很多聰明人不再以求知為人生追求,轉而以升官發財為榮。

人才的流失進一步導致了科學創新能力受創,能在學術上登頂人變少了,更進一步導致科學巨子沒了誕生的土壤。

沒有旗幟,自然更沒有年輕人把職業傾向定在科學道路上。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陳鋒人為的打破循環,徹底改變了局面。

2070年,在第一艘水星改造工程艦抵達水星的同時,71歲的鐘蕾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流浪生涯,終於回家了。

但她這次回來,卻是為了走得更遠。

鍾蕾告訴陳鋒,她想參加最新的土衛六-泰坦星殖民計畫。

陳鋒將在泰坦上建立一個橋頭堡基地,與曾經的泰坦研究院一樣,基地具備科研、生產、製造等多重能力。

目前泰坦基地是距離地球最遠的大型人類居住地。

按計畫,八十年後,首批質能轉化設備將在泰坦星上落成。

2200年,位於天王星與海王星公轉軌道之間的第一代戴森膜,將會由泰坦基地里的工作人員建成。

2250年前,第一艘飛往比鄰星的奮進遠航號將揚帆起航。

陳鋒此時建立的泰坦基地,正是為了接下來的跨星系遠航殖民奠基。

面對鍾蕾突如其來的要求,陳鋒吃了一驚,「幹嘛走這麼遠?泰坦星上雖然條件還不錯,但也只是相對其他星球。殖民開發還是危機四伏,風險很大。這……」

鍾蕾笑著說道:「我用三十年走遍了地球,也錯過了科技的時代。現在我得追上潮流,對吧?」

陳鋒板起臉來,「別開玩笑,說認真的。」

鍾蕾:「我之前曾說我想嘗試將大統一公式融入到旋律中。」

「嗯。」

「我為之努力了三十年,一邊走馬觀花的觀察地球,一邊努力學習你給我的那些科學專著。但我失敗了。」

陳鋒寬慰道:「你不必介意,當初我用了……」

「其實我沒想過真正學懂。」

陳鋒舞了舞手,「我知道,主要是找感覺,對吧?」

鍾蕾伸出手指戳了下他腦門,「你又懂了。」

「那當然。以前我看過你的訪談。你曾說過,藝術創作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平時日積月累的完善基礎知識。另一部分是靈感迸發。兩者缺一不可。你現在早已具備足夠的基礎知識,需要的只是靈感乍現而已,對吧?」

「是的。所以我得遠離地球。體會一下你所說那種太陽系裡真正的量子規則,找到屬於太陽系人類的完美思維模式。」

陳鋒:「但現在技術條件還不成熟,前往泰坦的殖民拓荒隊成員死亡率在30%以上。」

「那我也得去。我不能忍受自己一生最大的意義只在《晨風》這一首歌上。雖然我不知道在過去的時間線中,我每一次的心境是怎樣的。但當我完成《晨風》時,心裡卻從未感到放鬆,只覺得失落。其實我討厭這種寫出一首歌,便給自己的人生高度划下句點的感覺。」

「你不還有很多別的歌嗎?」

陳鋒否認,但鍾蕾的下一句卻反而一語驚醒夢中人。

鍾蕾搖頭,「不夠。難道你沒發現嗎?自從我第一次完成《晨風》後,已經停滯不前很久了。其他類型的歌曲,製造的都只不過是量變。或許這些歌在未來會造成不同的影響,且能起到疊加效應,但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我對你未來事業的參與度,遠不如當初我第一次寫出《晨風》時帶來的質變更大。」

陳鋒:「……」

他知道鍾蕾說的沒錯。

如果鍾蕾只是個普通人,她取得的成就已足以自傲。

她能躺在功勞簿上舒舒服服過一輩子。

但很顯然,她不是這種人。

鍾蕾又道:「嚴格的講,《晨風》是你帶給我的創意,根本不是我的成就。」

陳鋒繼續沉默。

「所以,讓我去試試看吧。你都說過這是最後一次了,冒一點險又有什麼關係?澳洲移民計畫現在已經開始了吧?」

「是的,澳洲總人口已經超過十五億。」

「這十五億人已經被放棄了。」

「某種意義上,是這樣。如果有超能菌的話,還有得救,可惜他們等不到。」

鍾蕾斬釘截鐵道:「所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