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鵝兇猛 騰訊是誰 歪打正著的奇蹟

我們年輕的互聯網英雄在官本位和商本位的博弈中,找准了定位。與傳統的行業相比,這個行業太新了,那種初期不盈利,僅僅為一個理想堅守和堅持,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馬化騰是中國互聯網最早的網民之一,在上大學期間,他就非常沉迷慧多網,那段時期,他結識了很多朋友,後來,這些人大部分都成長為中國互聯網江湖上的大佬,丁磊,求伯君就是在那個時期認識的。那些青蔥歲月,除了年輕,還有著屬於那個年齡階段特有的迷茫。馬化騰有一次提到丁磊時說:「當年和丁磊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還是打工仔,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丁磊後來的成功給了我很大啟發,只要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1998年11月,馬化騰在深圳註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幾個月後,馬化騰和他的同事們開發出了中文界面的即時通訊工具——OICQ。不過這個後來風靡全國,並為騰訊公司創造出巨大財富的聊天工具,當時非常普通,市場上有PICQ、CICQ等中文即時通訊軟體,但都沒有打開市場,用戶也不多。一個看似無意的舉措,讓馬化騰看到了騰訊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199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馬化騰忽然決定,將OICQ軟體掛在網上,供網民們免費下載使用。很快,OICQ就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在大學校園裡風靡一時。然後OICQ又以校園為中心,在白領人群中快速傳播。在1999年11月份出版的第一本網路暢銷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中,描述了一對未曾謀面,卻真心相愛的兩個年輕人的故事,他們認識的契機是網路上一個即時通訊聊天工具OICQ。這本書在大學生和白領中的暢銷對OICQ的下載量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馬化騰的好朋友、6688的總裁王峻濤看來,「OICQ之所以會成為人們喜歡的工具,我想和東方人含蓄的天性有關。大家都喜歡和別人交流,可是都不大習慣當面和陌生人隨意地交流。OICQ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讓所有的人可以躲在電腦後面輕鬆地交談,開創了過去5000年從來沒有的一種交流文化。更重要的是,馬化騰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用他深刻的理解和超凡的直覺,一直在把握這種文化進程中,OICQ需要做出的改進。10年過去,OICQ已經比所有別的電腦即時通訊更適合中國人,更為中國的男女老少習慣、喜歡,成為日常溝通的一個基本工具。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和馬化騰本人一直沒有離開網路有關。」

在某種程度上,騰訊OICQ(後改名為QQ)改變了中國人際交往和信息交流的方式。騰訊也改變了中國人的聯繫和溝通方式,一些不用QQ的人都會被說成是「土」。國際著名商業機構摩根士丹利表示,騰訊QQ已成內地文化現象,QQ號碼已代表內地青年的虛擬身份,其重要性相當於手機號碼及電郵地址。如《第一次親密接觸》開篇描述的那樣,馬化騰也用這種流行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愛情,他說:「對我來說,現在OICQ不是工作,是興趣。我和太太就是通過QQ認識的,不過當時她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就說我是工程師。」

QQ在大學生和白領中的流行,使PICQ、CICQ等競爭對手紛紛敗下陣來。然而,隨著QQ用戶數大量增加,光是每月每台伺服器幾千元錢的託管費,就讓弱小的騰訊公司直不起腰來,更不要說購買新的伺服器了。「網頁、系統集成、程序設計……什麼業務都敢接」,正如馬化騰自己所言,當時的期望很簡單,讓公司活下去。馬化騰和拍檔們為了讓QQ這個小傢伙存活下來,碰到了不少尷尬和困惑。其它項目得來的錢根本養活不了它,銀行借貸似乎更不可能,「用戶數量」不可能成為借貸信用,他們想找一個人投資,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或許很難想像,在不創造任何利潤的時候,馬化騰和他的夥伴們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地投入到一個並不賺錢的業務中去。這在傳統行業是匪夷所思的。

當然,這不僅僅是1999年的馬化騰的困惑,在互聯網領域,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當時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在互聯網領域,你確實很難看得清。這個領域新到連價值規律、商業規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傳統的。」對此,《時代》周刊的主編沃爾特對亞馬遜老闆傑夫·貝索斯的評價,似乎可以拿來作為對這句話的一個詮釋:「他(貝索斯)試圖依靠增長速度,而不是利潤來建構一個公司。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種理念無論是好是壞,無疑都已經改變了1999年的整個經濟模式。」而貝索斯自己談到這點時,含糊而自信:「人們滿懷激情地相信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未來,因此他們也多多少少是帶著這種信仰來投資的。我們確信,一味專註於短期的利潤,肯定是一個大錯誤。與此同時,我們當然也必須關注長期的利潤。」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所有經營互聯網的公司,包括當時鼎鼎大名的YAHOO、亞馬遜等等都好像比賽似的比著虧錢了。也可以明白馬化騰創業初期,窘迫中的堅持。

1999年11月,QQ推出的第十個月,註冊人數已經超過100萬,這是馬化騰從未想到的。也就是在那個月,騰訊公司的賬面上只有1萬多元了,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發不出。在這種窘況下,有人建議馬化騰把這個小有人氣的軟體賣掉,這一次馬化騰選擇了堅持,「再好的項目也如同那張暗藏艱險的藏寶圖,除了努力,沒有人送你去那個地方。」

騰訊最艱苦的一段時間,馬化騰和他的創業團隊在一間簡陋的辦公室里,夜以繼日地干著一些平時根本「不放在眼裡」的活兒。為的只是要賺到一點點錢,再投入QQ這個「無底洞」里去。他們如此辛勞,只是為了讓更多網民把QQ從互聯網上免費下載下來,然後再免費地使用它;但是騰訊公司還要給通訊局交上一筆為數不小的伺服器託管費。

當然,這個過程中,馬化騰有著非同一般的壞運氣和好運氣。他的壞運氣是他想把QQ賣100萬的時候,竟然沒有人接盤;他的好運氣是因為沒有賣掉QQ,才成就了他日後的騰訊帝國夢。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風險投資,不堪重負的馬化騰最終很有可能以60萬元賣掉QQ,但網易獲得風險投資使馬化騰意識到了互聯網還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馬化騰意識到Q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間,「我們決定自己『養』下來」。馬化騰再次走上了四處融資的道路,幾經周折之後,馬化騰找到了美國IDG和香港盈科數碼。2000年年初,這兩家公司決定一共給騰訊投資220萬美元,然後各拿走了20%的股份。

馬化騰不再窘迫的時候,在2000年的胡潤財富的榜單上,王志東、張朝陽、丁磊和吳鷹這些創業者已成為財富新貴,「知本家」、「網路新貴」出爐,與此前的「紅色資本家」、「下海官員」截然不同。他們是如此的年輕,如此的朝氣,而且與「原罪」無關。但在他們還沒來得及喘息的時候,互聯網的冬天來了。在整個蕭瑟的氣氛中,凍死了一批互聯網企業,8848就在那個時候被凍傻了;在那個冬天,新浪抗了下來,等到了春天,王志東卻成了投資方給所有的股東和股民的一個理由,一個犧牲品。新浪、搜狐和網易等幾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隨納斯達克大盤一路狂跌,並且均在5美元以下徘徊經年。而網易因虛假財報被納斯達克停牌、下挫至六、七十美分,搜狐股價在1美元以下連續數日。

從事IT評論多年的方興東見證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談起2000年那場行業災難,他記憶尤為深刻。「新經濟、泡沫、燒錢、圈錢、免費、虧損等等,幾個極其簡單的辭彙,就將成千上萬年輕人的激情和心血蓋棺定論了,也剔除了豐富的內涵,把一場前所未有的新技術革命蒼白地釘在了十字架上。既沒有充分、客觀地反映這場浪潮的積極和消極,也無法體現我們所付出的痛楚和狂喜。」就是在這樣一個行業內巨頭均無法避免困境的時候,馬化騰的境遇更是難上加難。

2001年年初,中國移動公司推出了「移動夢網」服務。移動夢網通過手機代收費的「二八分賬」協議(電信運營商分二成、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分八成)。騰訊當時擁有接近一億的註冊用戶,但卻苦於沒有收費的渠道。騰訊開通了移動QQ業務,發展收費會員,並針對收費會員開展更多的增值服務。一時間,騰訊成了移動夢網的骨幹,好的時候,騰訊佔據了移動夢網內容提供商七成的業務份額。到2001年底,騰訊終於實現了正現金流。

獲救的不僅僅是馬化騰,到2002年下半年,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門戶網站的業績也先後飄紅,其股價也步步高漲。知本英雄們在短暫的告別後,回到了財富俱樂部里。後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騰訊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事實上,馬化騰的勝出雖然具有眾多的偶然性,但也有一些必然性。「他是一個專註的人」,業界如此形容馬化騰。在三五個月熱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