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諸夏聯盟 第二章 朕相信他們

咸陽,皇宮之內,某次小朝會之上。

宮殿之中一共也就十三個人,還包括了嬴政、東君、扶蘇三人,如果去掉他們仨其餘的大臣們不過十人之數。

「就是這樣,數據顯示,如今的這條單純的征服之路已經走不通了。」

至於數據是哪裡來的,當然是雲燁精心收集、計算出來的。

普通人當然做不到根據一些數據,直接推算出帝國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大數學家不一樣,他們不是一般人。

所以雲燁在接受呂不韋的建議之後,便動員親朋好友,動員其他大數學家,組建了這麼一個課題。

最終通過大量的數據,通過建立模型,通過新的公式,證明了呂不韋關於未來帝國發展的推測。

至於雲燁在這個過程中,一不小心發明了一個新的數學分支,太學生們的學習內容又多了一本數學教材的小事,就沒必要在這裡說出來了。

韓非子裝模作樣的檢查了一遍,認真的點了點頭,這事兒他早就知道了,雲燁也從沒有瞞過他。甚至不僅僅是韓非子,在座的其他人也早就知道這事兒了。

「早在兩千年前,帝國便已經是地級中期的世界,如今距離地級後期,大約還需要三千年時光,距離天級世界,可謂是遙遙無期。甚至隨著帝國的發展,帝國和天庭的相似程度也會越來越高,這就是道路的影響。」

弱者面對強者,如果彼此道路類似,那麼肯定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強者影響,甚至許多時候都會主動的和強者靠攏,這幾乎是天性,很難改變。

「實際上到了帝國如今的程度,單純的征服效果越來越差,老夫也越來越能理解,為何天庭從來都不在乎玄級、黃級世界。」

「對於如今的帝國而言,文明本身反而是最重要的。然而當帝國征服一個異世界的時候,往往會按照帝國本土來改造此方世界,結果便是,我們收穫了一個世界,收穫了大量的物資,收穫了許多世界之力,然而最想要的文明、思想卻少之又少。」

當大秦征服某個世界的時候,經歷一番改造之後,對方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文明特性,成了另一個大秦。

這種行為對帝國本身而言,好處不大。

「真仙需要的是文明,需要的是不同的文明。世界也是如此,帝國更是如此。如果強力征服,帝國所能收穫的不過是一個又一個新的大秦,效率太低。」

「對於那些被征服的世界而言,帝國本身又太過強大,即使帝國不刻意影響它們,它們也會慢慢的向著帝國靠攏,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直接派兵干涉,征服,那麼其他世界會變成第二個大秦。文明多樣性,徹底失效,對帝國不過是雞肋。

直接派兵干涉,哪怕不征服,帝國所留下的一切,也會被被本地人瘋狂研究、學習,說不定隨著時間的發展,就會變成第二個大秦。文明多樣性仍然有很大的可能,直接死掉。

可是當一個文明連本身特性都無法保持的時候,對帝國也就沒啥好處了。

至於資源本身,研究虛空之氣就夠了!

「所以在老夫看來,帝國應該做出改變。如果能夠在保持其他文明本身特性的基礎上,使之秦化,那才是最新鮮最可口的美味。如此,帝國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取他們的文明成果。」

「什麼是文明多樣性?如果參考物質世界的史書,那麼秦之法治、耕戰,漢之良家子、世家,唐之府兵、節度使,宋之科舉、文士……這些都可以說是某個朝代的精華、特色。」

「當帝國知曉它們的發展過程之後,便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文明多樣性,然而帝國如今的做法,卻是在毀滅一個又一個文明本身的特性。」

呂不韋的某些話不過是在詭辯,但是嬴政卻沒有拆穿他的打算,其他人也沒有這個想法。

因為呂不韋說的都是真的,對於帝國而言,黃級世界確實是負擔,甚至是玄級世界,帝國也不像從前那麼在乎了。

帝國如今去了其他世界,已經不再是掠奪,而是送溫暖送文明。原本的黃級世界,生產力會迅速提升,玄級世界也是如此,可是帝國的回報率卻越來越低。

「那麼秦化的關鍵是什麼?」韓非子忽然問道。

什麼才叫秦化?

如何在保證其他文明本身特性不變的情況下秦化?

這個度又該如何保持?

干涉的多了,其他文明會過度秦化,甚至是變成第二個大秦,這不是帝國想要的。

干涉的少了,屁用沒有,甚至直接失敗,一點影響都沒有,這依然不是帝國想要的。

如果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精神文明形態,那麼可以借鑒的內容,可以學習的內容也會少之又少。

彼此有相似的有不同的,這樣的文明才是最好的借鑒學習對象。

「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帝國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帝國最重要的是哪個環節?帝國最在乎的又是什麼?」

「是秦法嗎?是秦法之下,陛下之下,人人平等嗎?」說到這裡,呂不韋就看向了商鞅。

商鞅乃是秦法的締造者,也是當年主持變法的人,說上一句大秦國父也不算太過誇張。

聽到這個問題,商鞅直接就搖了搖頭:「秦法是帝國核心,也是帝國的根基,一直以來,帝國秉承著秦法二字,才有了今日的輝煌,那些穿越者、精怪們才會發自內心的認可帝國,才會真的把自己當做秦人。但是,帝國的核心卻遠不是秦法二字所能概括的。」

這一點雲燁表示贊同。

肖遙表示贊同。

黑虎、青羊三兄弟表示贊同。

「那麼是共贏嗎?」說到這裡,呂不韋便看向了韓非子。

韓非子雖然不是正宗的大秦人出身,可是帝國並不在乎這個,呂不韋也不是秦人出身,商鞅也不是秦人出身,范雎也不是秦人出身,張儀一樣不是秦人出身,可是他們不都做到了大秦丞相的位置。

「共贏也是帝國核心的一部分,帝國捨得分享利益,所以一直以來,吸引了許多天庭的神仙,他們降下化身、投胎轉世,加入了帝國的圖書館、實驗室,做出了許多貢獻。」

「還有很多天才,他們之所以前赴後繼的做研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可以獲取足夠多的好處。一旦研究成功,沒有人會貪墨他們的功勞,也沒有論文抄襲、導師貪功等一系列齷蹉之事。這些都和共贏分不開,他們獲取功名利祿,帝國則是大踏步的前進。」

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個真正的天才,所能起到的作用頂的上十萬個、百萬個普通人,雖然這話說出去會讓普通人傷心,但這就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大實話!

普通人還能幹啥?

帝國各種人工智慧、黃巾力士的技術即使說不上登峰造極,但是取代九成九的普通人,還是可以的。

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還能做什麼?

甚至曾經一度有極端的學者提出了人口清洗計畫,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讓普通人買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最終讓普通人絕種,讓世界上只剩下天才。

不過這個計畫還沒被送到嬴政面前就被其他人駁回了。

「是公平嗎?」這一刻呂不韋看向了尉繚子。

雖然今年已經是始皇三千年了,可尉繚子仍舊坐在丞相之位上,雖然帝國的副丞相已經有好幾位了,但是丞相卻一直是他本人。嬴政對他的信任,也絲毫未減。

哪怕是呂不韋這樣的老人,商鞅、張儀、范雎這種從歷史長河中爬出來的老人,也沒有對他造成絲毫影響。

「是!老夫可以肯定地說,公平一定是帝國核心,至少是核心之一。當年的商鞅前輩的秦法是公平,秦法之前,普通百姓上進無門。秦法改革之後,軍功爵制度出現,且耕且戰,將士們有了第一條公平的上進之路。」

「同樣是戰爭,在大秦將士們聞戰則喜,在六國士兵們打了勝仗也無法獲取太多好處,還容易被貪墨軍功。久而久之,差距就出現了。」

「後來老夫任帝國丞相,在陛下的指導下開始改革,改革的核心之一,仍舊是公平。哪怕是今天,公平二字也影響著整個大秦。」

「對於學生們而言,分數、考試是公平的,哪怕是面試、實戰也都會被一一記錄下來,旦有疑惑,便可一次次的查詢。帝國數次針對舞弊,求的不過就是一個公平。」

「對於官員們而言,公平就是賞罰分明。帝國內部,一直在強調,命令準確,就是為了防止有功勞都是上司的,有錯誤都是屬下的這種消極情況。」

「對於帝國國人而言,公平就是可以享受到最先進的教育、可以享受帝國進步所帶來的種種福利。」

「是自強不息嗎?」

「是……」

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慢慢的眾人心中就產生了一個輪廓,一個模糊而又準確的輪廓。

「虛空廣大,無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