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騰訊動了誰的乳酪 馬化騰笑傲江湖之門戶 門戶春天

在三大門戶迎來春天之前,他們的創業歷程和馬化騰一樣,受惠于海外的風險基金,互聯網泡沫來臨時,日子也過得異常窘迫。

1996年11月,著名未來學家、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尼葛洛龐帝和愛德華·羅伯特向張朝陽投資22.5萬美金,1998年2月,搜狐正式誕生,中國互聯網歷史上門戶概念得以翻開。當年10月,美國《時代》周刊為此將他評為「全球50位數字英雄」之一。1998年10月27日,新浪網開始進入世人的視野;而在千里之外的廣州,丁磊也正在考慮從電子郵箱向門戶網站轉型。

新浪網散發著明星魅力的時候,馬雲在香港籌建的阿里巴巴並沒有引起太多人關注。一年之後,打算回國的李彥宏才開始考慮為百度起名,而那時候,馬化騰開始做的OICQ也不被人們看好。當時,互聯網的焦點在北京,而焦點的核心是門戶。在當時除了門戶網站外,其他商業模式並不清晰。但張朝陽、王志東、丁磊都相信,互聯網在未來一定可以改變世界。基於這種理想,中國互聯網的門戶網站開始蹣跚起步。

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不約而同地在內容上發力,爭相提供新聞、BBS、電子郵件、搜索等基礎性服務。這被看作是門戶網站發展的初期,人們稱這些企業為ICP。當時互聯網在中國才剛剛起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IC)當年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1998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人數僅為210萬。互聯網公司幾乎清一色是以海外VC投資、創業者極力燒錢賺取注意力為特徵,以至於讓傳統經濟學家也有些霧裡看花。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個中國概念網路公司股。隨後,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網易相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掀起了網路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一個高潮,也使中國互聯網產業步入新階段。

伴隨著雅虎神話在納斯達克引起的轟動,以及大量風險資本的湧入,以三大門戶為首的中國互聯網逐漸成為了全球資本鏈條的重要一環。VC制度、期權、高速成長、海外上市、公司透明管理、公告制度、包括CEO等新名詞,使中國互聯網產業煥然一新。與中華網一年前上市額十多倍認購、開盤漲幅超過200%的「盛況」相比,新浪、搜狐、網易的上市有些凄冷。中國門戶網站走向資本市場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標誌性事件。

在2000年前後,許多網站都號稱自己是門戶,但全球互聯網的第一次寒冬使得門戶的日子異常難捱。例如,聯想與AOL合作投資FM365時,曾經以國內外兩大IT巨頭聯姻的噱頭,在媒體上大肆宣傳,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但很快就因遭遇冬天而夭折。263也曾經號稱是自己是「第四門戶」,但受挫後轉向了專業的電子郵件服務。2000年,當三大門戶剛剛想引領中國互聯網產業走向紅火時,來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卻讓所有的從業者不得不收縮戰線——3月10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觸摸歷史高點5132點後,急轉直下,到2001年4月4日時,已經跌至1619點,全球互聯網市場隨即陷入低潮。而這時候的中國概念在納斯達克,如同坐上了過山車,一落千丈,此後三年的時間裡,三大門戶網站無不在苦苦煎熬。除了改變源自美國雅虎的門戶模式,轉變為以人海戰術為特色的中國門戶外,他們還在各種互聯網應用上尋覓良機。

這個低潮期漫長而堅冷。沒有人具體統計過當時到底有多少家互聯網企業倒閉。不過,隨後的全球調查數據顯示,到2002年第三季度,申請破產保護或倒閉的網路公司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減少,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終於接近尾聲。而在這次寒冬中,中國也沒有倖免,海外投資者紛紛撤資,大批互聯網公司陷入裁員、兼并、收購和倒閉浪潮中,許多網站或消失不見,或被迫轉型。門戶網站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不得不尋找新的盈利來源。

2001年3月,新浪開始嘗試新型網路廣告形式,在2000年的十大網路廣告媒體排名中,新浪已經居於首位。同年4月,網易收購Tianxia研發團隊,為日後進入網路遊戲產業打下基礎。不過在這一年,幾大門戶中主流的聲音依然是「精簡開支,挺過難關」。門戶網站們紛紛或壓縮,或將電子郵箱、校友錄、個人主頁等免費服務轉向收費。免費還是收費,一時也激起了網友和媒體的激烈討論。

也是在這一年,網站開始嘗試並推出一項新的服務:簡訊。起初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相比其他業務,和運營商捆綁在一起的簡訊服務使網站擁有了新的收入來源,並很快變成了實際盈利——簡訊業務當時拯救了大批互聯網站。2002年7月,在搜狐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提前兩個季度實現盈利。2003年1月初,新浪併購了移動增值服務商廣州訊龍,月底,新浪發布財報,首次以凈營收1290萬美元實現全面盈利。

2003年,三大門戶網站依靠SP業務的救命稻草翻身,而馬化騰的騰訊不僅依靠SP增值業務、在即時通訊的增值業務上也收穫頗豐,賺了個人仰馬翻,不過這一切都是悄悄進行的,直到2004年騰訊上市時,所有人似乎才開始對騰訊青眼有加。SP業務是指移動互聯網內容應用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負責根據用戶的要求開發和提供適合手機用戶使用的服務。主要提供簡訊服務的有搜狐、新浪、網易、中華網、Tom等幾家公司。其簡訊服務的內容主要有鈴聲、圖片、文字傳情、新聞、遊戲等。而騰訊專註於QQ衍生簡訊服務。在SP業務的貢獻下,三大門戶的業績一改往日的蕭瑟,大幅上揚。

搜狐2003年財務報告顯示,其廣告收入已經由上年的1390萬美元攀升到2950萬美元,上漲幅度高達113%,而2002年同期增長幅度僅為50%,增長速度十分驚人。其中2003年第四季度,廣告收入毛利率從2002年同期的65%提高到了77%,廣告收入已經成為搜狐第四季度高度攀升的收入主流。

新浪2003年財務報告也顯示,其廣告營業收入達到4120萬美元,較2002年增長67%,占營業收入總額的36%。網易2003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凈利潤為9410萬元(1140萬美元),第四季度凈利潤比上一季度的8410萬元增長了11.9%,廣告收入僅為2650萬元,比上一季度僅增長3%。在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中,根據營業收入排名,新浪只能排到第92位;但如果根據利潤排名,網易、新浪和搜狐都已經可以躋身前20位。當一個新浪的價值相當於1個四川長虹、2個光明乳業、3個上海第一百貨、4個海南航空、8個華潤置地的時候,網路公司的分量展現得淋漓盡致。《南方周末》做了如此對比分析。

根據IRESEARCH統計,2003年中國網路廣告營業額達到了10.8億元人民幣,比2002年的4.9億元整整翻了一倍多,並將在之後三年內以平均55%的年增長率不斷增長。

對於三大門戶的掌門人來說,瑟瑟寒風的冬日已經過去了。儘管程度不一,但門戶們走出燒錢陣痛期奔向盈利的趨勢明顯,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就表示:「新浪等門戶網站的突出表現證明,這是一種成熟的商業化模式。」

作為即時通訊服務的王者,騰訊為什麼要去做門戶?這是一個問題。

多年來,騰訊都是走單一產品線性發展的路子,在創業初期,專註於一點能夠集中所有資源,求得更快發展速度。但隨著逐漸長大,它不可避免地開始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支撐力。此時,互聯網唯一門檻較低、空間大、盈利模式成熟的市場——門戶,就成了騰訊的不二之選。

馬化騰把QQ與.形容為支持騰訊未來發展的橫軸與縱軸,縱軸就是QQ等即時通訊系統的平台,橫軸就是綜合門戶的平台,這個門戶會把未來網路生活的所有應用都包含進去。QQ是個入口,接觸點,能夠圍繞互動溝通的主題完成一些功能,但是更深的應用就要到門戶平台上。

許晨燁對《北大商業評論》指出:騰訊從國內即時通訊領先者到門戶後來者的轉換,是發展的必經之路。每一個互聯網公司都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綜合平台,就像一個超級市場,你今天想買的東西全部都能在我這裡買到。做專業的也常常殊途同歸,Google做搜索起家,最後也要向內容、郵箱發展。傳統家電行業有順電,沃爾瑪並不因此就不賣空調了,提供全面的產品和方便,這就是超市的價值。看似大而全的發展路線,目的是為未來提供整合的價值。

對騰訊來說,進軍門戶的另一個重要動因,是騰訊通過QQ已經鎖定了一大批忠誠的用戶,但單單依靠移動QQ收取些移動及通信增值服務費,通過QQ客戶端發送一些廣告,遠不能消化QQ對用戶的巨大影響力,更難以支撐騰訊做大做強的野心。QQ就像一條高速公路,而門戶就像一個建在路邊的商店,開家7-Eleve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