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歸來仍是少年

領航艦隊剛抵達後,發現驚喜不只如此。

影子星系的第三顆行星不但大氣結構與地球相似,就連板塊地形都一模一樣。

地表確實有完整生態,但與地球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在太陽系內,奧爾特星雲與太陽風共同組成了保護層。

太陽風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超高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可以部分阻擋與吸收能量性質的宇宙輻射。

但太陽風本身對碳基生命卻又有害,幸而行星大氣層又能吸收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流。

太陽風與行星大氣層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為地球上早期生命的誕生提供了優渥的前置條件。

但在影子星系中,恆星風的方向受黑洞引力與多重公轉的影響,顯得十分混亂無序,時不時的甚至會撕裂開孔,從外面透射進入的宇宙背景輻射和黑洞輻射的量不小。

黑洞對外釋放的輻射,從產生方式上區分,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黑洞無時無刻不在對外釋放的霍金輻射,主要由利用潮汐力逃逸出黑洞的虛粒子轉化的實粒子組成。

另一種則是當黑洞成功捕獲到宇宙質能,在質能進入視界範圍的同時,反向釋放出的以X射線為主的純能量射線,有一定指向性。

如果捕獲到的質能總量過大,甚至可能產生伽馬射線,以及更可怕的伽馬射線暴。

這些能量型的輻射,時而穿越恆星風的遮擋,有一定概率直接照射到影子星系的行星上。

行星大氣對純能量型的輻射遮擋吸收效果較差。

時不時的,當黑洞吸收到質量過大的物質後,如果剛好釋放的超強射線指向方位是影子星系,並剛好經過地球之影時,地球之影上總時不時的會出現大面積的生態崩壞。

領航艦隊抵達時,地球之影上的生物多樣性大約相當於千萬年前的地球,也是以碳基生命為主,但生物形態呈現出明顯區別。

比如地球之影上的樹木便都顯得格外矮小,幾乎不見五米以上的大樹,樹葉不是片狀,反而十分厚實,呈塊狀,葉子像果子多過像樹葉,並表現出明顯的幾何結構。

動物的個頭也都很小,毛髮與皮膚格外厚實。

有些動物帶毛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拔了毛卻只得土狗大小,皮膚也既堅硬又厚實,基本有鱗甲結構。

既有蓬鬆高聳的絨毛,又有鱗甲結構,不符合地球生物進化的規則。

但在這地球之影上,倒剛剛合適。

絨毛的表層分子結構形成特殊耦合,形成如同疏水層的反應層,對能量輻射有相當程度的反射效應。

看起來機理上與球型戰艦的凍結長須倒有幾分相似,但核心原理與功效卻天差地別。

皮膚上的鱗甲表面的油膜則會形成特殊構造層,對輻射具備較強吸收和能量轉化貯藏效應。

人類並未徹底破壞地球之影上的原有生態,只是暫且在一片大約於100年前被超強伽馬射線暴掃蕩過,還滿是致命輻射殘留,幾乎寸草不生的大陸上紮根下來。

以領航艦隊當時具備的科技水平,改造星系已經不需要從行星的層面慢慢展開,而是直接改造整個星系的總體環境。

領航者用了七十年時間,在影子星系的奧爾特雲範圍建立了一共九重戴森膜。

九重戴森膜在十分接近的距離疊在一起,又被黑洞引力、第一重與第二重公轉運動的離心力、內部的恆星引力、自身結構力交互作用,拉扯成了個震蕩的雞蛋灌餅形狀。

自此,影子星系內部環境大變樣。

戴森膜對外吸收黑洞持續發散的霍金輻射與間歇性爆發的X、伽馬輻射,對內吸收恆星風與光能,電能產量數倍於太陽系,堪比多星系統。

同時,影子星系內部的輻射背景環境又被基本摒除黑洞輻射的影響,變得與太陽系內高度相似,內部與太陽系不同的恆星規則差異被抹平。

九層戴森膜的疊加,對恆星光芒的吸收效率極高,透光率低至0.05的九次方,僅為萬億分之1.95,無限接近於零,這就意味著影子太陽的光芒幾乎不對外逸散。

多層疊加的戴森膜對外也具備極強光吸收效應,在宇宙中不再反射出黃色光芒,而是呈墨黑色。

對外吸收光,對內吸得更徹底,導致九重戴森膜構建的行星系幾乎與黑洞背景完美的融為一體。

影子星系自此徹底藏進黑洞環境中。

隨後人類再革新了戴森膜技術,修建出只單向吸收量子網路信息的第十重戴森膜,防止星系中的信息外泄。

影子星系真正變成了人類的第二家園,同時也是原世界政府與救世的核心駐地,開始快速發展,並逐漸恢複對人類的領導力,嘗試將獵戶臂文明捏合成想要的樣子。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流浪」了兩百餘年的影子星系要想順利接過權柄,並要求其他殖民地全部配合自己的行動,有一定難度。

人類又有大敵在前,內部幾乎不可能發生戰爭,只能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是既有競爭,又有相互促進的獵戶臂人類新模式。

科技競爭、知識競賽、指揮官模擬戰、特種模擬戰……

在2801年至2851年這五十年間,上述競賽模式成為了晨風帝國的主旋律。

當時尚未關閉信息通道的影子星系在多項競賽中以壓倒性的優勢領先其他眾多殖民地。

2851年,晨風帝國以99.98%的贊成率通過投票表決,確定了以影子星系的策略為最高方針的指導路線,並宣布服從影子星系對帝國的全面領導。

原因無他,在這50年里,影子星系以單獨一個行星系的力量,幾乎承包了整個帝國70%的重大科技革新,並在多方面競賽中取得壓倒性優勢。

尤其在一位名叫董山的青年科學家橫空出世後,影子星系的科學創新能力堪稱一騎絕塵。

此後,影子星系關閉通道,改變了溝通模式。

影子星系本身會通過繁星與克隆體的溝通,同步監測外部環境,收集信息,但自身資訊封閉,不再實時對外通報信息。

同時,影子星系也會每隔數年從外部人員中吸納一批新血,將出生在不同星區的高喚醒度高智商與特種作戰人才集中匯聚過來。

不過這些人來了之後,便不得再輕易與外界聯繫。

同時影子星系又每隔數年就送出一批人,攜帶大量信息穿越星門,出現在包括奧頓星系在內的其他眾多殖民地上,以這些星係為「發明人」的身份對外分享科技成果,並對文明發展提出新的規劃。

其中一項規劃正是DF-711堡壘星艦。

堡壘星艦最早誕生之初,其實並不在那個位置。

該超小恆星的位置在更裡面。

當第一代堡壘星艦被建成時,便已經開始往帝國邊疆緩慢航行,一邊航行一邊不斷更新科技,用了整整150年時間,才抵達3020年戰爭爆發時的那個位置,到了如今的3121年,也才剛走到帝國疆域的邊界處。

此時堡壘星艦剛好與太陽系、影子星系組成一條筆直且中點對稱的直線。

直線總長5000光年,中點正是太陽系。

至於奧頓星系與玄武星系這兩大重點殖民地與太陽系的連線,與堡壘太陽影子直線則剛好呈九十度角垂直。

奧頓與玄武兩個星系與太陽系的距離倒是沒到五千光年,這與獵戶臂本身的幾何形狀有關。

正如陳鋒之前的多重誘餌分析,如此布局,的確是以除影子星系外的所有人為誘餌。

整個龐大帝國的14400個星系級殖民地,以及逐漸繁衍增長到35萬億的總人口,全部是誘餌。

設置這麼多誘餌的目的正是得到更多戰略縱深,獲得更強的生產力,探索更多規則,並將戰爭的時間不斷拉長。

百年抗爭既是每個星系成員自己的抗爭,同時也是為了給影子星系換取更多資訊,為最終決戰所做的備戰。

但此事不能隨意公開,不可能讓每個民眾都知道。

除影子星系中的人之外,只有從影子星系中走出的歷代第二元帥,以及奧頓與玄武等核心星系中的最高領導層才有資格得知。

目前看來,這冷血計畫執行得非常成功。

獵戶臂人類用外面的戰火為影子爭取到百年的安穩。

在這百年中,影子這邊的科研機構也從未停歇過為外面提供技術支撐,還陸續派遣送出不少戰士與指揮官,加入到絞肉機一般的戰場中,並在多次戰役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終,影子還等到了「近在咫尺」,只相隔42光年的陳鋒。

這簡直大獲成功。

大體聽完繁星的介紹,陳鋒被這大手筆徹底震撼到了。

沉吟良久,他微微搖頭,點評道:「主意不錯。」

繁星:「你搖頭是因為以你過去的世界觀,你認為這對獵戶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