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兜離之浦民俗史

在奔赴鳥坯島前日的那個下午,由於要去潮鳥鎮,刀城言耶不得不從地處內陸的中鳥鎮出發,坐著機動小三輪一路顛簸,向兜離之浦的「十見所」進發。

經受了通宵乘車的辛勞之後,大清早言耶在赤夜馬站順利地下車,轉乘公共汽車到了中鳥鎮。隨即被告知,再往前已無交通工具,諷剌的是,還有人指點他說,最便捷的方案就是去那星星點點坐落在沿海地帶的漁村,請漁夫駕船送他去潮鳥鎮,然而去漁村必須先回赤夜馬。這樣一來,他今天就不可能拜訪潮鳥鎮的下宮德朗家了。

(真傷腦筋……明天抵達潮鳥鎮也能趕上鳥坯島的儀式,但總想事先盡量多了解一點相關知識。)

也許是他那窮途末路的慘狀讓人實在是看不過眼吧,就在中鳥鎮的公共汽車站不遠處,有個男人親切地表示可以捎他一程。原來在名為「十見所」的兜離之浦大高台附近會定期開辦市集。男人自稱是生意人,正要送貨趕集,只要言耶不嫌狹小的副駕駛席太憋屈,大可上車同行。喜出望外的言耶當然二話沒說就接受了這一建議。

途中言耶詢問種種趣事,對方答說市集基本上進行的是物物交換,簡而言之,就是海產品和內陸產品交換的場所。前者自然以魚蝦類為主,後者則以肉類為中心。還有,在這窮鄉僻壤,日用品似乎也頗有市場。從中鳥鎮出貨需要開車,所以大多是男性。相映成趣的是,從潮鳥鎮來的卻都是女性,男人都得出海打魚,因此也算理所當然吧。不過,連公共汽車都不通的地方,女人究竟怎樣把貨物運過來呢?言耶覺得這真是不可思議至極。直言請教鄰座的男人,對方卻笑而不答,只說到了目的地,他自會恍然大悟。

不久到了山麓。山麓上開墾了蔚為壯觀的梯田。仰望著象徵「十見所」的大松樹,機動小三輪在曲折的山路上穿梭於梯田之間,艱難爬坡。由於坡度太陡,不能直線前迸,而蛇行會糟蹋梯田中的莊稼,所以只能這樣繞圈子。因而眼睜睜看著目的地的標誌卻老也近前不得,感覺十分奇妙。

一路上,言耶真的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要求下車推行。機動小三輪的爬坡狀態就是這樣艱難,這樣不可靠。也正是因此,明明車窗開著卻沒有一絲風,熱得叫人苦不堪言。好笑的是,就像徒步攀登一樣,不一會兒他就汗流浹背了。即便如此,坡道也好歹算是到了盡頭,越過大松樹的一剎那,前方豁然開朗,瀨戶內海盡收眼底。

「哇……」

言耶情不自禁發出了感嘆聲。但這並非因為眼前那波瀾壯闊的海平面,而是因為那海水在無數島嶼間蕩漾,構成了一幅堪比袖珍山水的美景;是因為他即刻產生了自相矛盾的感慨——置身大自然卻感到了一種人工之美。

車在開辦市集的狹窄平地上停了下來,言耶再三表示謝意後,邁步走向自然造就的「盆景」。

這一回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潮鳥鎮民居。在「十見所」延向海岸線的陡峭斜面上,鱗次櫛比的街道連綿不絕,漁村特有的石置屋頂一覽無餘。當然,言耶迄今為止拜訪過的農村中,用石塊壓住杉樹皮和木板屋頂的民家很常見,不過,這裡的石塊數量可不一般。為了抵禦強勁的海風,漁村的家家戶戶都把大量石塊擱置在屋頂上,密集度和數量都異乎尋常。

(了不起的景觀……)

為眼前的景觀神魂顛倒的言耶,突然意識到了人類的存在。視線移向下鎮而去的小路,一瞬間,他先前還在車上納悶的女人們的運貨方式,就映入了眼帘。

(是這樣啊,頂在頭上啊。)

由下方向上款款而來的所有女性,都頭頂籮筐,步態自如。

把麥桿編製的輪狀或圓形的大笸頂在頭上,裡面擱著裝有貨物的筐或桶,靠這種步行運貨方式,不僅在狹窄的小路上能輕鬆走動,還有可以自由使用雙手的優點。此情此景,言耶在日本各地都見過。其中有一種形式只見於伊豆七島,他們使用名為「翹天平」 的天平,在彎棒的兩端吊著筐。又有「前頭部搬運法」,把系著竹管的帶狀繩索掛在前頭部,這是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伊豆諸島、奄美諸島和沖繩本島的部分地區特有的形式。特別在阿伊努,還有遇到熊時能迅速扔掉貨物逃跑的意外用途呢。勞動中真是蘊涵著豐富的生活智慧。

言耶想等一列人走過再起步,但她們的隊伍連綿不絕,而且每個人都用好奇的眼光盯著他看,隊伍的行進越來越僵滯,迫不得已,他只能從她們中間穿行而下。

他和她們在這髙嶺的邊緣陷人僵滯狀態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在極易成為港口的海灣斜面上繁榮起來的漁村中,只有小巷似的窄道可以通行,人們交錯而過時必須互相謙讓。不過漁村的這種形態,會讓居住在此的人們自然而然地親密起來,加強這種共同體的關係。因為和鄰居家挨得緊,跨出玄關一步就是對面的人家,也就無法自命清髙啦。步行的時候不打招呼就不可能前進,轉眼間就會和誰在這裡那裡聊上,優雅的踱步是沒指望的。第二個理由嘛,一定是言耶不但人看起來陌生,還穿著感覺特別奇異的牛仔褲。

昭和三十年(1955年)的日本,牛仔褲雖已上市,但畢竟只是二手貨,直到兩年後才有衣料進口方面的解禁。好不容易允許自由進口衣料了,適合日本人體形的牛仔褲在國內生產則又過了六年之久,而且幾乎局限在大都市。潮鳥鎮的人們感到驚異也不稀奇。在中鳥鎮讓言耶搭車到這裡來的男人,儘管沒有開口問,但言耶也能感覺到他對自己非常好奇。

(本來就是顯眼的陌生人,還穿得這麼怪,所以引人側目也沒辦法吧。)

為了收集怪談而四處奔走的言耶,自己都這麼想。不過,自從偶然接觸到合身的牛仔褲,了解其靈便性之後,就知道現在不管穿什麼,都不會像牛仔褲那樣讓他滿意了。奔走之所中,也有最好別太引人注目的地方,言耶雖對此心知肚明,卻還是難以割捨他的牛仔褲。

讓人懷疑永無止境向市場進發的女性隊列,終於全都過去了。言耶走下裸露出山體表面的斜坡,步入潮鳥鎮的一瞬間,就曝光在更為強烈的好奇視線中。不過其中並無排斥異鄉人的意味。人們反而親切地湊近前來,直率地和他攀談。一得知他是來拜訪鎮長下宮德朗,就爭先恐後地給他指路。言耶最大的煩惱,還不如說是被這些好心人阻礙了行程,不知如何前進才好。

諷刺的是,雖然陸陸續續有人指點,言耶還是找不到正確的途徑。因為在斜坡上密密麻麻、鱗次櫛比的民居之間,那些小巷似的窄道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迷宮。而且道路還急升急落,讓他感到自己簡直像在一個立體迷宮裡奮進。這當然不是有人故意建造的,只是為了儘可能有效地利用土地不得不這樣罷了。在這裡頭頂搬運法如此盛行,也理所當然。

這樣的街區決不是潮鳥鎮獨有的特徵。「沖」,就是指遠離附近漁場的海域;「津」是指船起航和歸航的港口;「濱」是指鹽灘類的廣闊砂濱;而相對的,「浦」就是指海灣內側的那片沿海土地,以及居住在那裡的漁民的村落。而被稱為「浦」的地方,無論是從海邊至內陸的遼闊土地,還是臨近山野的險峻地區,都是這個海灣的居民別無選擇建造家園的場所。換言之,這種密集形態是自然形成的。

民俗學者瀨川清子,在參加了昭和十二年(1937年)至十四年(1939年)間由柳田國男進行的漁村生活調查後,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著成《販女》一書。關於坐落在大分縣臼杵灣深處的漁村,她在書里寫道:「家家戶戶之間的窄道,不過三尺寬,蜿蜒曲折勝似迷宮。迷失其間的我徒勞地兜兜轉轉,無法確認自己的位置也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這不正是言耶此刻的真實寫照嗎?

而那些建造在街區各處要道上的厚重石垣,還進一步加重了言耶的迷失感。令人頭痛的石垣,是為了守護街區,抵禦颱風季節洶湧而來的海水和強風才建造的,可看上去就像遺迹或墳墓。因為從各家各戶之間的狹窄小巷一冒頭,就會看到這樣的石垣堵在眼前,言耶順理成章地產生了被封閉的感覺。

(走這邊,對嗎……)

逢人就問路的言耶一邊走,一邊突發奇想。假如這裡沒有一個人——他情不自禁地設想著整個街區都已荒廢的景象。說起來有點對不住這裡的居民,不過,他確實立刻就感到了難以言喻的恐怖。恐怕正是因為切身體會到了人們的生活氣息,這鱗次櫛比、由石垣守護的街區風景,才會給人以感受出生機勃勃的印象吧。但要是變成無人地帶,這裡就只剩怪異而突出的街區形態,彷彿身陷此間就會永遠彷徨無措一般,淡淡的不祥感會頓時蕩漾而起。於是,一直充斥於窄巷和石階的悶熱暑氣,也當即化為了惡寒。言耶不知不覺就在腦海中幻想起自己在空無一人的潮鳥鎮,無休止地走下去的情景,就像在白日夢中迷失了一般,陷入了奇妙異常的氛圍。

萬幸的是,在狹窄的石階中段,出現了一棟古老的木質建築。掛在門口的那塊「海部旅館」的招牌,躍入言耶的眼帘,他總算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