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袁政府難產,產下來尤難

做了大總統的袁世凱。沒有興奮幾日,便感到了日月困難。連自己的人也不像昔日那樣順。

內閣既是內閣制的產物,那位"兩棲"總理竟不想當傀儡。於是,蕭牆之禍頻出。

剛剛過了"知天命"之年的唐紹儀,由於為袁氏的大總統終日奔波,還未定型的發福相又消瘦下來,連精神也顯得疲憊。只是大任臨身,他要組織民國共和後的第一任內閣了,不得不抖擻起精神,繼續奔波。

繼續奔波了幾天之後,他忽然皺起眉來:"《臨時約法》規定得明明白白:責任內閣,是具有處理國家一切事務的權力機構。總理與閣員共同負責。因此閣員應由總理自行遴選。可是,我的閣員全部得臨時大總統指定,我豈不成了傀儡了嗎?這哪裡是內閣制,依然是總統制。"唐紹儀心裡不高興了,隱隱約約感到上當了......唐紹儀雖然看清了這一層,不高興歸不高興,袁總統提出的閣員名單還得照辦。

3月25日,唐紹儀帶著袁世凱點頭的組閣名單奔赴南京,準備向臨時參議院提交。

南下的路上,首任內閣總理顧不得欣賞沿途秀麗的春色,也不想接受地方官員的盛情迎送,他在惴惴不安中,還是比較專心地思索他這個執政的班子和這個班:搭成之後如何開展工作。"在其位了,就得謀其政。不能當一任總理,就讓人罵八代祖宗。"唐紹儀還個是想辦成點事的人,他思索了中國的國情,思索了中國的現狀,他想把南京臨時政府中原有9部改為12部,除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司法、教育7部不動外,把實業分成工業、商業、農林3部,交通分為交通、郵電兩部。這樣,既可以專業明確,又有利於南北各方的人事安排。

唐紹儀把他對內閣組成的打算向參議院回報之後,參議院提出異議,不同意交通、郵電分開,而實業也只准分工商、農林兩部。這樣,唐紹儀的9部變12部的計畫只能9部變10部了。於是,他便以10部規模向參議院提交了人員名單:

外交總長 陸征祥,

內務總長 趙秉鈞,

財政總長 熊希齡,

陸軍總長 段祺瑞,

海軍總長 劉冠雄,

司法總長 王寵惠,

教育總長 蔡元培,

農林總長 宋教仁,

工商總長 陳其美,

交通總長 梁如浩。

唐紹儀的提名內閣閣員人選,有很大的迷惑性:蔡元培、王寵惠、宋教仁、陳其美這4人是同盟會:陸征祥、劉冠雄一個是無黨派,一個是無所屬的軍人;熊希齡是君主立憲派;只有趙秉鈞、段祺瑞二人是北洋派;那位叫梁如浩的交通總長又未能獲得參議院通過,虛位由總理兼任。這樣,以同盟會為主體的內閣自然為國人所接受。

參議院通過之後,唐紹儀急電北京袁總統,袁也立即發出任命書。至此,民國政府的首任內閣便正式誕生了。

然而,細心的人都會發現,這個內閣依然姓"袁",是北洋系的總代表。唐紹儀的假同盟會員,是不必再說了;表面上無所屬的陸外交、劉海軍,早已是北洋派的朋友;再加上趙秉鈞、段祺瑞,北洋派仍佔了絕對優勢。這是袁世凱的心愿,也是他的安排。所以,他那任命書也發的特快。

總統有了,內閣也組成了,孫中山先生不食諾言,便於912年4月1日向參議院提請辭職,並說一片肺腑之言: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凡為中華民國國民,均有國民之天職。何謂天職?即促進世界的和平是也。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為中華民國前途之目的。依此目的而行,即可以鞏固中華民國之基礎,蓋中國人民,居世界人民四分之一,中國人民,若能為長足之進步,則多數共躋於文明,自不難結世界和平之局。況中國人種,以好和平著聞於世,於數千年前,已知和平為世界之真理......本總統解職之後,即為中華民國之一國民,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過國民極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在吾國民。本總統今日解職,並非功成身退,實欲以中華民國國民之地位,與四萬萬國民協力造成中華民國之鞏國基礎,以冀世界之和平。

言畢,即交出臨時大總統印。參議院議長林森接受大總統印後作了答詞:

中華建國四千餘年,專制虐焰,熾干秦政,歷朝接踵,燎原之勢,極及末流,百度隳壞。雖擁有二億里大陸,率有四百兆眾庶,外患乘之,殆如摧枯拉朽,而不絕如縷者,僅氣息之奄奄。中山先生髮宏願救國,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號干專制淫威之下,瀕於殆者屢矣,而毅然不稍輟,二十年如一日,武漢起義,未一月而響應者三分天下有其二,固亡清無道所致,抑亦先生宣導鼓吹之力實多也。當時民國尚未統一,國人急謀建設臨時政府於南京,適先生歸國,遂由各省代表公舉為臨時大總統。受職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施使清帝退位,統一既定,迄未忍生靈塗炭,遽訴之於兵戎。雖柄國不滿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賜者,已靡有涯誒;固不獨成功不居,其高尚純潔之風為斯世矜式已也。今當先生解臨時大總統職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國,有不能已於言者。民國之成立也,先生實撫育之;民國之發揚光大也,尤賴先生牖啟而振迅之。苟有利於民國者,無間在朝在野,其責任一也......

孫先生感謝議員之後,鞠躬告退。至此,中國便成了袁氏天下。

天下既然都姓袁了,議會之民主也便有了傾斜性--不傾斜又能如何--。4月1 日,議會再度開會,便決定改以北京為首都。參議院也於4月29 日遷往北京。

國都已定北京,責任內閣當然要到國都去,而不能再在南京。唐紹儀在南京又把施肇基補為交通總長,而後,便同閣僚們一起起程北上。唐紹儀到了北京,急辦的事辦了辦:安排辦公處,發布公文,把前清總督、巡撫官階一律改為都督,內而政府、外而各省,總算都就緒下來,這才到鐵獅子衚衕陸軍總部去同大總統好好談心。袁世凱滿面春風,那長期住地窖子時的灰暗早已掃光了。北京城趨於平靜了,早時暗殺他的人大多被殺了頭,不穩定分子也多被驅逐走了,而南方的形勢又是按照他的算盤在演變,袁總統感到安全了,他早就從地窖中鑽出來,住進寬敞的辦公室,並且把門窗也都推開,讓那明媚的陽光和嬌艷的早春花香一起向他撲來,他貪盡地享受,以彌補日久昏暗日月的耗損。

袁世凱是在小客廳接見內閣總理唐紹儀的。似乎二人都有了充分的精神準備--或許禮儀上就有如此明白規定--唐紹儀不再管袁世凱稱"宮保"或"大人"或"先生",而是親親切切地叫了聲"總統",袁世凱也不再稱唐"先生"、或"少川",而是親親切切地叫了聲"總理",並且相互深深鞠躬,還按照同盟會新興的交誼方式相互熱烈握手。

"你辛苦了,辛苦了!"袁世凱一邊讓坐,一邊對唐說。

"你更辛苦,更辛苦!"唐紹儀一邊坐,一邊說。

"一切都安頓好了,就好好休息幾日。"袁世凱說:"要辦的事情太多,慢慢來,別著急。"

"總統也得多多保重。"唐紹儀說;"內閣業已就緒,大家會各負其責的。以後有事,總統只管吩咐一聲就行了。"

袁世凱腦門熱了一下,眼皮跳了跳:"怎麼,以後只要我說說就行了,大權是他內閣的了?"一陣不悅,但又在想:"不致於吧,誰給他的內閣總理?是我給他的。他能會把我踢開?不會吧。"袁世凱不想把話說得更明白,怕相互之間產生誤會,便找了一件所謂的急事對唐說:"有件事,得抓緊辦一下。"

"總統,你交待。"唐說。

"政府和國務院都定了,名正言順的國都也定了,你們要向清室交涉,要他們讓出地方咱們辦公。"

"是的。總統。"唐紹儀說:"我想到這件事了,我會馬上派人去辦。"

作為"大內"範圍之一的中南海,位於故宮西側。本來是金代離宮--萬寧宮所在地,元代營建大都時劃人"大內"。中南海佔地1500餘畝,其中水域為700畝,清季以來,大興土木,水面周圍先後建成了豐澤園,崇雅殿、瀛台;西岸還有懷仁堂,紫光閣,武成殿,東北岸有萬善殿,南岸有寶月樓。殿台樓閣布置有序,建築形式豐富多彩,是一片風光極其秀麗的地方,國內著名的皇家園林。這片園林只有一個大門出入,叫新華門。除了皇親貴胄之外,別的人很少能夠進來。清帝退位的時候,這片園子仍歸皇家所有。唐紹儀的總理府搬到北京之後,奉了袁氏總統的命令,把那些大大小小拖著辮子的"韃虜"通通趕了出園子去了--名義上是清皇室退出了這片園林。那些自命不凡的皇族老少,瞪著眷戀的目光走了之後,袁世凱便從鐵獅子衚衕陸軍部搬進了中南海。他是大總統了,大總統就是一國之王,普天之下,皆是王土,除了他,誰能住中南海這樣的地方呢?若非還有一點對大清王朝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