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啟元年 第二一四章 大魄力的明主

朝堂上的事情紛紛擾擾,不過無論是皇帝,還是臣子,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朝廷這麼大,事情這麼多,紛紛擾擾的也很正常。

在一段時間以內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事情,那其實就算是很安穩了。

在特別大的事情出來之後,那才會真正的讓人們關心。

最近一段時間朝堂上還算安穩,唯一一次引發爭議的,是因為內務府要把皇家標識給民間商號的事。

不過這事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只是解決這件事情的是內閣次輔大學士徐光啟。

解決了內務府的問題後,反而衍生出了新的問題,那就是戶部要成立一個監管商人的衙門。

這個衙門如何定位,該怎麼辦理?所有人都是雙眼一摸黑,不知道該怎麼做。

陛下已經下了聖旨,讓徐光啟來弄這件事情。朝廷上下關心這件事情的人不在少數。

所有人都在等著戶部拿出一個決定來。因為他們都覺得,這次的事情恐怕是一個大事情。

雖然徐光啟坐上了內閣次輔的位置,支持他的人也不少,可終究是根基淺薄,在地方上沒有什麼人支持他。

很多人都覺得徐光啟是不會放過這一次機會的,這是他把手伸向地方的一個好機會,他一定不會放過。

徐光啟的家裡面。

幾個人相對而坐,桌子上面擺放著茶水和點心。

徐光啟神色有些著急的說道:「事情就是這樣的,你們也都知道了。我們必須儘快拿出一個主意來,所以你們不用藏著掖著了,有什麼儘管說吧。」

「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一邊的李之藻笑著說道:「這件事情無非就是成立一個新的衙門,那就索性全都按照新的來。無論是人員調配還是職權劃分,全部可以重新設定,我們不用顧忌什麼。」

徐光啟點了點頭,擰著眉說道:「顧忌是不用顧忌什麼,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

聞言,沈庭筠和李之藻全部都看向了徐光啟,兩個人想聽他說出一些東西。

畢竟現在徐光啟在這小團隊里的地位最高,是內閣次輔,同時也是最值得陛下信任的人,他的消息很重要。

徐光啟說道:「這個衙門誰來執掌,是不是要受地方管轄?向地方派人已經是我們協商好的了,至少也要向幾個大城派人,比如杭州揚州這些到處都是商人的地方。」

「這就牽扯到我前面說的問題了,這件事情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其實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徐光啟說到這裡,看了兩個人一眼,開口說道:「我這麼說你們應該明白吧?」

李之藻兩個人當然明白,只不過都有一些遲疑罷了。

沈庭筠沉思了一下,繼而說道:「誰掌管並不是太難的,交給之藻就可以了。他現在是戶部侍郎,官職上正合適,同時也是咱們自己人,由他來主持這個衙門最合適了。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陛下那邊會怎麼想,會不會同意?」

沈庭筠說完這句話之後,和李之藻一起看向了徐光啟。

這個問題他們兩個都沒有辦法回答,只有徐光啟能夠知道,因為只有他才是陛下的近臣。

這也的確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所以兩個人都在等著徐光啟開口。

徐光啟也沒有遲疑,直接點頭說道:「這個沒有問題。」

其實徐光啟心裏面清楚,從陛下同意了自己的題本之後,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交給自己來做的。

這麼長時間了,自己對陛下的心思也多少摸索到了一些。

如果是你想要做的事情,陛下同意了,那麼陛下就會支持你;如果陛下不同意這件事情,他是絕對不會讓你來做的。

現在陛下要把這件事情交給自己,那麼自己舉薦李之藻絕對是沒問題的。

所以徐光啟可以肯定的說沒問題。

聽到徐光啟這麼說,李之藻沈庭筠兩個人一起點了點頭。

沈庭筠繼續說道:「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繼續第2個問題,我覺得還是不要把這個衙門歸為地方管轄,不然的話就沒有了意義。這個衙門是監管商人的,如果交給了地方衙門,那還有什麼用?」

話是這麼說,這個道理誰都懂,不從這個方向考慮,單單是從權力的角度考慮,也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權力分給別人。

尤其是官場上的這些人,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如此明擺著的事情,為什麼還要拿出來討論?

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客觀的條件不允許。如果你不把這個節制權力給地方,那麼就等於你在地方新開了一個衙門,這意味著什麼?

朝廷支出的俸祿就不說了,這意味著朝廷在向地方伸手。

往小了說是朝廷對地方官員的不信任,往大了說這就是分權。

其他的原因都是次要的,只有分權這一點是主要的,這是中央在向地方收權。

看清了事情的本質之後,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了。這些地方官員怎麼可能願意把權力交出來?

這是每一個官員都不願意答應的事情。

如果將新衙門的節制權給了地方,那麼就代表著權力還是留在了地方,增設一個衙門對他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甚至更有利於他們收權。

論好處的話,那就是這麼做容易推行這個衙門,在地方上的阻力會小很多,甚至會得到地方上的支持。

但壞處也不是沒有,這麼做就等於把權力又還給了地方,那你設定新衙門還有什麼用?這個衙門還沒弄好就已經就廢掉一半了。

有利有弊,就看如何權衡和取捨了。

沈庭筠給出的意思就是新衙門不受地方節制,即便是推行的難度大一些,那麼也要硬著頭皮往下推,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和猶豫。

聽明白沈庭筠的意思之後,徐光啟又把目光轉向了李之藻,他想聽聽李之藻的意思。

因為這件事情,徐光啟準備讓李之藻去操持。畢竟剛才已經說了,讓李之藻來主持這個衙門,所以李之藻的意見就很重要。

「我覺得也不應該讓地方節制。」李之藻沉聲說道:「咱們都在地方上做過官,地方上什麼樣子你們也都清楚。如果把這個權力給了地方,那就等於白費了。」

「看起來地方官員威風八面,實際上都要和當地的士紳搞好關係。而所謂的商人,哪一家身後沒有當地大族的影子?衙門口裡邊的那些人,有哪一個不是和當地的那些大族有牽連的?」

「地方官員能做的就很有限,所以我們不能讓這個新衙門受到地方官員的節制。」

李之藻說的話,徐光啟和沈庭筠都贊同,因為這一點他們兩人也是知道的。

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一個官員在一個衙門並不能待太久,因為朝廷官員是有任期的,但是有一些人卻不會走,那就是衙門口的捕快胥吏之流。

這些人不但是本地人,而且世代在這裡生活。如果真的有什麼事情的話,他們是會幫助在這裡生存了很多年的士紳,還是幫助一個干幾年就走的官員?

這根本就沒什麼好選擇的。所以地方官員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

何況當地的那些大戶平日里對捕快胥吏這些人也都是多有收買,銀子什麼的也都不少,那麼這些人幫誰?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一點在場的三個人都知道,所以他們都知道李之藻說的是什麼意思。

「好,那就不交給地方節制。」徐光啟拍板說道。

徐光啟的這句話,就把這件事情的大方向給敲定了下來。

不過問題也只不過是剛剛解決,還有其他的問題,於是徐光啟又說道:「可是各地衙門的人選從何處來?」

這一點也非常的重要,因為如果去的人不合適,那後果很嚴重。

如果去的是一個喜歡貪腐的人,到了地方上就是一頓搜刮,自己這個衙門也就不能幹了。別說搜颳了,只要是吃了那些商人的孝敬,那也沒法幹了。

徐光啟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李之藻兩個人都沒有說話。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人應該從哪裡來。

從戶部出?還是從其他的衙門抽掉?

無論怎麼做,都似乎不太妥當。

「這件事情不如交給陛下決策吧。」沈庭筠緩緩地說道。

見徐光啟和李之藻都看著自己,沈庭筠伸手捋著鬍子說道:「這件事情很棘手,這你們也是知道的,我們的確沒有合適的人選,那就不如讓陛下來做主吧。」

三個人一起點了點頭,徐光啟說道:「那這件事情就這麼辦。」

在獲得了一致性的通過之後,徐光啟又說道:「現在我們開始制定這個衙門的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權責,這個就十分的關鍵。」

其實三個人都知道,這已經不是關鍵或者不關鍵的問題了。

凡是牽扯到權力和責任,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搞不好會弄出一場黨爭。畢竟誰都想多要一點權力,少要一點責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