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懸崖邊的生存術 誕生 馬化騰的第一桶金

「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則希望自己搞出來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這是馬化騰在當年的尋呼機大腕——潤迅通訊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五年之後的切身體會。潤迅公司成立於1990年,初期主要經營尋呼業,是一家成長很快的高科技公司,率先推出全國衛星聯網、秘書台及粵港台等一系列技術服務,是當時中國南方尋呼行業知名企業。

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憑藉出色的計算機技術進入潤迅做軟體工程師,從事互聯網傳呼系統研究開發工作。外表文弱的馬化騰踏上了職業生涯的第一站。而這一年,馬化騰的潮汕老鄉黃光裕依然在路上,他後來創辦了全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公司國美集團。

馬化騰在他的第一個崗位上做得盡職盡責,出色的業務水平使他很快升為部門主管。有一點需要交代的是,在進入潤迅之前,馬化騰就顯示出了對計算機技術非常的喜好。1984年,只有13歲的馬化騰跟隨父母從海南來到了深圳。在深圳,馬化騰度過了他的中學時代,高考時,在父母的建議下,馬化騰在志願表上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大學四年,馬化騰的「偶像」是UNIX、C語言方面的大師級程序員。而在深圳大學內部,馬化騰的計算機水準已到了令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的地步,為學校計算機維護提供了很多相當不錯的方案。他經常以清除機房機器中的各種病毒為條件來換取上機的時間,有時候為了爭取更多的上機時間,還會幹些將機器鎖住的惡作劇,一度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在媒體闡述的故事裡,馬化騰是一個計算機天才,但計算機其實是他的第二愛好。在馬化騰父親馬陳術的記憶中,在上大學之前,馬化騰非常喜歡天文和地理,家中到處都是有關天文和地理的雜誌。1984年馬化騰跟隨父母來到深圳後,他看中了一款天文望遠鏡,可價格是900多元,當時父母每個月的工資也就是100多元,兒子的要求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後來,母親黃惠卿無意間看到馬化騰的日記,日記中如此寫著:「我想買個天文望遠鏡,但老爸老媽卻不讓,未來一代科學家就這樣被老爸老媽扼殺了」。這篇日記讓馬化騰得到了那架900多元的天文望遠鏡。有一次,馬化騰拿著天文望遠鏡到五樓的天台上看流星雨,但大半夜過去了,卻不見他下來,父親來到天台,卻發現馬化騰已經倒在地上睡著了。隨著高考日益臨近,馬化騰對天文的興趣也日益濃厚,他告訴父母自己要報考天文專業,但父母卻認為「天文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希望他報個腳踏實地、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的專業。在家人的勸說下,雖然馬化騰在1989年的高考成績高出重點線100分,最終還是報考了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從此,馬化騰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馬化騰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成績總是排在前五名,他漸漸地在編寫軟體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中體會到了樂趣。

在深圳,馬化騰還認識了自己未來創業的好夥伴——張志東、許晨曄和陳一丹。從深圳中學到深圳大學9年的時間,四個人之間非常熟悉。1993年馬化騰大學畢業,四人並沒有在一起工作。張志東選擇了在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深造,拿到碩士學位後就職於深圳黎明網路有限公司,負責軟體和網路應用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張志東和馬化騰一樣,對技術非常痴迷,覺得通過自己提供的技術可以更好地改變別人的生活。而陳一丹畢業後進入了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同時開始攻讀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三年後獲得了碩士學位並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跟馬化騰大學同班的許晨曄畢業後考取了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就職於深圳數據通信局。

時間在四個人的忙碌中悄然滑過。馬化騰進入潤迅後,對計算機的痴迷有增無減。他真正觸網是在1995年,也就是他進入潤迅後的第三年。1995年,馬化騰在惠多網掛了半年多之後,就投資了5萬元,在家裡弄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了惠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回憶那段時間的生活,馬化騰極為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至今也沒有改變過。」那時候裝一部電話要4000多元初裝費,幸好馬化騰的姐姐和幾個親戚在電話公司工作,申請了半價安裝。那時馬化騰一出差就要母親幫他管理網站,每次臨出門前都要寫一張字條給母親,告訴母親一旦有網友打電話來說網路不通,就按照字條上的步驟排除故障,確保網路通暢。正是因為如此,馬化騰才有機會出席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BBS站長大會。

馬化騰並沒有在惠多網上找到突破點,那段時間,上班時他是潤迅公司的部門主管,業餘時間,他幾乎全部投入到惠多網深圳站上,辛苦的酬勞是深圳的「馬站」在互聯網上漸有名氣。馬化騰在享受到互聯網樂趣的這一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第一個大腕王志東再次奔赴華爾街,在那裡,王志東誤打誤撞,碰到了給網景做上市的摩根斯坦利銀行,但始終不得要領。

至於馬化騰為何在網路上花費這樣不菲的財力、物力、人力,就要從馬化騰的副業炒股說起。

1992年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年份,那一年,已經88歲的鄧小平離開北京,向南走了走看了看,談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兩天後,他在深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在全部中國人的思想深處掀起了巨大的風暴。他指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而在1992年以後的幾年,股市成為中國經濟的熱點,在深圳,炒股幾乎成為一項全民「運動」,潘虹主演的《股瘋》就反映了這種瘋狂。有人曾如此描述,「有一家公司的樓下就是營業廳,在營業廳看盤的時候還是5塊錢一股,跑到樓上找人買股票時,已經漲到了6塊,下樓時就變成了7塊,一個上午賬面上就多了幾十萬,吃飯都不知道什麼味道,簡直是撿錢。」

在這種狀況下,僅僅工作一年多的馬化騰也加入了炒股大軍。這個對技術有著非常天賦的年輕人發現,有一種安裝在計算機上的板卡能通過網路實時顯示股票的走勢。「別人能做,自己為什麼不能做?」馬化騰和幾個朋友一起分析了市場上已有的各種股票板卡的優缺點,並模仿了相關的產品,開發出風靡一時的股霸卡。

股霸卡讓馬化騰很輕易地發了一筆小財,此後,他在整個圈子中名氣大增,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電腦專家。因為工作的緣故,馬化騰認識的人多半是有些實力的小老闆,馬化騰時不時為這些小老闆編寫一些實用的小程序,這些細水長流的外快,讓他很快就有了一些積蓄,日子過得蠻滋潤。通過股霸卡,馬化騰很快就發現了另一個機遇——炒股,他很快創下了由10萬元炒成70萬元的戰績,進而手頭就有了百萬資金,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而此時,網易的丁磊正流落廣州街頭,還在抱怨「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彈」。

賺到了錢的同時,馬化騰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信息的價值將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也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如何將它轉化成實在的商品價值?「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實用軟體概念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通過開發能夠聯網顯示即時信息的股霸卡,使他認識到了信息的價值,於是將自己的目光開始轉向了互聯網。

這期間,已經小富的馬化騰依然不顯山不露水的待在潤迅,這一待就是五年。他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

1997年,馬化騰接觸到了ICQ並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這使得ICQ在國內的使用雖然也比較廣,但始終不是特別普及,用戶多限於「網蟲」級的高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