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抗日戰爭時期之前 民國初年的見聞雜記

清末我在順天中學讀書時,即與同班同學甄亮甫(元熙)等參加革命運動。清廷退位,拋棄暴力,改業宣傳,創辦《民國報》於天津(嗣後移北京),我任外勤記者,往來京津間,出入於國務院臨時參議院以及各黨派總部從事採訪,所見所聞可資記錄者甚多。茲隨筆寫出一些如次——

1912年,袁世凱到臨時參議院作為臨時大總統宣誓就職之日,我在樓上記者旁聽席。袁就職誓詞宣讀,純用其河南地方音調。誓詞不長,旋即由議長林森引導走出議場,將在一廣闊場地同全體議員(約百人左右)照相。此時我適亦走出議場,站在一穿行路上,面向廣場瞻望。出我不意,袁即從我身右側走過,其身量似若短於我者,而寬闊過於我,頭髮斑白,既不蓄鬚,亦不修面,著軍人舊服裝,殊欠整潔,顯然蔑視此一重大典禮。

我看到政府各部總長均著西式大禮服,先候立於照相場中。陸軍總長段祺瑞軍裝整齊,神態嚴肅,則顯然鄭重其事者。後來袁賊公然叛國稱帝,其左右親信堅決反對於事先者二人,段其一,另一人則為張一麐。張原為機要局局長,即被調教育總長,由近而疏。段芝貴、雷震春等軍人曾宴請張,威脅其勿得反對帝制,張不為所動,堅決反對。段之反對最力,堅辭陸軍總長,不得請,即稱病離職,去西山閉門休養。及帝制撤銷(1916年),西南猶不肯罷兵。袁病重自知不起,乃交出政柄於段手,正為段不附和袁之稱帝。於是政事堂改回國務院,段為國務總理。同時北洋軍人勢力又不可侮,西南各省顧全大局,遂同意於黎、段下組成南北統一內閣。其後漸漸發展出府(總統府)院(國務院)之爭時,黎倚重西南以抗段,亦不得不然之勢也。

黎、段之間初無不和情事,其卒演為府院之爭者,始不過府秘書長丁世嶧(佛言)、院秘書長徐樹錚(又錚)兩人鬥氣而已。徐之為人橫霸弄權,而段又一意信任之,恣其所為。丁素有山東大漢之稱(丁身量高大,且有長髯),不能相讓,且黎左右又有哈漢章、饒漢祥等鄂省人士出謀劃策,馴致黎、段相惡,政局頓翻矣。張勳領兵入京,擁宣統廢帝復辟之一幕即由此引出來。

復辟之一幕(1917年)系在一後半夜即黎明時進行。先兩年張勳在宣武門大街路東建有江西會館,館中有大演劇場。張特於是日(1917年7月1日)大宴賓客、演劇。張於演劇正熱鬧時,忽爾抽身退出,進入清宮而行復辟焉。此事當然是早有安排布置,故爾天明後官吏著舊衣冠入賀者紛紛。康有為、沈曾植等且從遠道趕來參加,不誤時機(當時有上諭發表康為「弼德院院長」)。

張勳原於清末駐軍南京,辛亥革命被迫北撤,止於徐州,所部士兵蓄髮辮,不改清制,其意不承認民國,殆不可掩。既與皖督倪嗣沖等聯絡一氣,屢次通電指摘中央,及黎以抗段之故而竟許其領兵入京,以致黎自己傾覆,幾乎亦敗壞國家大事。此時幸賴段於馬廠誓師聲討張勳,一舉而撲滅辮兵,蓋當時馬廠駐有李長泰一師軍隊,段偕同梁啟超馳入其軍中,率以西進抵京也。於是康、梁師徒二人在現實政治上遂爾一時敵對起來。

敘事至此,頓然回憶及民國十三年(1924年)我曾親見梁任公為慶祝康壽而撰寫祝壽序文於四條屏幅之情景,屏幅先經裝裱區劃字格而後填寫之。其時康似是寓居青島,而任公方講學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因我不時造訪請教,故此偶爾相值也。觀於此事則康、梁師徒間已恢複情誼,是蓋出於任公忠厚念舊之情,康之為人無足取也(康之為人行事愈到後來愈惡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