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大宋開國 九 籌備南方最後一頓大餐

南漢被消滅之後,南方的割據勢力只剩下南唐、吳越和偏安一隅的泉漳。對於趙宋朝廷來說,吳越、泉漳只是兩碟小菜,南唐則是一道菜,一頓大餐。

此時的宋朝,已經佔據了長江中上游和下游的江北地區,以及珠江下游地區,對南唐已呈三面包圍的態勢。特別是佔據了長江上游,這是很大的優勢,如果征伐南唐,軍隊乘船順流而下,可直逼金陵。如何吃掉這頓大餐,趙匡胤真得要好好地籌備一番。

南唐主李煜是一個聰明人,南漢滅亡之後,他已感覺到唇亡齒寒的威脅。

開寶四年(971年)十一月,李煜苟且偷安,備了一份厚禮,派堂弟李從善去汴梁覲見趙匡胤,主動提出削去南唐國號,改稱號為「江南國主」,懇請趙宋皇帝賜號。

趙匡胤見李煜如此巴結,做了個順水人情,賜封李煜為江南國主,還額外贈送白銀五萬兩。授李從善為奉寧軍節度使,在汴梁賜了一處宅子,將他留在京師。不難看出,名義上,是將李從善留在京師做官,實際是扣押、軟禁起在京師做人質。

封號也只是個虛名,下一道聖旨就搞定了,額外給這麼多銀子,卻有點使人費解。因為南唐是俯首稱臣,賜給一個封號已經是格外恩典,再賜給大筆銀兩就有點不合常理,難道是趙匡胤手中的銀子沒處花,叫南唐幫忙花銀子不成?事情當然不會這麼簡單,因為即使有錢,他也不會這樣花,其中一定有原因。原來,這裡面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趙宋滅了南漢之後,南唐主李煜害怕宋朝攻打南唐,秘密派人到汴梁賄賂宰相趙普,賄金就是白銀五萬兩。趙普見這麼多的銀兩,心裡愛得要命,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這銀子很燙手,雖然愛不釋手,為了個人的仕途,還是據實向趙匡胤作了彙報。

趙匡胤聽了趙普的彙報,哈哈大笑,叫趙普將銀子收下,給李煜寫封信,表示感謝,對送銀子的人,意思一下就完事了。

趙普以為趙匡胤是在調侃他,說人臣之間無私贈,也無私受,實在是不敢奉旨收銀。

趙匡胤認真地說:「大國要有大國的風度,不宜向小國示弱,要令他們心存畏懼,有莫測高深之感。你只管按朕的意思辦,朕自有妙計。」

趙普果然遵照趙匡胤的旨意,收下了五萬兩白銀。

李煜接到李從善派人送回來的書信和五萬兩白銀,馬上明白是怎麼回事,心裡對宋朝更是畏懼,於是再上一表,請求趙匡胤讓李從善回江南。

趙匡胤當然不會答應,他留住李從善是有深意的。他給李煜去了一份詔書,意思是說,從善是個人才,朕要重用他,當今南北一家,不必分彼此。意思是叫李煜不要有什麼顧慮。

李煜無奈,也就只好作罷,讓李從善留在了汴梁。

南唐有一個能人,他就是江都留守林仁肇,此人有勇有謀,他見宋朝平西蜀,克南漢,所向披靡,預料江南是下一個被攻擊的對象,便向江南主李煜上了一份摺子。說趙宋先滅西蜀,又取嶺南,江南將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搏。趙宋連續征戰,已成疲憊之師,他們在淮南守軍不多,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願率兵數萬,自壽春渡江,收復在後周時被奪去的江北大地。趙宋如果發兵來救,就據守淮南,與宋軍一決雌雄。如果勝了,則國家得利;如果敗了,請李煜殺了他全家,以此向趙宋謝罪,說他是南唐的叛臣,收復淮南是自作主張。到時,趙宋就不會追究李煜的責任。

林仁肇算得上是忠勇仁義之士,為了保護國家利益,連家都不要了,為了使自己的行為不至於連累自己的國家,甚至甘願背負叛臣的罵名,此等氣概,千古能有幾人?

李煜雖然做了江南之主,但他是一個不願多事的人,他只想過平平安安的日子,至於在後周時期被周世宗奪去的國土,他似乎不想計較,因為他知道,憑江南的國力,要想與趙宋較勁,那無異於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因此,他並不理會林仁肇的奏議,將奏摺丟進了廢紙簍。

林仁肇召集大量壯士,在長江練習水戰,並屢次于海門擊敗江南另一個小政權吳越。他認為吳越與南唐有仇,依附於趙宋,他日必定要與趙宋聯合謀奪江南國土,便又向李煜獻了一個詐取吳越之計,說他詐稱反唐,李煜則對外宣布討逆,他便往吳越請求救兵。等到吳越的救兵來了後,乘機拿下吳越的國土。

李煜對於林仁肇詐取吳越之計,仍然沒有興趣。林仁肇雖然有一顆報國之心,主子不賞識也是枉然。

趙匡胤久聞林仁肇是江南第一猛將,驍勇善戰,智勇雙全,早就有除掉此人之心,當他得知林仁肇向李煜獻策,欲收復江南失地、詐取吳越的兩項計謀後,更是心驚,認定此人是心頭大患,如果不除掉此人,想吃掉江南這道菜,恐怕就不那麼容易。於是,除去林仁肇的事情便提上了議事日程,只是苦無良策,思之再三,終於有了主意。

李從善留在汴梁,李煜便經常派人來往於汴梁,向從善打探朝廷的一些消息。信使南北往來不絕於道。趙匡胤命人重金賄賂江南使者,竊得一幅林仁肇的畫像,然後,將林仁肇的畫像懸掛在別室。

這一天,李從善進宮覲見趙匡胤,內監故意把李從善引到別室等候,李從善看見別室懸掛著林仁肇的畫像,驚異地問,為何將林仁肇的畫像掛在這裡。

侍臣故意問道:「足下見到這幅畫像如此驚異,難道你認識這個人嗎?」

李從善道:「這是下國江南留守林仁肇的畫像,不過,據我所知,他與朝中人士素無來往,為何他的畫像卻掛在這裡?只是不明原因,故此驚訝!」

侍臣遲疑了半天道:「我既與你同殿為臣,也不拿你當外人,實話告訴你,林仁肇有意歸順朝廷,先派人送來畫像作為信物。皇上愛惜林仁肇是個人才,特備下這套府第,等他來京後,賜給他居住。將他的畫像懸掛在這裡,表示朝廷重賢的意思。」

李從善聽在耳里,記在心頭。回府後,立即寫了一封信,派人飛馬送回江南。

李煜得到報告,以為林仁肇有異志,立即傳召林仁肇,賜了一杯鴆酒,把他毒死了。可憐林仁肇一生忠心為主,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冤死了!

李煜以為殺了林仁肇,江南再不會有人敢圖謀不軌,可以高枕無憂,更是聲色犬馬,不理國事。

趙匡胤得知李煜中了自己的反間計,一杯酒毒死了林仁肇,心裡自然高興,準備找一個借口,調兵遣將,征伐江南。由於此後連著發生了幾件事,推遲了他的計畫。

李煜不知自己中了反間計,還以為除去了一個姦細,更是高枕無憂了,便放情聲色,不理國事。

李煜是李景的第六個兒子,按理,南唐國主的寶座輪不到他,只是因為他的幾個兄長都死了,陰錯陽差,國主這頂桂冠就戴到了他的頭上。

李煜天資聰穎,文采出眾,能詩善畫,通音律,尤其長於詩詞歌賦。他給自己取號鍾仁隱士、蓮峰居士,所仰慕的也是遠古隱士許由、伯夷和叔齊等人,全然一派文人騷客清逸的瀟洒氣派。李景非常喜愛李煜,故在臨終時,將南唐國主之位傳給他,史稱李後主。

李煜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書法,陶谷的《清異錄》記載說:

後主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作大字不事筆,卷帛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李煜的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宋代郭若虛的《圖書見聞志》記載說:

江南後主李煜,才識清贍,書畫兼精。嘗觀所畫林石、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

李煜填詞,也有很高的造詣,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根據內容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還有一類是在宋朝的壓力下感受到無力擺脫的命運時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都是一些膾炙人口的詞,廣泛地流傳於後世。

李煜確實很有才氣,如果能將才華用之於治國,則是萬民之福。偏偏這個李煜,性驕侈,好女色。如果僅僅是性驕侈,好女色,在治國理財上有一套,也不可怕。因為古代很多帝王都有這個毛病。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好色的皇帝,弟弟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他見弟媳、也就是李元吉的老婆長得漂亮,毫不猶豫收為王妃。這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李世民勤政,治國有一套,在他的領導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貞觀之治。所以,歷史學家們並沒有過分地要求李世民做一個完人,對他好色這個毛病沒有過多地追究。

李煜卻不同,他驕侈,好色,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