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編 抗日戰爭時期及勝利後 國共兩黨和談中的孫科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子,也是國民黨的元老。我和他很熟悉,多次見面,他還請我在他家吃過飯。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兩黨和談時,我作為民盟代表參加,同孫科接觸很多。

國共兩黨談判中,孫科是國民黨方面的首席代表,代表有張群、邵力子等,軍事方面的代表是張治中先生。共產黨方面的代表,以周恩來為首,還有陸定一、王若飛、李維漢等同志。民盟方面的代表共九個人,有沈鈞儒、黃炎培、羅隆基、張君勱,還有我等。大家推我為秘書長,實際上我是民盟的首席代表。當時,各方派出的代表人數有多有少,但是不論各方代表多少,只有一個表決權。

孫科是國民黨方面的首席代表,是代表國民黨蔣介石參加國共兩黨談判的,但是他在談判中有私心,他不是站在蔣介石國民黨的立場上進行談判,而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場上。他有什麼私心呢?說起來是一個很可笑的私心,這就是他想奪國民黨的大權,出賣蔣介石。怎麼一個奪法呢?在制定憲法草案時,他想搞成一個英國式的憲政。英國憲法規定,英王是國家元首,但是是無權的;首相是政府首腦,掌握實權。英國憲法還規定,立法權在眾議院,內閣由眾議院產生,內閣是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行使行政權,內閣閣員不放棄眾議院議員的身份。眾議院對內閣不信任,可以推翻內閣;內閣可以解散眾議院,訴之於民意,舉行大選。孫科在制定憲法草案時,要完全套英國憲法,想把蔣介石擺在英王的地位——無權的地位,他當首相,掌握實權。

完全照搬英國憲法,不是孫科的發明,是張君勱的發明。張君勱設計的方案,表面上是孫中山先生的五院制,設立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實際上內容不同了,把立法院搞成英國的眾議院、行政院,形成英國式內閣。總統相當英國女王,行政院長相當英國首相。

張君勱這個套英國憲法的策劃,得到孫科的支持。孫科私下安排,他將來是行政院長,當英國式的首相或日本式的首相,把蔣介石推尊為大總統,實際上是英王。美國代表馬歇爾認為,這種憲政符合西方式政治,覺得很好,完全贊成。中國共產黨方面,周恩來完全同意,因為中共方面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的政治獨裁和一黨制。參加政協的絕大多數人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都認為就像歐美這個樣子吧,沒有別的路可走。

我認為,這個辦法不行,行不通,也要不得。民盟方面,不僅民盟方面,參加和談的所有人當中,也只有我一個人這樣認識。為什麼說行不通,要不得呢?歐美式的憲政,是多黨制,至少兩黨,互相承認,互相競爭,你上我下,我上你下,不是一黨獨霸的政治局面。我認為這不合中國的需要,絕對不合中國的需要。因為中國太落後,特別是物質文明和經濟建設方面,大大落後於歐美,急切需要的是搞物質建設,搞經濟建設,搞生產,加快速度,急起直追歐美。物質方面的這個不足,不補上不行,否則中國始終是一個軟弱的國家。這個任務是第一位的任務。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政局,執行一個長期連續不變的方針政策。像英美那樣,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倒來倒去,政策變來變去,在中國不行。那種做法是沒有眼光的,可以說是不懂事的。這些話當時在兩黨和談時沒有說,因為大家都不會聽得進去。後來,我去延安說了。

國民黨代表團中,邵力子先生為人厚道,張群是蔣介石的人。孫科是首席代表,邵力子、張群當時沒辦法,拗不過孫科。他們就把協議送給蔣介石,擺在蔣介石的辦公桌上,想讓蔣介石看了不同意,加以反對。但是,那時蔣介石目空一切,根本看不起政協,沒把政協放在眼裡,政協通過的協議,他根本不看。蔣介石不看,不阻止,正合孫科的意。孫科就按他的辦法進行。

政協就要閉幕了,蔣介石才看文件,一看不對了,就把邵力子找去。國民黨里的親蔣派谷正綱、張道藩等人大哭大鬧,說我們黨完了,被孫科出賣了。蔣介石安撫說:「我自有道理!」孫科這個人糊塗,蔣介石哪裡會受他的騙。

孫科本來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蔣介石一出面,下面的人一鬧,他沒法兒了,就拉著邵力子去見周恩來。他哀求說,通過的協議要改,不改不得了。周恩來對張君勱說:「看來要改!」因為當時是政治協商,一切協議都要各方一致同意才算通過,有一方不同意便行不通。張君勱說:「國共兩黨為主,我們沒有什麼,你看著辦。」後來,把憲法草案十二條大大地修改了。修改的地方有:

一、取消立法院不信任投票可以推倒行政院的條文。

二、把各省得制定省憲的規定,改為各省得制定自治法規。中共方面作了很大的讓步。各省得制定省憲,這是中共方面的意見。因為當時中共方面認為,中共要奪取全國政權不容易,但是可以奪得幾個省。省可以制憲,中共就可以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制定在自己奪取的省的省憲中。

三、修改了關於國民大會的一些規定。張君勱原來的辦法是,通過公民投票的辦法,公民行使創製權、複決權、否決權等四權,不必召開有形的國民大會。他這個辦法是根據孫中山先生的一段話,大意是人民有四權,以公民投票的方式行使四權。修改後規定,要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產生國家行政人員。

還有一些地方也作了改動,記不清了。

1946年1月31日,政協閉幕了。閉幕那天,蔣介石出席了,五項協議正式簽字。閉幕以後,蔣介石還宴請了出席會議的各方面代表。

在政協閉幕以前,周恩來到國府路三百號民盟總部來看望我們。他對我們說:「看現在的情況,買賣可以成交了。」意思是說,同國民黨的協議可以達成了。我們表示,主要是國共兩大黨,國共兩黨認為可以成交,就可沒有問題了。

當時,周恩來準備離重慶回延安彙報。從延安返重慶後,參加閉幕式,在協議上簽字。這天,我交給周恩來一封信,信沒有封口,我讓他把信帶給毛澤東。周沒有看信,把信裝進大衣口袋裡。我給毛澤東的信中說,看樣子政治協商完成了,取得了協議。會議成功了,要組織聯合政府,在聯合政府籌備下,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根據憲法建設國家。我說,我不參加聯合政府,我要站在政府之外,發表我的言論。我認為,根據協議搞的憲法草案在中國行不通。我這個想法當時沒有人同意,都聽不進去,所以我表示,要到延安去,同中共領導人面談,闡述我的見解。

就在這年的3月間,我到延安去了。我對毛澤東說,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方案,組織政府,制定憲法等這一套,頂多一年,再多兩年,甚至三年,最終是行不通的,非另走路不可。我對毛澤東說,不要只是我們兩個人談,請你邀請中共方面十個要人一起來談。第二天,毛澤東請來了十個人,中共中央的主要負責人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都參加了。我向大家談了我的看法,我說,政協的結論,按外國憲法一套在中國行不通,不合中國的需要。我也談了前面說過的,為什麼在中國行不通,要不得的道理。大家都認真地聽,沒有人插話。毛澤東聽得也很認真,不過他不是老坐著,經常是一邊走一邊聽。任弼時聽出我說的意思,他說:「你是說蔣介石下台或蔣介石死以後嗎?」我點點頭。當時,蔣介石兵多裝備好,掌握著全國政權,又有美國支持,誰也沒有料到蔣介石那麼快就會被趕出大陸。在那時看,蔣介石不死,不倒,最多是南北朝的局面,不可能出現旁的局面。

再說孫科,孫科在政協時搞了一個小陰謀,想當中國的首相,沒有當成。還都以後,即首都由重慶遷回南京以後,孫科當了立法院院長。孫科經常住在上海。立法院有一個立法委員,名叫孫書元,江蘇人,也住在上海。我們民盟的許多人也常住上海。孫科派孫書元去見張君勱,孫書元對張君勱說:「孫先生讓我對你們講,他同你們實在是一個立場。」所謂一個立場,就是說都不滿意蔣介石的政治獨裁,可以裡應外合,他(孫科)在裡面,我們在外面,一塊抵制蔣介石。這時,民主黨派方面有不少人相信孫科裡應外合的話。

不久,我們得到一個消息,給我們透露這個消息的是王葆真,王是河北保定人,後來活了九十八歲,是老國民黨黨員。他告訴我們說,你們不要相信孫科,他已被蔣介石收買了,蔣介石把副總統許給了孫科,孫科不需要你們了。我們一了解,果然是這樣,蔣介石推選孫科當副總統。後來,只是因為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李宗仁當上了副總統。孫科沒有當成副總統,當了一個短時期的行政院院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