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信賴單純的力量——馬化騰解析--秦朔

騰訊這本書,約我來寫序,他們以為我和馬化騰很熟。但是老實說,我和馬化騰沒有過交往,我有一張他的名片,不過記憶中全無印象。我離任《南風窗》後的繼任者陳菊紅後來去了騰訊網當總編,不過我和她也不熟悉,無論她到《南風窗》還是騰訊,都是個人的機緣造化,和我毫無關係。還有,我也不用QQ,我女兒用。

因此,由我寫序,實在勉為其難。可是又推脫不掉,出版者說:「你和他們不熟悉,這樣更客觀嘛!」

我在網上搜索到的馬化騰的簡歷如下——

籍  貫:廣東潮陽

出生日期:1971年10月

畢業院校:深圳大學

專  業:計算機專業

學  歷:本科

個人經歷:1989.9—1993.7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4—1998.10工程師,潤訊通信發展有限公司

1998.10至今首席執行官,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把這些信息整理一下,我想到了三個詞:深圳、技術、潮汕。

為什麼想到這三個詞?

第一,王石在一篇文章中提過「深圳三馬」,招商銀行的馬蔚華,平安保險的馬明哲,騰訊的馬化騰。

第二,在互聯網領域,技術背景出身的領軍人物也剛好有「三傑」,丁磊,馬化騰,李彥宏。我曾在阿里巴巴辦的「西湖論劍」上親眼看過丁馬二人「惺惺相惜」。

第三,改革開放30年來,以李嘉誠為榜樣,在潮汕商人的興起中(深圳早期1.4萬多個三資企業中,近40%為潮汕人投資),最出名、事業最大的也是三個人,黃光裕,朱孟依,馬化騰。

在中國,如果能對上面這些人的經歷、經驗乃至教訓有所了解和體察,我想可能比任何商學院的教育都更有啟發性。讓我且簡單分享一個心得,就是馬化騰為什麼能夠一直平平安安、專心致志地辦企業?

談到潮汕商人,喜歡經商、敏銳強悍都是題中之意。而更深入的研究則表明,潮汕商人素喜「換出財源」、「現金為王」、「商者無域」三大策略。「換出財源」是指潮汕商人雖門路不同,各走一徑,但總能從廠家以最低價格拿到某種產品,並與另外的潮汕批發商彼此換貨,通過交換,每人手中就有了多種最低價格的產品貨源,對外批發時能佔有更大優勢。「現金為王」自然是指潮汕商人看重現金流,見利必出貨,「百賒不如五個現」,他們絕不會把貨壓在手裡,非要多少利潤才出。「商者無域」是說潮汕商人頭腦靈活,什麼賺錢做什麼,隨時準備變化,靈活適應市場。

善於經商,善於發現機會,善於資源交換,這是潮汕商人的長處;而刻意獲取最低價格,認為什麼都可以交換,哪裡有利潤就往哪裡轉,則是潮汕商人潛伏的弱點。用貿易思維辦企業,往往會陷入急功近利,雖一時有豐厚之利,卻也製造著未來的陷阱。

在馬化騰身上,潮汕商人的短處似乎都不存在。這是為什麼?我想:

第一,他是在深圳這個中國新興企業發展得最好、公司治理最完善的地方辦企業。

第二,他是技術出身,受過大學教育,知道「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的邊界。

第三,互聯網是一個新產業,新模式,它和傳統的管制干預色彩很重的那些產業有天壤之別,基本上能夠免於「官商」、「尋租」一類的處境。

他學了一門好技術,他到了一個好城市,他進了一個比較陽光、清潔、主要依靠技術創新的好產業。中國商界這才有了一個「小馬哥」式的英才。

《第一財經日報》的編委王長春向我介紹馬化騰時說,他是一個沉靜、少語、回答起問題卻絕不拖泥帶水的人,外表清朗文靜,像個「工程師」。十年時間,騰訊以一個以憨憨的企鵝為標識的即時通訊工具開始,已經發展為一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行業龍頭,業務從即時通訊、電信增值、網路遊戲,延伸到在線拍賣、搜索、社交……儼然是一個「互聯網帝國」的雛形。即便遭受金融危機影響,騰訊在香港的股價依然堅挺,近三個月還有15%的漲幅,相比或明或暗的競爭對手,其表現可圈可點。

業界曾廣為流傳一幅「互聯網全球勢力圖」,模仿的是一幅世界地圖,圖上密密麻麻地標註了眾多至今仍活躍在不同的網路領域,富有引領性和開創性的互聯網公司。其中有微軟、Google、雅虎這樣的「老巨人」,也有Facebook、Youtube、Myspace這樣的「小巨人」,中國內地唯一一個入圍並佔據了地圖中央地帶的就是騰訊。

這樣的劃分,不免帶有一定隨意性,但多少說明了騰訊無論是在網路技術創新,還是應用創新上,其影響力都已經逐漸超越了中國本土,擴散到更開闊的地界。

當然我們知道,騰訊的發展也經歷了多次「柳暗花明」,甚至差點在2000年納斯達克網路股泡沫破裂之時,將公司整個控制權易手,當時開價據說僅是100萬美元。即便是最後IDG和當時「小超人」李澤楷控制的盈科數碼聯手,作為風投入股總共40%,緩解了生存危機,對整個公司方向的掌控和博弈,馬化騰也始終未能高枕無憂。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當年盈科急於出手手中的20%股權,最後以1000多萬美元賣給了南非的媒體巨頭MIH,馬化騰就不是很滿意。他本來想找一個更熟悉亞洲市場、更能為公司帶來整合價值的大股東。

在多個公開場合,馬化騰回應關於他成功的秘訣時,用的大都是「慢」、「專註」、「耐心」、「謹慎」、「注重技術」等辭彙。這聽上去平淡無奇。但只要想想其大學畢業最初的想法,就是想到如今林立於各大城市的電腦城「攢機子」,你就會明白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有這樣一類人,儘管起初並沒有高遠志向,一開始也不是想得很清晰到底要做成一番什麼事業,但他就是一門心思想創業,並始終保持對機會的敏銳和抓取,同時始終對偏離的誘惑保持警醒。最後再加上那麼一點點運氣,一個耳目一新的「創業家」,就這樣樹立在更多大大小小有志於創業的人的面前。

「如果目標是經濟增長,則真正重要的就是創新型企業家。」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Baumol)在研究了寡頭型、國家導向型、大企業型、企業家型四種經濟形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我堅信,企業家經濟、企業家精神,是中國經濟的真正希望。那些簡單的、專註的、進取的、沒有什麼特殊背景的企業家,代表著中國商業的未來。

我喜歡和推崇單純的力量,它是公司治理意義上的對「真」的追求,是對利益相關者負責的「善」的追求,是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產品和服務的「美」的追求。

我期待中國出現越來越多真、善、美的企業家,期待在他們身上看到「單純」這種真正的力量,持久的力量,我也期待「小馬哥」繼續帶給我們關於這種力量的信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