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鐵血英雄路 四 英雄虎威

周世宗柴榮,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統一天下。高平之役,是一場被動的戰爭,那是被北漢逼的,不打不行。後周此後所進行的戰爭都是主動出擊,是柴榮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南征北討。

柴榮要征服的第一個敵國是南唐。

南唐的皇帝叫李璟,他稱霸一方,一向與後周為敵,威聲很大。柴榮要除掉這個勁敵,決定御駕親征。

顯德二年(955年)十月,柴榮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征程。選擇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淮南。

淮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富饒之地。淮南,是南唐的國土,柴榮揮師南下,就是想將淮南收歸周室所有。

柴榮下詔,拜李谷、司空趙弘殷為正副行營都部署;李重進、韓令坤為正副先鋒;趙匡胤為侍衛都指揮使,跟隨在柴榮左右;范質輔理國政,高懷德監軍留守京城。

南唐皇帝李璟(後更名為李景),得知周世宗御駕親征,命朝中大將劉彥貞為統兵節度使,劉仁贍為清淮節度使,領兵五萬,迎戰周軍。

周與南唐兩國的軍隊,在正陽相遇。

按常規戰法,兩軍都是遠道而來,先要安營紮寨,解決吃住的問題,然後再列陣開戰。

周軍先鋒李重進驍勇善戰,打仗的時候,經常不按理出牌,他率領先頭部隊趕到正陽,見唐軍迎面而來,不待對方穩住陣腳,也不打招呼,突然向南唐軍隊發起猛烈進攻。

南唐主帥劉彥貞,沒有預料到周兵會來這一手,猝不及防,陣腳頓時大亂,剛交上火,唐軍便潰敗而逃,混戰之中,劉彥貞被亂軍所殺。三軍沒了主帥,這個仗就沒得打的了。

趙匡胤見前軍打了勝仗,率兵隨後跟進,正碰上潰退中的唐將何延錫,趙匡胤也不答話,揮動手中蟠龍棍,拍馬衝上前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亂打。何延錫被趙匡胤的氣勢鎮住了,未曾交戰,便已心中發慌,剛一交鋒,便手忙腳亂,只三五個回合,便被趙匡胤一棍掃落馬下。趙匡胤跳下馬,抽出腰間佩劍,取下何延錫的首級。

劉仁贍見頃刻之間便喪失了兩員上將,慌忙收拾殘兵,連夜逃往壽州,火速派人趕赴金陵,向李璟告急。

前軍戰敗,南唐舉國震驚。李璟慌忙命令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等人,率領十萬人迎敵。

清流關

皇甫暉、姚鳳兩人見周兵來勢洶洶,早就嚇破了膽,哪裡還敢迎戰,將兵馬駐紮在清流關,堅守不出。

清流關在滁州西南,這裡山勢險峻,層巒疊嶂,山澗中水流湍急,地形十分複雜,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關口。皇甫暉、姚鳳率十萬大軍到了清流關後,便將兵馬駐紮在清流關。他要憑清流關這道天然屏障,據險而守,將周兵擋在關外,阻遏周軍前進。

據險而守,還真是一個好辦法。周兵要向縱深發展,清流關是必經之地,過不了清流關,這個仗就別打了。

周軍探子將偵察到的敵情報回周營。柴榮見唐兵駐險而守,召集眾將商議攻關之策,大家討論了半天,一時都想不出好的破敵之策,柴榮眉頭不展,氣色有些不大好看。

趙匡胤出征之時,只是柴榮駕前的殿前都指揮使,帶領警衛人員跟在皇上身邊,負責保衛皇上,不必上前線衝鋒陷陣。地位相當優越,但建立戰功的機會相對來說也少了一些。趙匡胤是那種要表現自己的人,他見主子著急,又沒有人站出來替皇上分憂,覺得自己立功的機會到了,於是挺身而出,主動向柴榮請戰,請柴榮撥給他二萬兵馬,並拍著胸膛,信誓旦旦地說,保證拿下清流關。

柴榮搖搖頭說:「你雖然作戰英勇,但也不能說大話,朕聽說清流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皇甫暉、姚鳳兩人也是南唐名將,不是善與之輩。清流關是塊硬骨頭,要想拿下清流關,實在是太難了。」

「清流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是不錯。」趙匡胤分析道,「如果說皇甫暉、姚鳳兩人是南唐名將,恐怕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依你看,他們兩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柴榮來了興趣,似乎是要探討一下敵將的能耐。

趙匡胤不屑地說:「據臣觀察,皇甫暉、姚鳳不過是酒囊飯袋,徒有虛名罷了。」

「何以見得?」柴榮似乎並不相信。

「清流關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趙匡胤說道,「如果二人是英勇善戰之人,手握十萬大軍,為何不出關作戰,反而要做縮頭烏龜,躲在關內不出來。這分明就是怯戰。」

柴榮見說得有些道理,反問道:「你有何破敵之策?」

趙匡胤冷靜地說:「兵法上說,不能力敵,咱就智取,臣準備採用偷襲的辦法,殺他個措手不及,定能收到奇效。」

趙匡胤的建議與柴榮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不顧有些臣子的反對,立即撥兵二萬,命趙匡胤為上帥,率兵前去攻打清流關。

趙匡胤終於當了主帥,不過,這個主帥是討來的。

趙匡胤率領二萬兵馬,連夜出兵,為了不使敵人發現行蹤,他命令部隊人禁口,馬銜枚,一路上悄無聲息,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第二天黎明時分,悄無聲息地逼近清流關。趙匡胤一聲令下,周兵全都潛伏在關下。

清流關的唐軍,此時還在睡夢之中,他們哪裡料到周軍已經埋伏在關下。待到雄雞報曉,旭日東升之時,照例打開關門,派出小隊騎兵出關刺探軍情。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開關之時,就是周兵破關之際。

唐軍守關的兵士伸著懶腰,慢騰騰地打開關門,高聲大叫,探馬快快出關。哪知剛將關門打開一半,突然闖進一員周將,手起刀落,將開關門的守兵和準備出關的偵騎砍瓜切菜般連殺幾人,其餘守軍見敵人從天而降,情知不妙,一齊湧上前來,欲關上關門。

唐兵的動作還是遲了一步,大批的周兵,已經一窩蜂似的湧進關,他們人人爭先,個個恐後,迅速控制了關門。

那些守關的兵卒和準備出關的騎兵,以為是飛將軍從天而降,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還敢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兩隻腳,立即四處逃竄。

皇甫暉、姚鳳兩個人剛剛起床,突然聽到外面沸沸揚揚,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趕忙披衣出門察看,見到處都是周兵,頓時嚇得目瞪口呆。

皇甫暉果然是唐朝名將,腦袋瓜子轉得快,飛步跑出屋,跨上戰馬,猛抽幾鞭,向東絕塵而去。什麼清流關呀!軍隊呀!都不是他此時要想的問題,他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快快逃命,若是遲了,就要到閻羅王那裡報到去了。

姚鳳雖然慢了一步,但較皇甫暉也差不到哪裡去,跨上戰馬,跟在皇甫暉後面,急急如喪家之犬,一路絕塵而去。

可憐十萬唐兵,剛開戰就沒了主帥,被周兵砍瓜切菜般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有那腿腳快的僥倖逃脫,跟著他們的逃跑將軍向滁州潰退了。

滁州城

皇甫暉、姚鳳倉皇逃回滁州城,回頭一看,見後面塵土飛揚,戰旗獵獵,大隊周兵跟在屁股後面,漫山遍野,似旋風般追殺過來。兩人不約而同地下了同一個命令:撤去弔橋。

滁州城外的壕溝雖然不像河流那樣寬闊,但也有七八丈寬。皇甫暉、姚鳳以為,憑這壕溝之水,總能將周兵擋在滁州城外。

其實,這兩個人也太天真,想那銅牆鐵壁般、據險而建的清流關尚且被周兵視若無物,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了,這小小的護城壕溝豈能阻擋得了周兵的進攻?

滁州城的弔橋剛剛撤除,趙匡胤率領的大隊人馬就趕到了。趙匡胤見唐兵撤去弔橋,站在壕溝邊沖著對岸大聲喊道:「銅牆鐵壁似的清流關都擋不住周軍,小小的壕溝難道能保住爾等性命嗎?」

趙匡胤見對岸的唐兵不答話,命士兵們讓開道,將坐騎後退百步,然後在馬屁股上猛抽幾鞭,那一騎青鬃玉兔馬忽地騰空而起,竟如天馬行空般一躍跳過了壕溝,不沾泥,不帶水,安安穩穩地到了壕溝對岸,趙匡胤猶如天神般,安然騎在馬上。

城上的唐兵看到周將如此神勇,驚得目瞪口呆。

趙匡胤深諳帶兵之道,他知道,指揮千軍萬馬打仗,要的是士兵的勇氣,而士兵的勇氣,是靠指揮官調動起來的,指揮官調動士兵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下達命令,這是用嘴巴說出來的;一種是身先士卒,這是用行動向士兵傳達一種進攻的信息。在戰場上,第二種方法有時比第一種方法來得更直接,更能鼓舞士氣。他躍馬過壕溝,果然把將士們的士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周兵見主帥如此神勇,叫好之聲震耳欲聾,隨後眾軍紛紛跳進壕溝,鳧水到對岸。

皇甫暉、姚鳳見趙匡胤如此神勇,嚇得魂不附體,慌忙帶兵退入滁州城,然後關閉城門,龜縮在城中不敢出來。

趙匡胤命令兵士在滁州城四面架起雲梯,輪班發起進攻。眼看就要攻破城池,忽聽城上有人大叫:「請周將答話。」

趙匡胤抬頭望去,見城上喊話之人正是唐軍主將皇甫暉,也大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