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誰動了騰訊的乳酪 被動補課 新浪的反攻

新浪前身新浪網公司成立於1998年年底,由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華淵資訊公司合併而成,並推出同名中文網站。其中,四通利方占股60%,華淵資訊占股40%。四通利方是由四通集團公司、「中文之星」發明人王志東,以及CCDOS發明人嚴援朝於1993年12月共同創辦,按照協議,四通集團占股79%,管理層占股21%。華淵資訊公司於1995年4月在美國矽谷由三位斯坦福大學的華裔研究生創立,姜豐年任總經理。在與四通利方合併之前,華淵已經是海外最大的中文網站。而在此之前,1997年9月,四通利方成功引入華登國際投資集團等三家國際高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實行國際化改造,是國內首家引入風險投資機制和矽谷管理模式的軟體企業。經過層層稀釋,新浪大股東不是創始人王志東,並且股權相當分散。

因為股權分散,事實可以證明,新浪的大股東沒有耐心,當他們看不到高的增長點的時候,CEO的下課變得理所當然。1999年至今,新浪已經換過5任CEO。對於首任CEO王志東的辭職,有媒體曾做如下分析:公司股價持續走低,與董事會溝通不暢,董事會埋怨王志東拿不出一個具體的可執行的盈利方案,從而導致了王志東的離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至2001年,正是我國互聯網行業泡沫破滅期,整個行業股價處於走低狀態。公司股價的持續走低,並不是個體所能阻擋的。但商業便是如此,總要有人為業績不振負責,於是王志東便成了那需要承擔責任的人。

而外界總結第二任CEO茅道臨離職的原因,同樣是業績欠佳:在新興業務上,電信增值與在線遊戲,新浪起步都是最晚的,導致沒能在這兩方面有所建樹;姜豐年曾當著茅道臨的面拿起電話,一個一個向管理層徵詢意見,除了技術總監嚴援朝沒有表態外,幾乎所有的管理層都做出了「倒茅」的表示。最後,董事會以4票對3票「同意」了茅道臨辭職的決定。茅道臨任CEO時,新浪悄悄扭轉了方向,轉向企業服務平台領域。2002年2月25日,新浪宣布進入企業信息化服務領域。同年4月5日,在美國宣布了新浪未來的發展方向。新浪網更名為新浪,下轄新浪網(sina.)、新浪企業服務(si)、新浪在線Sol(Sina Online)等三個獨立事業體。到2003年,新浪收入主要依靠無限增值服務與廣告。

新浪十年中五次更換CEO:依次是沙正治,王志東,茅道臨,汪延,新浪的股東對管理層有所調整的時候,理由都一樣,業績不佳,業內有一個說法,新浪的CEO很難逃脫兩年的宿命。前面的陳述,只是交代新浪進入即時通訊領域時的一個外圍大環境。新浪與騰訊在即時通訊領域競爭的這段歷史,即汪延在任期間。

與新浪前三任CEO或者是技術高手,或者是資本運作的行家不同,汪延是以「務實」的形象出現的。汪延幼兒園、小學、中學均在中關村。汪延清晰地記得1995年1月他在巴黎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的情形,他如此描述:「1995年1月份和美國的同學交換電子郵件,當時我激動得說不出話,那是我第一次通過E-mail和我在美國的同學通信,感覺就好像我拿到大學通知書時那般激動。互聯網讓我覺得世界太奇妙,太充滿誘惑了。」在法國讀書期間回國的間隙,汪延認識了新浪創始人王志東,兩人一見如故。1996年,汪延回國,和王志東一起創建四通利方公司國際網路部,那一年,汪延24歲。

33歲的汪延掌舵新浪後,一直試圖為新浪尋找新聞與無線之外的第三隻觸角。這個時期的新浪,呈現出一種遍地開花的態勢。2003年,新浪先是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進入遊戲領域,同年又通過收購進入在線旅遊;2004年4月,新浪與雅虎合作,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其後在7月宣布收購UC即時通訊技術平台。但是,除了UC有一定的發展之外,別的新業務均未取得成功。外界認為,對股權分散的新浪來說,在CEO更換頻繁,盈利模式單一的狀況下,汪延在任期間的種種努力,只是想試圖改變現狀。即時通訊也是汪延的一個方向。

其實在即時通訊領域,新浪並非後來者。早在1999年,新浪就推出了一款叫作Sina Pager的IM工具,在當時來說,這款工具和騰訊QQ比,毫不遜色,而且當時也擁有一定的用戶群。但是新浪沒有花太多精力在IM領域上,於是Sina Pager也漸漸消失了。騰訊QQ的崛起讓新浪的決策者們後悔不已,茅道臨也是。他在任期間,新浪推出了自己的IM產品——了了吧。從這個類似Sina Pager的東西上我們看到了新浪的追悔莫及。汪延上任後,為了改變新浪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弱勢地位,收購目前有優勢地位的即時通訊軟體,是一個不錯的競爭策略。對朗瑪UC的併購,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出爐的。

2004年7月8日,汪延宣布,新浪以3600萬美元正式完成對朗瑪UC的收購。成立於貴州的UC朗瑪公司,是2002年末國內即時通訊市場突然間出現的一匹黑馬。在2002年推出後的一年時間裡,就已經達到了20萬人在線的水平。UC從一開始就從時尚和個性化入手,搶奪年輕人的市場,因為在細分市場上一家獨大的例子幾乎沒有,而現在QQ在國內領先甚至壟斷市場的格局一定會被打破。再加上UC面世的時候正好是QQ限制用戶註冊,正式推出每月收費2元的QQ行號碼的時候。而UC於2002年底在線人數達到2萬人的時候,QQ又恰巧正式開始QQ行號碼的收費。UC和大多數同類軟體迴避QQ主流用戶群即所謂QQ優勢領域,以差異化競爭求發展的做法不同,因此,很短時間就做到20萬人同時在線,取得了國產IM軟體第二的位置,但這種發展戰略也容易遭到對手的打壓,QQ很快就調整了收費策略,重開免費號碼申請,據說就是針對UC。

新浪在巨資收購了朗瑪UC之後,汪延對於自己在用戶資源方面的優勢也非常自信,新浪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以及龐大的忠實用戶群,而朗瑪UC則具有創新的內容服務和領先的技術基礎。新浪的補課應該說正是時候,只是這個學費交得貴了點。網易推出了泡泡2004,其實也是在補課。

幾乎是在同時,不甘落後的搜狐也藉助於搜Q挑戰騰訊QQ。三大門戶網站之所以如此接二連三的進軍即時通訊領域,無非是垂涎海量的用戶群數據。而從商業角度看,門戶網站在無線上賺錢越來越難,即時通訊是和無線業務結合最好的領域。繼簡訊,免費郵箱和搜索引擎之後,門戶網站已經把競爭的重點放在了即時通訊軟體上。門戶紛紛選擇在2004年發力即時通訊市場,應該說不僅僅是簡單地補課,更是對未來盈利點的探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