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鐵血英雄路 一 趙家生了個香孩兒

夜空中,飄移著幾朵浮雲,雲層里,疏星淡月時隱時現,銅壺玉漏,更夫搖鈴,時間已是三更時分。三更天,夜靜更深,萬籟俱寂,正是睡覺的好時候。

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此時並沒有在床上睡覺,而是整理衣冠,同皇后一起來到御花園。值班的太監,早就在聽濤亭上擺好了香案,點著了檀香。

李嗣源與皇后走到香案前跪下,對天焚香祈禱,說自己是個胡人,受眾人推舉,才勉強做了皇帝,意思是說,他做這個皇帝,有些勉為其難,不是情願的。他說自己無才無德,實在難以君臨天下,拯救萬民於苦海,求上天保佑,派一個聖人來管理這個天下。

據說,李嗣源祈禱上蒼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他的這種行為,源於他的憂國憂民意識和對現實的無奈。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朝中大權都被那些手握重兵的將帥把持,皇室日漸衰落,天下大亂。起初,這些擁兵自重的將帥們,只不過對朝政指手畫腳,專擅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已。對於大唐皇權,還是承認的。

時間長了,有些人覺得這樣不過癮,不想維持這個沒落的唐王朝,有了自己做皇帝的念頭。

有個叫朱溫的人,膽子最大,帶領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一眾人等,將唐王朝掀了個底朝天,把大唐李家最後一個皇帝李柷趕下台,自己做了皇帝。

中國古代一段最黑暗的歷史——五代十國,就從這個時候開始。

五代是指中原地區前後更替的梁、唐、晉、漢、周五個小王朝,為了和歷史上其他同名的朝代相區分,歷史上稱之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則是秦嶺淮河以南的九個小國: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楚、吳越、閩、荊南,加上北方的北漢。

可惜的是,這些想做皇帝的人,不是出身於盜賊,就是來自於戎狄,他們前仆後繼,你爭我奪,各爭一時之短長,懷著一種僥倖的心理,做了皇帝之後,沒有一個有能力、有志向去澄清海內,統一中原。剛一立國,便遭亡國之禍,享國最長的,也只有十餘年,最短的,三四年便滅亡了。

六十餘年間,兵戈四起,戰禍連年,天下百姓,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安寧的日子。史家稱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天地閉,賢人隱,最黑暗的時期。

後唐明宗李嗣源雖然是個胡人,但有一顆仁愛之心,看到天下離亂、生靈塗炭的慘狀,於心不忍,但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難以救萬民於苦海。故此,祈求上天派個聖人下來,拯救塵世間的黎民百姓。

李嗣源祈禱,也許確有其事,也許是後人添油加醋,要為此後一個即將出生的人物起烘托作用。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洛陽城北的夾馬營出了一件怪事,趙弘殷將軍的家,被一股紅光紫氣籠罩,左鄰右舍以為發生火災,趕去相救,結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驚訝之餘,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這是天現異象,可能要發生什麼大事情。

就在眾說紛紜之時,趙弘殷家生了個兒子。

生兒育女的事,家家都有,並不是新聞。但是,趙弘殷的這個兒子,卻是與眾不同。因為嬰兒降生時,一股奇香裹著這個剛剛來到人世間的小肉球,香氣四溢,經久不散。

趙家生了個香孩兒的事,很快就在洛陽城傳開了。於是,這件事也就成了新聞。

這段文字,當然也是後人添油加醋的結果。

因為趙家的這個兒子,就是開創宋朝三百年基業的宋太祖趙匡胤。他是真命天子。真命天子下凡,當然要天顯異兆。古人寫書,都是這樣寫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出世,都有過類似於此的異兆。

還有人說,這是李嗣源焚香祈禱感動了上蒼,玉皇大帝就派個聖人下凡,來管理這個雜亂無章的天下。

香孩兒降生之後,全身肌膚呈現金色,三天之後才慢慢退去。如果是真的話,按醫理推斷,應該是嬰兒急性黃疸。如此癥狀,沒有經過醫治,竟能活下來,這確實是個奇蹟。

香孩兒是世代官宦人家。他的祖籍涿州,曾祖父、祖父都做過官,父親趙弘殷,為後唐庄宗李存勖的愛將。

香孩兒降生時,趙弘殷正在明宗駕下任從軍指揮使之職,是軍隊的一個小頭目,奉了聖命,要隨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出兵打仗,出征之前,得此嬌兒,夫妻二人自然是非常高興。

趙弘殷給香孩兒取了個名字,叫匡胤。

自古以來,非常人,自小就要做非常之事,趙匡胤似乎也不例外。

由於出身於將門,趙匡胤自小出入于軍營之中,耳聞目睹,潛移默化,也愛上了軍營的生活,騎馬、射箭、舞刀、弄棒,這些事兒,他都喜歡,練起來,常常是樂而忘返。軍營里的將士們,都很喜歡這個聰明的小孩,閑來無事,總要點撥一二。趙匡胤天資聰穎,一學就會,久而久之,習得一身好本事。有時候父親出征,他同母親呆在家中,無所事事,便跑出門去,與一群小夥伴以騎馬射箭為樂,很快,他成了洛陽城裡的孩子王。

趙弘殷長年征戰在外,沒有時間管教兒子,教育兒子的責任落在了夫人身上。杜夫人見趙匡胤成天舞刀弄槍,擔心他在外面惹是生非,經常勸他多讀點書。

趙匡胤認為,治世要用文才,亂世要用武略,如今中原紛擾,兵戈四起,正是亂世,他要修練武略,馳騁疆場,他日成就一番大事業。至於文事,只求略知一二就可以了。因此,對母親的話,他是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並沒有放在心上。

婦人都有一個通病,嘮叨,杜夫人也不脫俗,也愛嘮叨,見趙匡胤像一匹沒有鞍的野馬一樣到處亂串,也嘮叨個沒完,說多了,趙匡胤有些不服氣,頂撞她說:「唐太宗李世民,不過是一將門之子,他不是化家為國,成就了帝王業嗎?孩兒雖然不才,也想學那李世民,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偉男子、流芳後世的大英雄。」

其實,這不過是小孩子一句負氣話而已,後來有人就拿這句話說事,說趙匡胤人小志大,從小就有做皇帝的志向。

杜氏聽兒子口出狂言,當時就驚呆了,繼而怒斥道:「小小年紀,不得信口開河,說話上不沾天,下不著地,漫無邊際。為娘不想看到你瞎胡鬧,還是讀書去吧!」

趙匡胤見母親真動了怒,也不敢多言,默然退到一邊,埋頭看書去了。

趙匡胤雖然不怎麼愛讀書,但對兵法戰陣之類的書卻很喜歡,常常研究。這為他日後南征北戰、建功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趙匡胤天性好動,耐不住寂寞,只要母親稍不留意,他便從家裡溜出來,找那洛陽城裡的少年夥伴們玩耍。騎馬射箭,舞棍弄棒,他都有絕活,一起玩的同伴,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久而久之,趙匡胤成了洛陽城的孩子王。

眾少年中,有一個人叫史懷才,此人素來爭強好勝,見趙匡胤奪了彩頭,心裡很不服氣,有心要教訓一下趙匡胤,以解心頭之忿。

有一天,史懷才牽著一匹烈馬來找趙匡胤。正逢趙匡胤從家中出來,看見平素一起玩耍的夥伴牽著一匹馬,免不了要問哪兒來的馬,牽著馬要到哪裡去,等等。

「這匹馬是新從塞北買來的,桀驁不馴,性如烈火,沒有人駕馭得住。」史懷才恭維地說,「我知道你騎術高超,沒有人比得過,特地把馬牽來,想讓你試試,看能不能降服這匹烈馬。」

趙匡胤聽了史懷才的話,圍著馬轉了一圈,細細地看了看,見這匹馬黃鬃黑鬣,只不過比平常之馬略為高大一些而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反問道:「真的嗎?」

「我不騙你。」史懷才認真地說,「真的沒有人能降服此馬。」

趙匡胤一拍胸脯說:「天下沒有我降服不了的馬,越是烈馬,我越要騎它,只要駕馭有方,一定能夠降服。」說罷,伸手欲接過韁繩。

史懷才一縮手說:「的盧妨主,你聽說過嗎?」

「的盧妨主,妨的是龐統,的盧不是還救了劉玄德呢?」趙匡胤哈哈大笑地伸出手道,「把馬韁交給我,我騎給你看。」

史懷才故意補了一句:「妨主也好,救主也罷,如果出了什麼差錯,是你自己要騎的,可不能怨我。」

好一個史懷才,明明是包藏禍心,有心要陷害趙匡胤,卻事先埋下伏筆,將可能出現事故的責任預先推得一乾二淨。

趙匡胤說道:「哪裡這麼多廢話,把馬韁交給我就是了。」

史懷才嘻嘻笑道:「這是一匹禿馬,沒有馬鞍,我怕你騎不了,稍等片刻,等我回去拿馬鞍來,這樣,你才不會從馬上掉下來。」

史懷才明明是居心不良,故意不配鞍,卻還假裝很關心的樣子。其實用的是激將法。

可嘆那趙匡胤,被那爭強好勝心理蒙住了心智,著了人家的道兒,竟還不知道。

趙匡胤接過馬韁,不以為然地說:「睜大眼睛,看著我騎馬。」說罷,接過馬鞭,騰身一縱,躍上馬背。

那馬也不待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