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大宋開國 八 吞併南漢小朝廷

趙匡胤制定統一大業的攻略是北防南進,先南後北,戡定荊湖,滅掉後蜀,既定方針也在有條不紊地貫徹執行。

開國不久,趙匡胤曾派人出使北漢,遊說北漢主劉鈞歸順趙宋。說北漢與後周是世仇,那是過去的事,現在到了趙宋,兩國沒有什麼芥蒂,如果北漢志在中原,不願歸附,那你就領兵下太行,咱們決一勝負。

劉鈞連忙備了一份厚禮,派人送到汴梁,可憐巴巴地說,北漢乃一隅之地,根本就不足與中原為敵,再說,劉家世代也不是叛逆,之所以守著這一隅之地,只不過是守著一份祖業而已,免得像燕雲十六州那樣被遼人奪去。

趙匡胤似乎動了惻隱之心,大度地對北漢使者說,回去對劉鈞講,朕放他一條生路。其實。他是做了個順水人情,在他的眼中,北漢只不過是一道菜,按出菜順序,還沒到端上桌吃掉的時候。

歷史就像流水,它不會一條直線似的向下流,遇到阻力的時候,可能會捲起一個旋渦,阻力大了,可能會轉彎,甚至改道。

開寶元年(968年),歷史出現了一個旋渦。這年七月,北邊傳來消息,北漢主劉鈞病逝,養子劉繼恩繼承北漢主之位。北漢的政局在皇權交接時出現動蕩,趙匡胤覺得有機可乘,雖然南方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好,但他想改變出菜的順序,藉機先吃掉北漢這道菜。

趙匡胤詔令昭化軍節度使李繼勛,率兵北征。

李繼勛率領宋軍攻至銅鍋河,漢軍節節敗退,眼看將要打到北漢的都府太原。

北漢主劉繼恩正在居喪期間,得知趙宋軍大兵壓境,一面調兵遣將抵抗宋軍,一面派人出使遼邦,請求遼主出兵支援。

宋軍即將兵臨城下,遼國救兵沒有到達之前,太原城卻在此時發生了內亂。

劉繼恩即位,宰相郭無為專權,劉繼恩雖然很惱火,由於郭無為的勢力在北漢已經盤根錯節,劉繼恩也奈何他不得,硬的不行,便來軟的,明的不行,便來暗的,劉繼恩採取了逐漸疏遠郭無為的辦法,想一點一點削弱他的權力。

郭無為也不是省油的燈,看清了新任皇帝的心思,他可不轉彎抹角,直接動真格的,搶先下手,指使人殺了這個即位才兩個多月的劉繼恩,然後殺了刺客滅口,接著便扶立劉崇的另一個養子劉繼元登基做了北漢的皇帝。

劉繼元登基之後,屁股還沒有坐熱,宋將李繼勛便率領党進、曹彬、何繼筠等一班威猛似虎的宋將宋兵,一路烽煙地殺進北漢,直逼太原城下。

趙匡胤派人給北漢送去詔書,傳諭劉繼元投降,還給郭無為等也發去詔書,許諾給郭無為安國節度使的高位。

郭無為見宋朝皇帝封他如此高位,動心了,滿腔熱情、不遺餘力地勸說劉繼元降宋,劉繼元死活也不幹。憑藉堅固的城池死守,劉繼元終於等到了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撻烈的援兵。李繼勛害怕腹背受敵,便領兵撤退。北漢暫時逃過一劫。

次年二月,趙匡胤決定御駕親征。

宋朝大軍再次圍攻太原城。劉繼元一面再次向遼邦求援,一面布置軍民守城,雖然郭無為大吵大鬧地勸說他投降,並且以死相諫,但也沒有動搖劉繼元抗宋的決心。北漢有一位將軍,姓劉,名繼業(此人便是楊家將的楊業,亦稱楊令公),此人精通兵法,驍勇善戰,在他的指揮下,太原城固若金湯,無論宋軍採用什麼方法,就是難以撼動太原城。後來,宋軍採用水攻,引汾水淹城,駕船攻打太原城,戰鬥異常慘烈,雙方損失都很大。

四月,遼主再發兵支援北漢。趙匡胤預料遼兵必由鎮定救太原,便命韓重贇率兵日夜兼程,前去阻擋遼兵。

過了幾天,探子來報,說遼兵分兵兩路,一路由鎮定出兵,一路從石嶺關進入,趙匡胤便命令何繼筠率兵迎擊,臨行之際,趙匡胤對何繼筠面授機宜。

何繼筠率領宋兵在陽曲與遼兵相遇,何繼筠並不給遼兵喘息的機會,率兵衝上去便與遼兵展開激戰,殺了遼兵個措手不及,宋軍大獲全勝,斬敵首二千餘。

韓重贇也在先嘉山布好陣,遼兵從定州西面進入,見前面宋軍旗幟招展,知道宋軍早有準備,不敢交戰,立即後軍轉前軍,前軍變後隊,想拍屁股走人。韓重贇見遼兵想逃,立即率兵追擊,遼兵無心戀戰,丟下數百屍體,倉皇逃走。宋軍大獲全勝。

北漢的援兵雖然被打敗,太原城卻仍然是久攻不下。彷彿是天不滅漢,此時氣候已進入盛夏雨季,陰雨連綿,暑熱難當,宋軍中爆發了時疫,大批兵士病倒了。加上雨中道路泥濘難行,運輸非常困難,宋軍的糧食補給也面臨威脅。更要命的是,遼國重新組織起了援軍,在大將耶律沙的率領下殺向太原。

軍隊染病,補給不暢,北漢援軍即將殺到,幾方面的壓力一齊向趙匡胤撲了過來,眼見再也堅持不下去。

太常博士李光贊因此勸趙匡胤班師。趙匡胤轉問趙普,趙普贊同李光贊的意見。趙匡胤便決定於閏五月班師,分兵屯守潞州,御駕返回汴梁。

太原之戰,是一場計畫外的戰爭,這場計畫外的戰爭,並沒有帶來意外的收穫,轟轟烈烈的北伐,就這樣無功而返。

歷史彷彿給趙匡胤開了一個玩笑,宋軍撤軍不久,太原城的城牆成段成段地轟然倒塌!原來,這是城牆經過長時間水泡的緣故。如果宋軍堅持到這個時候,情況會是怎麼樣呢?趙匡胤就不會在他有生之年,留下這樣的遺憾!

廣東有個小朝廷叫南漢。

南漢的始祖叫劉隱,在五代後梁時期,據守廣州,受後梁封為南海王。劉隱死了以後,他的弟弟劉陟繼承南漢主之位,並冒用帝王的尊號稱帝,改名為龑(音yǎn)。

漢字中並沒有龑這個字,是劉陟為自己改名造的字。如同唐朝的武則天,為自己的名字造了「曌」(zhào)這個字。只有重要人物造的字,才能流傳於世,一般人造字,是得不到承認的,不要去模仿,因為那是白廢工夫。

劉龑死後,傳位給兒子劉玢。劉玢繼位不久,弟弟劉晟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哥哥劉玢,篡奪了南漢主之位。劉晟死後,他的兒子繼位,就是現在的南漢主劉鋹。

南漢地處廣東,北面與內地相連,南面是浩瀚的海洋,可能是看海看多了的緣故,染上了「夜郎」之氣,以為南漢才是最大、最狠的。趙宋建國後,南漢沒有像其他割據政權那樣表示臣服,還是照樣關起門來做皇帝。當南唐臣服於趙宋,荊南、湖南、後蜀相繼被趙宋消滅之後,南漢主劉鋹絲毫沒有危機感,反而還要惹是生非,存心撩撥趙宋,今天到趙宋的桂陽去搶幾頭牛,明天到趙宋的江華去殺幾個人,弄得趙宋的邊民不得安寧。

趙宋道州刺史王繼勛數次上書朝廷,說南漢主劉鋹,殘暴不仁,經常派兵騷擾邊境,邊民深受其害,請朝廷出兵討伐南漢,給他們一點厲害瞧瞧。

南漢本就是趙匡胤計畫內的一道菜,吃掉了荊南、湖南、後蜀之後,他已經在考慮怎麼吃掉南漢這道菜了。最初的想法,他想吃得舒適些,不想勞師動眾,大動干戈,當他接到王繼勛的奏章後,立即派人給南唐主送去一封信,命令南唐主勸說南漢向朝廷稱臣。

此時的南唐,李景已於建隆二年(961年)病逝。李景死後,繼任者是後主李煜。

李煜仍然和他的父親一樣,臣服趙宋,接到趙宋皇帝的詔令後,立即派人到南漢,轉達了趙宋皇帝的旨意。

南漢主劉鋹是個不服人的主,他不但不買李煜的賬,反而拘留了南唐使者,並派人送信給李煜,在信中把李煜臭罵一頓,說南唐要做趙宋的兒臣,你自己去做,何必要扯上我南漢呢?

李煜只好派人將劉鋹的信送往汴梁,轉交給趙匡胤去處理。

趙匡胤看罷南漢主的書信,氣得暴跳如雷,下決心要除掉這個不知深淺的小朝廷。

開寶三年(970年)九月,趙匡胤詔令潭州仿御史潘美、朗州團練使尹崇珂為正副統兵大元帥,領兵討伐南漢。

南漢主劉鋹是一個昏庸無道、荒淫殘暴的皇帝,他把朝政大事全部委託給宦官龔澄樞和才人盧瓊仙。他自己成天呆在深宮大院之內與嬪妃們飲酒作樂,沉浸於酒色之中。

劉鋹有三大嗜好,一是愛女人。他身邊有一位波斯美女,不但長得漂亮,妖媚,而且奇淫,成天纏著劉鋹,纏綿於幃帳之內。劉鋹特別寵愛這個波斯女,給她賜了個號,叫「媚豬」。如果有士人邀寵,想在劉鋹身邊謀個差事,劉鋹先命人將士人閹了,使你成為太監。理由很簡單,劉鋹身邊都是女人,這些女人都是他的妻妾,如果是血氣方剛的男人在他身邊,一不小心,就會給他戴綠帽子。成了太監,他就不操這個心了。這也是愛女人的表現,他愛的女人,別人不能染指,否則,就沒有好果子吃。二是好使用酷刑。臣子犯了錯,他便命人將犯錯的臣子閹了,使你不能人道,這就是懲罰。同時,他還準備了燒、煮、剝、剔、刀山、劍樹等酷刑,只要看誰不順眼,誰就得去領教這些酷刑。三是玩刺激。南漢的斗樂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