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辛亥大旗高舉 袁氏再度出山

辛亥革命幫了袁世凱的大忙。不僅使他有可能東山再起,而且給了他相當的討價資本。

不過,袁世凱會不會忘恩負義?人們還得拭目以待。因為這個人並不誠實。

武昌城捲起的革命風暴,震撼著整個帝都北京;故宮高牆裡所有冠頂佩帶的人物,無不惶惶不安。

清王朝的王權被動搖了。

攝政王載灃把他的殿前文武通通召來,要他們拿出平息的辦法。那些頂帶花翎、拖著長長辮子的傢伙,一個個瞪口呆,不知所惜。

有的人們還算清醒,武昌的革命是武裝革命,武裝革命就得用武裝去"平息"革命:派兵討伐!

派什麼兵去討伐呢?攝政王載灃所統率的禁衛軍么,那是一群幾乎全是八旗子弟組成的集團,更缺乏相當的訓練,他們怎麼能打得仗呢?還能夠撕殺一場的軍隊,只有北洋軍。想起了北洋軍,連那些地地道道的"老滿"神志也有點不自在--統帥袁世凱被貶官為民去了,各鎮各標各協的統領大多換成了滿族親貴,軍中早已上下不和了,還有戰鬥力嗎?這些,就是大家沉默的原因。

大敵當前,兵臨城下,這可不是能夠延誤的事情。載灃發愁了,一雙還算飽圓的眼睛忽然間就沒有神了,鬢角陡然多了皺紋,往日面上那種自信也消失了。他像剛剛在前線吃了敗仗的將軍,正待統帥的懲辦呢!

攝政王這副詛喪之情,內閣總理奕勖最為不安。現在實行的是責任內閣,總理大臣對國家的安危得拿出辦法。他要對主子負責,要對黎民百姓負責。否則,還叫什麼責任內閣呢?奕勖的心一直在跳,頭也不敢抬,連呼吸也覺得不調順。此刻,他競有些兒後悔了,"當初我當的什麼總理大臣呢?不該組織內閣。國家大事就由軍機處去辦豈不利索;總理大臣由攝政王兼也順理成章。"哎呀,奕勖呀!你的情緒不是太幼稚了嗎?一朝人公門,九牛拉不出!朝廷決定了的事,順時你想干,背時你想丟,哪有這麼一方情願的事?

奕勖也知道不行。他胡思亂想了一陣之後,終於發了話:"當今形勢,國難當頭,為國家計,我看朝野上下,應該擯棄前嫌,一心對敵,有多大力氣拿出多大力氣。一句話,團結起來,對準武昌。"載灃顯然聽不下去了。因為他覺得奕勖說的全是空話。"誰不擯棄前嫌了,誰不團結了?現在不是唱高調的時候,是要拿辦法,去消滅佔領了武昌的革命軍!"攝政王有點怒意地說了話。"道理大家都懂,不必再提了。還是由內閣拿出辦法來吧,空話退不了敵兵!"

攝政王給了奕勖個小面子,沒有指名叫他,只讓"內閣"拿出辦法。奕勖心領神會,攝政王這一板的份量,他還是領受了的。別看本領並不大,性子卻不小,麵皮卻薄著呢!攝政王要他拿辦法,他心中早已成竹。便說:"現在,只有一個良策,那就是調北洋軍去禦敵。從編練新軍起,國家就注重了這支軍隊。而今,這支軍隊無論是素質還是戰鬥力,都是十分可信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把這支隊伍派出去,必然會馬到成功!"奕勖把話說到這裡,掃視了大家一陣,見大家都沉默,似乎沒有聽懂他的話。奕勖不再解釋,索性把話揭明。"北洋軍是一支可以戰勝革命軍的軍隊。現在的關鍵是:由誰來指揮這支軍隊?"他不待別人開口,又說:"我建議立即起用袁世凱......"

這話一出口,人群大驚訝:"啊?!起用袁世凱?"

"是起用袁世凱。"奕勖說:"北洋軍是在他的手裡建成的,只有他去統帥,才能指揮若定,收到奇效......"

奕勖的話尚未說完,恭親王溥偉便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怎麼,讓袁世凱出來帶兵打仗?"

"當前的國難是革命黨,袁世凱還是大清的臣子。"奕勖說的實話,也是有見地的話。

可是,這群疾袁世凱為仇的貴胄少壯派,是不會輕易這樣做的。溥偉依然怒氣不減:"袁世凱有反骨。以前,好不容易才把他趕下台,現又要起用他,又要把刀把子遞到他手裡,那怎麼行呢?不行。說什麼也不行!"

溥偉這麼一堅持,其他貴族大臣當然跟著應聲。奕勖孤立了,他的意見被否定了。

--奕勖薦袁雖然未成,那片誠心還是皇天可鑒的。這也不愧袁世凱多年來對他的一片孝心。

問題又回到原地了:不派袁世凱派誰?會場又靜下來。

載灃當然同意溥偉的意見。"袁世凱不能起用。"他也不知用誰好?

就在大家都沉默無主之際,載灃側目窺視一下他面前的文武,當眼光落到新任陸軍大臣蔭昌臉上時,忽然精神一振:"他,到是最合適的一位人選。"

--蔭昌是陸軍部大臣,半兵火節命黨,名正言順。再說,他也曾做過北洋武備學堂的總辦,跟北洋各將多有師生關係,幫助袁世凱推薦提拔承用過不少人,日北洋軍中有威信,要他去指揮北洋軍,那是最合適不過的。於是,他便說:"這樣,征剿革命軍的事,就由蔭昌大人去統帥吧。"

大家都同意--不同意也提小出更合適的人選。於是,統帥問題便決定了。

蔭昌雖為陸軍部大臣,可手下並無親兵,光桿司令不能去打仗。人們面上的烏雲還是不能完全散開。他們都知道,北洋兵全屬六鎮,基本上足袁世凱編練的,去了袁世凱,他們早已心中不服,現在把他們再調去打漢人,更令人放心不下。載灃問蔭昌:"你想想看,該調那些軍隊上陣呢?"

蔭昌是參與編練新軍的,他知道這些隊伍的思想和戰力。於是說:"單獨凋那一支部隊也不行,怕是不好指揮。"

"這麼說,就沒有辦法了?"載灃問,

"辦法還是有的。"

"說說看,什麼辦法呢?"

"從各鎮中挑選精銳部隊,組織混合軍。"蔭昌說:"這樣,他們便可以起相互牽製作用,不會發生意外。"

載灃沉著臉恕想,覺得是個好辦法。但他也知道,這不是蔭呂的發明,是當初袁肚凱建立新軍時用過的辦法。當初,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時,便是從各軍中抽淵他認為可話的部隊混合編成的。載灃雖然刈夷世凱其人有意見,不願起用,卻對他的辦法並不反感,並且欣賞.所以,也就點頭答應下來。"那就照你說的去辦吧,"

萌昌當即回到部里,把各鎮形鉻和兵情排了排隊,覺得鎮駐守京師,要保護老家,調不出兵來;三鎮遠在東北三省,一時無法調回;五鎮駐防山東、海疆要地,不能不防。於是,便只能從第二、第四、第六三鎮中各抽一協,組成混合軍,以馮國璋為軍統,開赴前線。

載灃對這樣組織也比較滿意,同時覺得馮國璋其人還不錯。此人雖同袁世凱走得很近,但卻屢屢表示"忠心王室",他跟良弼關係亦好,在北洋渚將中還是比較可靠的。於是也就答應了。

武昌起義的第二天,清政府便降旨,任命蔭昌為督統、馮國璋為軍統,率領新編的混合軍開往武昌。載灃還怕這支隊伍打不過起義軍,又命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長江水師,開往漢口助戰。一切都安排好了,載灃才輕鬆地鬆了一口氣。"好了,好了。那伙革命軍既無海軍,陸軍也比我的隊伍小得多,我水陸並進,不難一鼓蕩平他們。"

慌張了一天一夜的北京城,總算暫時平靜下來了。然而,遠在南北部的彰德洹上村,卻又熱鬧、動蕩起來。

馮國璋匆匆來到洹上村。

袁世凱把他迎到客廳,一邊讓坐,一邊說:"華甫(馮國璋,字華甫),是不是把隊伍也帶過來了?"

"隊伍?"馮國璋問:"什麼隊伍?"

"你作了軍統了,要率領大軍下武昌了,怎麼還瞞著我呢?"

馮國璋淡淡地笑了。"你怎麼知道的?"

"這個,你就別問了。"袁世凱說:"我的話可是千真萬確的吧?"馮國璋點點頭,又說:"我是特地匆匆趕來向大人回報這件事的。既然你業經都明白了,我也就不必再說了。只是......"

"想說什麼只管說,不必吞吐。"

"我是想向你求教一下,此事我該怎麼辦才好?"馮國璋很虔誠地說:"我是先行要打頭陣。衝過去了,就是你死我活。"

"你打算怎麼辦呢?"袁世凱問。

"尚未拿定主意,便匆匆趕來了。"馮國璋說的是實話。這個直隸河問人雖然文武都有些兒,卻作了武衛軍較長時期的下級小官,直到袁世凱小站練新軍,才算被袁抬舉上來,成為新建陸軍的骨幹。此人善於假裝糊塗,十分看重利害得失。是和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的,只是,他只被稱作三傑中的一隻狗,由於他待人比較隨和,做事多方留下後路,所以,人緣也不錯。早已是袁世凱的心腹膀臂了。

袁世凱這些天也在盤算這步棋如何走?他得知馮國璋作了軍統,率軍南下,便猜著自己出山有了障礙。現在,得想盡一切辦法,不讓武昌形勢好轉,讓革命軍繼續逼朝廷,自己出山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