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一 來自北方的壓力

趙恆不是長子,他的母親也不是皇后,原本就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可是,當大哥趙元佐發瘋,二哥趙元僖暴死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因為瘋子做不了皇帝,死人更不會做皇帝,剩下的幾個皇子中他最大,太宗皇帝在淳化五年(994年)便確立了他的太子地位,因此,皇帝輪到他來做了。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趙恆正式登基,做了趙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趙恆在即位之前,出現了那麼一個小插曲,就是宦官王繼恩聯絡李昌齡、胡旦,陰謀將一個削去王位的瘋子趙元佐推上皇位。幸虧宰相呂端英明果斷,粉碎了他們的陰謀,使這次宮廷政變在沒有發動之前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皇太子趙恆有驚無險地坐上了金鑾殿上那把至高無上的龍椅。

趙恆繼承皇位,是正宗的龍脈順延,身份合法。

趙恆做了皇帝後,下令改元咸平,次年為咸平元年(998年),葬先考大行皇帝趙炅於永熙陵,尊廟號太宗。

趙恆宅心仁厚,不但沒有為難差一點搶了他皇帝寶座的哥哥瘋子趙元佐,而且還恢複了他楚王的身份,加授同平章事,享受宰相級別的待遇。其實話說回來,這個精神上有病的人,實際上根本就不知道有人在背後策劃要他做皇帝的事。

隨之,趙恆晉封弟弟越王趙元份為雍王,吳王趙元傑為兗王,徐國公趙元偓為彭城郡王,涇國公趙元偁為安定郡王,季弟趙元儼為曹國公,侄子趙維吉為武信軍節度使。

趙恆非但沒有為難活著的趙元佐,連被老爸迫害致死的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都替他們恢複了名譽,涪王趙廷美恢複了秦王的爵位,追封魏王趙德昭為太傅,岐王趙德芳為太保。

呂端粉碎了王繼恩等人的宮廷政變,是新朝最大的功臣,趙恆拜呂端為宰相,並封兩位老師李至、李沆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該封的封了,該賞的賞了,接下來就是收拾陰謀搞宮廷政變的那幾個人。李昌齡被貶為忠武軍司馬;胡旦削職為民,流放到潯州,永不錄用;王繼恩降為左監門衛將軍,下放均州。其實,這些處理都不重,擱在哪一個皇帝手裡,搞宮廷政變都是殺頭的罪。

郭氏冊立為皇后。

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素有賢德之名,冊立為皇后也是眾望所歸。趙恆的元配潘氏是潘美的女兒,在端拱元年病逝,也追封為皇后。

四月,尊母后李氏為皇太后,追封生母李氏為賢妃,尊號元德皇太后。

太祖趙匡胤剛做皇帝不久,曾向幾位大將叫苦,說皇帝不好當,但那是為收回兵權做的鋪墊,不是真心話。趙恆這個皇帝,還真的有點不好當了,因為他的前兩任皇帝功勞太大:太祖皇帝開創了趙宋江山,又滅荊南、湖南、南唐、後蜀等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南方;太宗皇帝雖然兩次北伐都吃了敗仗,但也有收服吳越、漳泉,滅北漢的功績。趙恆則不然,他是靠祖上的餘蔭當上皇帝的,因此,他只有兢兢業業地治理好國家,才能獲得他想得到的威望。

趙恆登基後,似乎也不想做一個平庸的皇帝,每天正殿視朝,後殿批閱公文。為了加強管理,他將全國行政區重新劃分為十五路。路相當於唐代的道、後代的省。路的主要機構是帥、漕、憲、倉四個監司。

帥也稱安撫使,是一路高級軍政長官,由文臣擔任,總管一路的軍政事務;漕是轉運使,主要管理一路的財政;憲主管司法;倉主管賑荒救濟事宜。四個系統的長官,職權不同,相互牽制,這是宋代官制的一大特色。

趙恆設路為行政區之後,要求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這可是個很操勞的事,因為這些人進京述職,不僅要聽他們的工作彙報,還要針對各地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決策。由此可以看出,趙恆即位之初還是非常勤政的。

趙恆不但自己勤於政事,同時還要求地方官吏也要這樣做,在一次朝堂議事過程中,他對幾位宰相說,天下各州,都爭相向朝廷進獻珍禽異獸,還有什麼祥瑞之物,這是表面文章,沒有什麼用,只要地方官能勤政,使百姓安居樂業,五穀豐登,就是賢臣,這才是最大的祥瑞。此後不久,他專門下詔,不許再進獻奇禽珍獸,也不許再報什麼一谷長了兩穗,靈芝長得比磨盤還要大之類的祥瑞。

為了能更好地治理天下,他還倡導廣開言路,詔諭文武百官,皇帝有什麼過失、朝政有什麼弊端、軍事處理有何不當之處、民間有何疾苦等都可以直言相諫,即使說錯了,也言者無罪。

政策出台了,文武百官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紛紛上疏,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如翰林學士王禹偁、右司諫孫何二人先後上本,提出修好鄰邦、裁減冗兵冗員、整頓吏治、恢複科舉、勸導農耕、治理黃河等一系列好的建議。

趙恆正欲全副精神勵精圖治,採納王禹偁、孫何等人的建議,而且還對他們給予一定的獎勵。正因為如此,文武百官對於當時政事都各抒己見,直言不諱。

改元以後,宰相呂端因年老多病,李至也因眼睛視力下降,不能視物而請求離職,趙恆批准他們退休回家養老。

隨後,張齊賢、李沆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向敏中為參知政事。

時隔不久,樞密使兼侍中魯公曹彬也因病去世。

曹彬病重期間,趙恆曾到他的府上探望,詢問趙宋與契丹的事情。

曹彬告誡說:「太祖皇帝定天下之後,尚且與契丹罷戰言和,請陛下善承先人之志,不要輕言用兵。」

趙恆點頭表示贊同,接著問道:「此後誰能為將,擔當國家守衛邊防的重任?」

曹彬看了趙恆一眼說:「曹璨、曹瑋兩個人都行。」

「曹璨、曹瑋不是你的兒子嗎?」趙恆吃驚地問。

「陛下是問誰可為將,並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曹彬喘著氣說,「曹瑋比曹璨強,他日邊廷有戰事,可以為將。」

趙恆看了曹彬一眼,見他說話很費力,安慰了幾句,起身告辭。

曹彬是三朝元老,在太祖時期平定西蜀、太宗時期對遼作戰都立有戰功,去世之後,趙恆痛惜不已,贈他為中書令,追封濟陽王,謚武惠。

咸平二年(999年),退休的宰相呂端也病逝。

自太宗雍熙北伐失敗以後,遼闊而美麗的北方,對趙宋君臣來說,已經不再是充滿開疆拓土夢幻的誘惑,而是一個擺脫不掉的夢魘。

北方的鄰居契丹人,依仗他們騎兵的快速機動能力,經常侵入趙宋邊境,劫掠一番便揚長而去。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兩條腿怎麼也攆不上四條腿,更何況「守內虛外」之後,朝廷對契丹人推行的是綏靖政策,盡量避免正面衝突,敵人來搶劫,趕跑了就算了事,嚴禁宋軍追擊攻敵。

大宋北部的邊境,一直在流血。

趙恆執政初期,北方鄰居契丹人仍然不斷過來找麻煩,他們的鐵騎不僅縱橫宋、遼邊界,還深入到河北、山東十多個州,擄掠人畜財物,屠殺無辜百姓,損壞房屋莊稼,給當地人民帶來極大了的災難。

咸平二年(999年)十月,契丹主耶律隆緒率兵南侵攻宋。

宋廷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傅潛,擁有精兵八萬餘眾,但他被契丹人嚇破了膽,任憑契丹騎兵在宋軍營前耀武揚威、罵陣挑戰,仍高掛免戰牌,就是不敢出戰,做起了縮頭烏龜。

傅潛手下的將士們面對遼軍的囂張氣焰,怒不可遏,他們自己製造了殺傷力很大的鐵撾、鐵鎚等沉重兵器,等候主帥一聲令下,隨時就可去衝鋒陷陣,可左等右等就是沒有消息,有的將士忍不住了,就去找傅潛請戰,結果被這位傅將軍臭罵了一頓。

第一批罵退了,第二批繼續來,仍然是請戰,傅潛被逼急了,索性大罵請戰的將士是糊塗蟲,完全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他說,不出戰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將士們的生命安全著想,並揚言,誰要是再請戰,就推出去砍了。

胳膊拗不過大腿,將士們敢怒不敢言,只得憤然而出。

主將不出戰,大家就來找副將范廷召,要他去說服傅潛出戰。

范廷召年近古稀,從周世宗算起,算是四朝元老,在後周時期,他同太祖趙匡胤一起參加過高平之戰,大宋開國以後,跟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參加過紫金山之戰、平定二李之戰、征伐李繼遷等大小數十餘戰,久經沙場,屢建奇功,官拜定州行營都部署。帶兵打仗的人,脾氣都很火暴,范廷召來到中軍帳,先還是耐著性子對傅潛說:「大敵當前,將軍穩坐中軍帳,一定是有退敵的妙策吧?」

「主守不主戰,這就是我的妙策!」傅潛冷淡地回答。

「這恐怕不是善策。」范廷召說,「我軍有八九萬之眾,而且,將士們求戰心切,士氣高昂,足以與契丹兵一戰。如果出兵扼守險要,與敵人展開決戰,一定能擊敗契丹人。」

傅潛只是搖頭,並不說話。

范廷召見傅潛如此態度,火氣就上來了,憤然說道:「身為主將,卻膽小如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