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啟元年 第二一七章 徹查京營

等到一切都弄完之後,朱由校才問道:「先生今日進宮來,究竟是有什麼事情?」

孫承宗看了一眼朱由校,臉色堅定的問道:「陛下可是想革新?」

這一刻,孫承宗沒有再繞彎子,直接就把事情說了出來。

他既然決定進宮來問,那就沒有想再繞彎子,索性就直接一點。

朱由校淡淡的看了一眼孫承宗,笑著問道:「先生何出此言?」

事實上朱由校的確是想革新,他在做的也是革新的事情,但他卻不想提起革新的口號。

原因很簡單,革新這種事情不是喊口號就有用的。到了一定的程度,確實需要喊一喊口號,但現在還不是合適的時候。

所以朱由校根本就不提這件事情,即便是現在提起來,只會遭到更多的反對,除此之外什麼用都沒有。

朱由校沒想到孫承宗居然會問起革新,而且還是如此直接。

見到朱由校這麼說話,孫承宗也沒有辦法繼續追問了。

原因也很簡單,身為臣子不能夠逼迫皇帝,這一點還是要遵守的,也是為臣子的本分。

孫承宗說道:「陛下這一段日子任用新人,又改了很多規矩,所以臣以為陛下有革新之意。」

聽了孫承宗的話,朱由校有一些無奈。

無論在什麼時候,聰明人都很多,何況是在朝廷之中?

能夠把官做到最頂級位置的人,沒有一個是笨蛋。

雖然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但還是被人給看穿了。不過現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能承認,因為沒有一點好處。

朱由校臉色帶著些許疑惑的「哦」了一聲,繼而說道:「哪有什麼革新?朕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自從朕繼位以來,朝堂上紛紛擾擾,事情這麼多,朕哪有心思想這個?再說了,歷史之上革新的事情很多,很多臣子都想做,很多帝王也都想做,可是最終結果呢?有好結果的卻不多,所以朕沒有想過。」

這倒不是朱由校瞎說的,自己想肯定是想,但是歷朝歷代都沒有好下場是真的。

別說其他的,就單單是大明朝,張居正改革才完事多少年,結果呢?

還不是搞成了這個樣子,人亡政息了。

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朱由校才不會瞎喊革新的口號呢。

孫承宗點了點頭說道:「臣知道了。既然如此,那就不說這件事情了,臣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皇帝已經給你一個答案了,無論這個答案是真是假,你都需要把它當成真的,這一點倒是何時都不會改變。

既然不能繼續追問了,於是孫承宗果斷的轉移了話題。

「陛下,自從臣到了兵部以來,發現兵部很多事情並不如人意。」

孫承宗想了想說道:「不說其他的,單單是京營,就讓人很不如意啊。每年朝廷花費這麼多錢養著他們,可結果卻是不堪大用。所以臣想著徹查一下京營,裁汰一些老弱。」

這件事情在兵部尚書的職權範圍之內,孫承宗提出此事也屬於正常的範疇。

不過朱由校也算看出來了,孫承宗這就是在打埋伏。只不過無所謂,他對孫承宗的軍事素養還是認可的,至少孫承宗練兵練得好。

別的不說,很多人都說孫承宗在遼東的時候消耗了太多的銀錢,他的整體策略是有問題的。

可是真到了大明朝,朱由校才明白,孫承宗不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但是其他的辦法行不通。

大明朝的衛所制已經徹底糜爛了,如果在舊有的軍隊上進行改革,難度非常大;甚至是遼東也一樣。

遼東的軍隊不想替朝廷打仗,這一點朱由校知道的很清楚。

首先朝廷沒有錢給遼東的軍隊,他們每年作戰都要自己種地;另外,他們戰死了朝廷的撫恤不到位,殺敵給他們的獎賞也不夠,當兵的自然不願意給你賣命。

遼東戰心不高,沒有精兵,那怎麼辦?

那就只能是修城築寨死守,只要錢足夠多,就可以把城寨可勁兒的往前修,一點一點的蠶食。

這樣的好處非常多,除了花錢多一點。再說其實也沒有花多少,按照大明朝的開銷,每年在遼東不過燒掉800萬兩。

對於這麼大的國家來說,燒800萬兩也算錢?

如果是正常的稅收,正常的朝廷開支一年燒2000萬兩也燒得起。

說到底大明朝就是沒有錢,有錢什麼都好辦。

不算其他,算一算乾隆時期大清的稅收就知道了。

在乾隆時期,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在5000來萬兩白銀上下,糧食達到了1300萬,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收入。可是大明呢?

按道理來說,大明朝的經濟可是比大清要發達的,但是賦稅卻差了這麼多。

遼東燒了那麼一點點錢,就把這個國家給燒垮了。

各地的天災人禍雖然很多,但是財富也不少,就是國家沒錢窮的要死。

所以朱由校根本不著急去解決其他的問題,他只是想解決內部問題。只要把錢收上來了,其他的全都不重要。

原因非常的簡單,有了錢什麼都辦的成;沒有錢什麼都辦不成。

所以朱由校也不著急,他想要先調整好朝堂,得到一支能用的隊伍,至少不是混日子的。

在達到這個目的之後,朱由校就可以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應該在明年就可以實現。

現在孫承宗提到徹查京營這件事情,顯然他也是有想法了。自從禮部、戶部開始做事之後,徐光啟他們的權力擴張得很快。

事實上,朱由校一直在放縱或者是支持徐光啟他們這麼做,讓中央來收權力。

其實也很簡單,只有中央有了權力之後,朱由校才能夠把權力收到自己的手裡面來。

現在孫承宗顯然坐不住了,他也想這麼做。

朱由校也明白了,孫承宗為什麼問自己革新的問題。

「既然先生想做,那就做吧!」朱由校笑著說道。

「朕會讓英國公張維賢配合先生。」朱由校提到了英國公。

此時在大明的官方,英國公張維賢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也是朝堂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張維賢與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皆有牽涉,因其背景顯赫,執掌京營兵權,在明末混亂險惡的政治鬥爭中皆得身保。

張維賢在移宮案上出了大力,在魏忠賢等人的阻攔下,親自抬轎將天啟帝從乾清宮抬到文華殿繼承皇位。

原本的歷史上,在魏忠賢當政時,尤不能拿張維賢怎麼樣。天啟皇帝能夠保證京城不亂,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張維賢的存在。

朱由校雖然一直沒有重用張維賢這個人,但不代表不看重他。

恰恰相反,朱由校對張維賢十分的看重,只不過一直還沒有到用他的時候。

對於這樣一個人,朱由校是不可能放棄的。

聽到朱由校這麼說,孫承宗拱手說道:「臣謝陛下。那如此,臣就告辭了。」

說完這句話之後,孫承宗給朱由校行禮,轉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朱由校想了想,隨後笑著搖了搖頭。

有些事情還是不要深究的好。

轉頭看了一眼陳洪,朱由校說道:「你去內閣傳旨,這個月初一,朕要上早朝,而且是大朝會。凡京城四品以上文武官員,全部都要參加。」

陳洪沒想到皇爺會說這件事情,因為皇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上朝了。別說什麼大朝會了,皇爺就連平日里的早朝都不上。

沒想到皇爺現在居然要開大朝會,這肯定是有大事情,不過這和自己也沒關係。

陳洪不敢多問,連忙躬身說道:「奴婢這就去。」

等到陳洪走了之後,朱由校活動了一下身體,眺望著遠方波光粼粼的水面。

對於朱由校來說,這段時間他沒有想搞事情,只是想安安穩穩的坐在這裡,平平安安的等在這。

可是臣子們卻不消停。

這段時間的事情確實也該告一段落了,是時候看看自己選人的結果了。

到了這個時候,也該做一個決定了。

陛下要在初一開大朝會的事情很快傳遍了京師,所有官員們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反應過來之後,紛紛摩拳擦掌有些雀躍。既然現在是這樣一個情況,那麼就是表現的機會。

在內閣裡面,氣氛有一些古怪。

四位內閣大學士之間,彼此好像都有一些提防,氣氛並不是很好。雖然大家臉上都過得去,但私底下在想什麼,誰都不知道。

只有韓爌一副無欲則剛的模樣,對每個人都是笑呵呵的,擺出了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事實上,這段時間來韓爌一直這麼做的。大朝會的消息傳過來,反而讓他高興了不少,事情總算有一個結果。

至於是什麼結果,他並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