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七 小人物掀翻了大宰相

經過一番折騰,王安石仍然穩坐相位。在新法全面推行之後,他又創議開拓疆土。選拔官員,征討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地區。此次軍事行動,他採取三路並進。

一路,命中書檢正官章惇為湖北察訪使,征討峒蠻;二路,命戎州通判熊本為梓夔察訪使,征討瀘夷;三路,命洮河安撫使王韶,招討西羌,進兵吐蕃各部落。

西南多山,多民族雜居,歷代被視為化外。由於地形複雜且多民族雜居,管理非常困難,故歷代都不在那裡設官置府,而是讓各部落的酋長自行管理,實行自治。

宋初,有個叫秦再雄的辰州人,足智多謀,武藝超群,他征服了那裡的異族人。太祖皇帝在東京汴梁召見他,對他好言撫慰,任命他為辰州刺史。除了賞賜之外,還賦予他自治權,內部機構由他自己設置,官員由他自行任命,徵收的賦稅也不上交朝廷。

太祖的意思很明確,只要他自守一方,不鬧事就行。

秦再雄感恩圖報,派選親信分別招降各部落,使宋初數千里無邊患。

仁宗時,溪州刺史彭仕羲,自號如意大王,集眾作亂,經官軍征討,歸順於朝廷。

趙頊即位以後,西南已分江而治,江北地區由彭師晏管轄,江南由舒氏、田氏、向氏三族分治,都受命於宋朝。熙寧五年(1072年),峽州的舒氏橫徵暴斂,部眾不服,因而發生內亂。

王安石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兵峒蠻。

章惇率軍到達湖北後,先是招撫江北的彭師晏,向他傳達皇上的詔令,授他禮賓副使,兼京東州都監。兵不血刃就搞定了北江。接著又發檄文江南各族,好言勸降。向氏、舒氏兩族知道朝廷這是先禮後兵,自知難以與朝廷為敵,便上表請降,獻還先朝所賜劍印。唯田氏一族自恃驍勇,不肯從命。章惇率兵征討,大兵壓境,田氏並沒有多大反抗能力,一戰即潰。

章惇順利地平定西南,凱旋歸來。

瀘夷在西南邊界,因地鄰瀘水,靠近瀘州,得名瀘夷。

瀘水附近有一座廢棄的姚州城。仁宗初年,夷族酋長烏蠻王得蓋上表宋朝廷,請求賜為州名,並說他願率各部落歸順朝廷。仁宗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設姚州,授得蓋為姚州刺史。得蓋死後,孫子仆夜繼任時,自號「羅氏鬼主」。

趙頊繼位以後,羅氏鬼主勢力漸衰,力不能服眾,各部落首領公開與他叫板,而且還率眾騷擾宋邊境,羅氏鬼主無以約束。

王安石絕不能容忍瀘夷的挑釁,於是命令戎州通判熊本率兵征討瀘夷。

戎州通判熊本久守邊郡,對瀘夷的情況非常熟悉,他率軍運用各個擊破的戰術,很快平定了瀘夷,使瀘夷各部落重新歸附宋廷。

洮河安撫使王韶招討西羌,遇到了番人的強烈抵抗。

熙寧四年(1071年),趙頊設置洮河安撫司,命王韶為長官,開始經營河州、湟州地區。在河湟地區,吐蕃部落的勢力最大,一直是宋、遼和西夏拉攏的對象。王韶到達秦州之後,了解到青唐城的俞龍珂是西羌最大的一個部落,渭源的羌人和西夏都想拉攏他。王韶僅帶數人到俞龍珂的營帳,對俞龍珂曉以利弊,勸說他歸順宋廷,並留宿在他的營帳里,以示誠意。

俞龍珂很受感動,覺得王韶以誠待人,值得信賴。率領部屬十二萬歸附。

俞龍珂非常崇拜趙宋的大忠臣包拯,請求皇上賜他包姓。

包中丞即包拯。他一生赤膽忠心,鐵面無私,清正為官,不阿權貴,善斷奇獄,童稚婦女都知道他的名字。因他曾任御史中丞,故稱包中丞。他還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又稱他為包待制或包龍圖。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逝,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賜謚做孝肅,所以又稱包孝肅。

趙頊依了俞龍珂之請,賜他姓包,賜名順。俞龍珂改姓名為包順。

王韶在包順的支持下,深入吐蕃各部,為收復河湟地區掃平了道路。

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趙頊升古渭寨為通遠軍,命王韶管軍事。打算以此為基礎,鞏固隴右地區,打擊西夏。王韶一邊訓練軍隊,一邊開墾荒地,發展邊貿,把這裡經營得有聲有色。

七月,王韶引兵西進,攻擊吐蕃,目標直指武勝。蕃酋穆爾水巴等族,各據守險要,抵抗宋軍。眾將見番部據守險要,有些膽怯,想在平地紮營布陣,等待敵人來攻。

王韶卻認為,宋軍在平川之處布陣,番兵如果不出來,那就只能耗下去,最後的結果便是空手而歸。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更不是朝廷想要的結果。宋軍既然已到險地,就應與番兵展開決戰,險中取勝。於是,他命令宋軍選擇有利地形布陣,畏敵不前者,殺無赦。

番兵見宋軍擇險布陣,從高處衝殺下來,銳不可當。

宋軍見番兵來勢兇猛,未戰先怯,眼看抵禦不住。王韶見狀,親自率領親兵殺進敵陣。眾將士見主將身先士卒,士氣大振,奮力衝殺,大破番眾,乘勢奪下敵寨,放了一把火,將敵營帳篷付之一炬。

西羌木征與部下酋長瞎葯領兵來援。被王韶率兵擊敗,宋軍乘勝佔領了武勝,擇險築城,建為鎮洮軍,然後上表向朝廷告捷。

趙頊得知西線大捷,下令設置熙河路,領熙河、洮、岷三州及通遠軍,升鎮池軍為熙州,命王韶為經略安撫使、兼知熙州。其實,這時的河、洮、岷三州並沒有收復。

王韶攻克武勝後,率兵長驅直入,用了五十四天時間,行程一千八百里,殺敵數千,獲牛馬萬餘頭,一舉收復河州、洮州、岷州。

捷報傳到東京,趙頊喜不自禁,駕臨紫宸殿接受群臣祝賀。

趙頊對群臣說,這次西線大捷是王安石的功勞,他解了腰間自佩的玉帶賜給王安石,下詔升王韶為左諫議大夫,兼端明殿學士。

王韶剛班師回朝。番將木征就收集殘兵敗將,誘合董氈的部將青宜結鬼章等,用詐敗計殺敗宋軍,河州知州景思立戰死。木征乘勝進攻岷州,被包順率兵擊退,回頭圍攻河州。

王韶正在回京途中,突然接到朝廷命令,說木征反叛,命他立即回師平叛。當他趕到興平的時候,傳來河州被圍的消息。他率軍日夜兼程趕到熙州,挑選精英二萬,下令輕裝上陣,殺奔定羌城。

河州被圍,盼望救兵,大軍不救河州,反而殺奔定羌城。眾將不解王韶的行軍意圖。

王韶解釋說,木征之所以敢圍攻河州,是因為有定羌城作為外援,如果攻克定羌城,斷絕他的外援,河州之圍不救自解。

果然,當王韶率兵殺奔定羌城,破西蕃,結和川族,切斷木征的歸路之後。木征慌忙引兵退去,保守踏白城。河州之圍不救自解。

王韶還兵熙州,派輕騎繞出踏白城後,出其不意,殺入羌營,焚燒八十帳,殺敵七千。木征計窮勢蹙,無路可逃,只得帶領酋長八十餘人,到王韶軍前乞降。

王韶命李憲將木征解送京師,報捷獻俘。

當景思立兵敗身亡,木征威勢大振的時候,朝野震駭,很多人主張放棄熙河。趙頊也為此急得吃不安,睡不寧,幾次下詔告誡王韶,要穩紮穩打,不可貿然輕進。

王韶卻輕裝簡從,直搗敵巢,獻俘京師。朝臣驚嘆,說王韶立下奇功。

趙頊更覺喜出望外,御殿受俘,特別加恩,命木征為營州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授王韶觀文殿學士,兼禮部侍郎,不久,又召為樞密副使。

王韶青雲直上,破格任用。當時有人給王韶一個美名,叫做三奇副使:獻奇計,奏奇捷,受奇賞。

王安石覺得自己慧眼識人,也是意氣風發。

熙、河、洮、岷、疊、宕等州在內的千里土地,自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就被吐蕃各部落佔領,至此全部收歸宋統轄。這無疑是北宋王朝數十年來一次巨大的勝利。熙河一役,不僅阻止了西夏的南侵,而且鼓舞了趙頊收復失地、重振國威的信心。

熙寧六年(1073年),南嶽華山發生山崩,一時間人心惶惶,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抨擊新法,說這是上天對人間的警告。趙頊更為慌亂,按照習俗,他遷居另一宮殿居住,以示對神靈的敬仰,並下令吃粗糲的糧食,以求上天的寬恕。

文彥博在朝堂上公開說華山崩裂是民怨驚動上天。王安石指責文彥博詆毀新法,兩人在朝堂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文彥博一氣之下請求辭職。

趙頊見他去意已決,便命他為河東節度使,判河陽,遷徙大名府。

熙寧六年七月,北方發生嚴重旱災,赤地千里,水田曬開的裂縫可以躲進一個小孩子,莊稼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宮廷內外,朝野上下,都將此歸咎於新法,說是新法惹的禍。趙頊憂心忡忡,唉聲嘆氣,他也開始相信這是上天的某種警告。並對自己繼位以來所實行的一系列新法進行反思。

王安石得到這個消息,連忙進宮勸慰,說旱、澇都是天災,在堯湯的時候也是經常發生的,陛下即位以來,連年豐稔,如今數月不雨,當沒有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