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聊齋天傾之禍 第九章 或可謂之仙秦

「老臣閱讀過物質世界華夏的歷史,自秦朝以後,諸夏就一直在原地打轉,並無根本性變化,以至於到了近現代之時,還成了東亞病夫,隨便一個歐洲小國都能欺負一下,都能簽訂不平等條約。」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多,有君王的責任也有大臣的責任。君王自私自利,總想著自家的天下可以萬世傳承,所以他們潛移默化的削弱諸夏武力,從精神到物質上進行閹割。」

「如果說先秦戰國年間,百姓們都是虎狼,那麼宋明之時百姓就只是豬狗,而清朝之時,就只是兔子了。一代代的閹割下來,百姓們血性越來越弱,統治起來也越來越容易。」

「如果沒有外敵的話,這樣的百姓當然是最受統治者歡迎的。再加上幹啥啥不行,維穩第一名的儒教,諸夏衰落也就可以預見了。」

「而如今帝國的目標是諸天萬界,雖然陛下也是雄主,高層也都和陛下一心,但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

「底層官僚、中層官員,他們素質不夠,他們不懂道法之妙……」

當年的儒生們不學數學不懂算賬,所以他們就把懂數學會算賬的商人貶低成低賤之人。

儒生們不會種地,不懂的什麼時候種什麼,也不懂的改良工具總結種地方法,不過好在他們腦子還沒有徹底變成漿糊,所以他們嘴上還是很重視農業的,儘管實際操作和二傻子沒啥區別。

很少有儒生主動提出,要編撰一部農業方面的百科全書。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

他們中沒有真正的聰明人?

肯定是有的!

但是心思根本就沒往這方面想,寫了齊民要術的賈思勰厲不厲害?很厲害!齊民要術這本書也很不錯,可是誰又知道,他是在卸任太守之後才開始編撰這本書的!

而這也是商鞅最擔心的,嬴政實力強嗎?很強!尉繚子、李斯等人實力強嗎?也很強。

高層和嬴政對於道法、修鍊、武功等方面,有著足夠的認知,可是中層、底層呢?

「九重天悟道雖好,可是帝國進步的實在是太快了!」

說到這裡,商鞅就伸出右手開始比劃:「陛下登基的那一年,大秦和六國並無差別,百姓們一天吃兩頓稀飯。農忙的時候,才捨得吃一頓乾飯。」

「始皇元年的時候,關中就做到了一天三頓乾飯。即使是六國,也可以做到只要勤勞肯干就餓不死,放到其他朝代,這已經是當之無愧的盛世了。」

「始皇三十年的時候,全民讀書就徹底實現,今年是始皇七十五年,全民習武的小目標也達到了。」

「可是陛下沒有發現這一切都太快了嗎?陛下的修為從宗師變成如今的真仙,前後還不到一百年!尉繚子、李斯等人,如今也都是天人強者,高層還跟得上陛下前進的腳步,可是中層、底層卻還在努力追逐陛下前進的腳步。」

「最後就是制度方面的問題了,帝國已經開始朝著仙朝邁進,可是制度、思想、許多方面的措施,卻還停留在凡人階段。」

「丞相、廷尉、御史大夫各個部門不能說不好,站在凡人的角度自然是盡善盡美,可如果以仙人的視角觀看呢?」

沒有一個仙朝的自覺!

實力上去了,思想、文化、制度卻顯得有些落後!

光顧著讓百姓們吃飽吃好讀書習武,可思想教育卻還停留在封建或者工業時代,商鞅這麼一說,嬴政就想明白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該怎麼辦呢?

大秦之前的制度,是以現代社會為藍本,吸取古今中外的各個朝代的歷史為教訓,本以為可以堅持很久,可誰能想到才短短几十年,制度就又出了問題。

「當年為了一統六國,朕拜尉繚子先生為相,進行改革。前後還不到百年,沒想到就又要改革了,先生有何教朕?」嬴政感慨了一句之後直接問道。

「陛下,你覺得道法玄妙嗎?」

「玄妙!」嬴政肯定的點了點頭。

道法當然是玄妙的!

化石為泥,將石頭化為泥土,用來溝通航道甚至是開拓大運河不好嗎?

啪的一聲打個響指,讓毛筆自動書寫,休息休息手指不舒服嗎?

金光咒的小小應用,呼吸之間讓自己如同洗了澡一樣沉痾盡去不香嗎?

「那麼如今的道法,與帝國真正的結合到一起了嗎?」

閉上眼睛認真的想一想,嬴政就搖了搖頭。

如今的帝國,道法是道法,朝廷是朝廷。雖然朝廷官員們多多少少都會些武功,但這並不意味著道法和朝廷實現了有機結合。

「道法玄妙,可以呼風喚雨,可以時光倒流,可以讓莊稼長得更好,還可以讓人蔘長的更快,讓靈米產量更高,但是道法又很難修鍊,修鍊起來又很消耗時間。總不能要求以後的官員,每一位都是道法天才。」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當官的不精通道法甚至是不了解道法,如果是普通朝代,如果沒有諸天萬界,那當官的不懂也沒關係。

可嬴政是有野心的,帝國的目標是廣闊無邊的諸天萬界,那麼這就要求官員的素質必須越來越高。

封建時代,維穩即可,只要縣令不惹事兒,交好當地鄉紳那就是好官!

工業時代,縣令至少得懂一些數學,懂一些商業、法律上的事情。

靈氣時代,縣令就得懂得武功、道法,至少要了解,不能一問三不知。

而諸天時代,一個縣令不懂道法,還當什麼縣令?

可是上哪兒找那麼多的修道天才呢?

即使找到了,讓他們當官,每日不斷工作,不會影響修鍊效率嗎?

好像無論怎麼做都有問題。

這一刻嬴政恍惚間明白了商鞅的想法,面露喜色:「還請先生教朕。」

「老臣翻閱皇宮內部的圖書館之時,曾經看到過一個諸神世界,在那一方世界中,有一個辭彙叫做法術位,每一個法師都有一定數目的法術位,每一個法術位都包含著至少一個法術,有了法術位之後,成為法師的難度就大大降低,施法之時更是近乎於瞬發,這是優點……」

「至於缺點,就是當失去魔網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法師都會瞬間變成廢物,絕大多數的法術位法術都會失效。這個缺點其實不算什麼,甚至從某個角度來看還是好事兒。」

「魔法女神可以創造魔網,在魔網的基礎上創造出法術位,讓大量智力低下,原本無法轉職法師之人成為法師。諸神也可以向自己的信徒、牧師們賜下神術,那麼大秦能不能學習一下呢?」

能不能學習一下?

應該是可以的!

「朕乃是世界之主,又精通造化之道,創造出類似於魔網的東西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

得到了嬴政肯定的回答,商鞅終於笑了起來,他揮了揮手,面前就出現了一張地圖,一份大秦的立體投影圖。

「當我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就找到了韓非子,找到了道家的曉夢大師,還找到了精通計算機的塗凌先生,經過我們的論證研究,便有了法網。」

「法網本質上是由人道龍氣、地脈靈氣、天道權柄三者混合而來,本質極高,一旦建成,便可以將天下間的道法按照威力大小劃分三六九等。」

「官員品級越高,在法網中的許可權也就越高,可以施展的法術也就越多。帝國對於一個世界掌握程度越深,法網之中道法的威力也就越大,施法之時的消耗也就越小。」

「帝國本土輕易不能改革,可眼前的聊齋世界就沒問題了……以此界為實驗,建立一個法網森嚴,道法、超凡俱在監管範圍內的大秦。」

「無論是誰,無論是凡人還是修士,都要歸帝國管轄。以秦法化為法網,連接整個天下,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至於這項實驗的負責人,陛下有人選嗎?如果沒有,老臣就自薦了,老臣覺得沒有誰比我更合適了。」

這就是當仁不讓?捨我其誰?

我覺得,我可以!

直到這一刻為止,商鞅才展示了自己的野望。

作為當年親手主持大秦變法的丞相,一覺醒來天地大變,可是中樞卻沒有了自己的位置。

丞相、廷尉、少府等高層官員,那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人家沒犯錯,還和嬴政保持一條心,一直在努力進步,憑什麼要給商鞅讓位?不可能的!

所以商鞅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尷尬局面,自己的功勞被承認,還寫進了小學語文書,中學歷史書,太學典籍之中,怎麼看帝國都沒有虧待自己。

地位很高,許可權很高,很受人尊敬,但是手裡的實權近乎於無。

遺憾嗎?

有些遺憾!

上一瞬還是手握大權的丞相,下一瞬就成了受尊敬的大閑人。

可是他又不想因為自己把大秦搞的混亂,思考了良久之後便找到了今日的切入點。

當年,老夫以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