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懸崖邊的生存術 成長的煩惱 Q幣衝擊人民幣

2006年,關於「虛擬貨幣是否會衝擊人民幣體系」的討論沸沸揚揚。據媒體公開消息稱,2006年的超女總決賽中,粉絲們為了支持自己心愛的歌手,紛紛購買虛擬貨幣——Q幣投票,僅淘寶網一天Q幣的交易額就超過50萬元。還有一種現象是中小型論壇給版主的工資就是Q幣,然後兌換成人民幣。披露的個案還有成都網友王先生的賺錢之道。一個月僅靠賣Q幣就能賺近4000元。

由媒體發軔,一場沸沸揚揚的討論拉開了序幕。而學者楊濤則把這場討論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Q幣衝擊人民幣的言論,源於學者楊濤在2006年第7期的《法制與新聞》上發表的《虛擬世界四大怪象的法律拷問》。他在文中稱,根據《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一切公私債務都必須用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法定發行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其他組織和機構都無權發行貨幣。「Q幣等網路虛擬貨幣由商家發行,與人民幣可以『兌換』,如果泛濫後果不堪設想。」

「Q幣」是2002年5月由騰訊公司推出的網路虛擬產品,用以購買其提供的多項虛擬服務,因QQ佔有的龐大用戶群以及Q幣充值的便利性,Q幣在QQ用戶群里非常火暴。無論是QQ會員、網路硬碟、QQ音樂、訂閱雜誌、QQ遊戲、QQ寵物等,都需要支付Q幣。甚至在騰訊產品服務體系內部,Q幣與Q點、QQ遊戲幣等之間都建立了等量交換關係。因為其便利性,用Q幣成為一種流行的時尚。Q幣的「流通」功能還不僅僅局限於騰訊體系內部。據媒體披露,玩家一度利用Q幣賭博、Q幣變相兌換人民幣等現象也浮出水面。

楊濤的言論,猶如一枚石子落進了平靜的湖面,給向來不缺少是非的互聯網圈又增加了些許的熱鬧、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在少數。上海復旦大學電子商務系的戴偉輝教授認為,Q幣不是虛擬貨幣,它只是一些網友認可的一種符號而已。楊濤也表示「Q幣衝擊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現在的條件根本沒有成熟,並且也只是一種可能。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系的易憲榮教授則稱,雖然目前Q幣對人民幣沒有造成任何衝擊,但國家還是應該出台相關的法規,對其進行規範和約束,以防止某些牟利者利用Q幣牟利,使得Q幣使用超越所屬於的企業範圍。

面對眾多質疑,騰訊公司明確表示Q幣和「虛擬貨幣」有所區別,他們將Q幣定位為「商品」,而非「貨幣」。從本質上來說,Q幣是騰訊公司為便利廣大用戶推出的用於購買相關增值服務的支付渠道,並非所謂的「虛擬貨幣」。我們知道,任何商品都是中性的,騰訊Q幣作為一種商品也是中性的,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用法,不能因為別人用騰訊Q幣做了違法的事情就怪罪騰訊公司,這就好比別人用刀殺了人,要追究生產刀具公司的法律責任一樣荒唐!

雖然如此,還是有專家擔心,騰訊Q幣的大量發行可能會導致人民幣貶值,並最終導致通貨膨脹,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事實上,這完全是杞人憂天。騰訊Q幣只局限於網路,並不具備法定貨幣的地位和價值,並且需要以人民幣計價,也就是說,騰訊Q幣的發行是以人們購買量為基礎的,沒人買,它就是普通程序,跟國家金融體系毫無關係。而且,由於獲得Q幣的前提是需要支付人民幣,而人民幣是有數量控制的,所以Q幣的發行量也是有限的,並非無限制發行,更不具有攪動貨幣市場的能力。

針對鬧得沸沸揚揚的Q幣事件,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李超認為,「Q幣是近來媒體關注的熱點,但說到Q幣已衝擊人民幣,我個人判斷還沒有到這麼嚴重的程度」。他還稱,「如果說有通過虛擬貨幣的渠道進行洗錢犯罪的話,這是人民銀行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和打擊的一個方面。」「即便是央行果真出台了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騰訊Q幣、新浪U幣、盛大元寶、網易POPO幣等也不應該在監管範圍內。」對於政府監管的虛擬貨幣之說,於國富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此虛擬貨幣並非彼虛擬貨幣,」他說。「騰訊Q幣、新浪U幣、盛大元寶、網易POPO幣等並不具備貨幣屬性。這些企業發行的所謂『貨幣商品』僅涉及公司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通過雙方的合同關係便可以維護和規範,沒有同商業銀行之間形成互通,所以並不屬於銀監會監管的範疇。政府所指的虛擬貨幣監管,應該是對傳統貨幣的電子化、磁卡、網間結算等形式。」

這場沸沸揚揚的Q幣衝擊人民幣風波,對騰訊來說,亦是虛驚一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