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除了拚命就是更拚命 我中彈了

李鴻章發起夏季攻勢時,李秀成正在組織增援天京,青浦失陷打亂了這一部署,他趕快派慕王譚紹光進行反攻,欲奪回青浦。

守衛青浦的是程學啟,因虹橋大捷中的出色表現,他受到李鴻章的特別青睞,李鴻章特別給「開字營」增添了一個營,使其由兩營變成三營,從而打破了當時各個營頭都只有一到兩營的狀況。程學啟投桃報李,在淮軍攻佔青浦後,主動要求與水師一營共同防守這個前敵縣城。

青浦易守難攻,太平軍又沒有重炮,加上水師和常勝軍的協助,程學啟很快就將譚紹光予以擊退。李鴻章非常高興,特地致函曾國藩:「程將(程學啟)智勇皆備,戰守可靠。青浦非他不能守,別人也不肯守……安慶分遣此將,實感師門(曾國藩)與沅丈(曾國荃)厚賜。」

譚紹光奪青浦不成,轉而把矛頭指向北新涇,淮軍常字營被圍。之後太平軍進佔法華鎮,距上海城僅十餘里。李鴻章聞報急忙調兵分三路赴援,其中密令程學啟一路前往七寶,用以抄襲敵後。

程學啟受命後,率部從小路到達七寶,結果一到七寶就被譚紹光以三萬之眾圍了個水泄不通。

程學啟的「開字營」一共只有一千五百人,還擔負著守衛青浦之責,為什麼李鴻章仍要把他抽出來?這是因為「援擊之師亦非程不可,其才實可統四五千人」。程學啟也果然不負所托,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硬是經過苦戰得以脫險。

雖然北新涇的局面依然沒能打開,但程學啟已經成功吸引住了對方的注意力,李鴻章決定複製虹橋之戰的成功打法。當時太平軍沿吳淞江築壘,監視著淮軍的一舉一動,要與程部會合,就必須從太平軍的眼皮子底下通過。不能不說,打仗確實很能鍛煉人,浦東戰役時,李鴻章遇到危險尚有心驚肉跳之感,這次他竟然騎著馬從太平軍的營壘附近疾馳而過,似乎絲毫沒有擔心太平軍會實施截擊,將其擊落馬下。

與程部會合是北新涇戰役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之後李鴻章和程學啟分道對太平軍實施了夾擊。在交鋒時,淮軍將劈山炮和洋槍結合起來使用,「以劈山炮護洋槍隊而行」,等太平軍一靠近,便用劈山炮、洋槍、抬槍、鳥槍齊射,使太平軍蒙受很大傷亡,並成功地將其逼退至吳淞江北岸。

此時另外兩路赴援部隊也陸續加入戰團,黃翼升率淮揚水師首先自上游殺來,連破北岸的七個太平軍營壘,接著劉銘傳又在野雞墩告捷。譚紹光再也無力抵禦,被迫經南翔退回嘉定,上海外圍至此得以肅清,淮軍聲威大振。

從浦東戰役到夏季攻勢中的克複青浦,直至北新涇戰役,英法聯軍均未參與,連英國觀察家也不得不承認,淮軍的努力已使得英法的軍事行動「不必再擴大」。

對淮軍真正起到幫助作用的還是常勝軍。淮軍在戰鬥中不僅得益於他們的優勢火力,還通過與常勝軍士兵的接觸,學到了很多西方的實戰技能,這使淮軍在武器、訓練和技戰術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至1862年9月,即淮軍抵達上海的五個月後,他們已擁有洋槍千桿,所添練的洋槍小隊數量雖不多,但已能與湘軍營制所規定的火器相配合。

李鴻章與華爾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因為雙方都意識到了緊密合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不過他們之間的合作很快就在一次意外中畫上了句號。

1862年9月21日,在浙江指揮攻打慈溪的一場戰鬥中,站在前沿陣地上的華爾突然用手捂住肚腹,大叫一聲:「我中彈了!」他被太平軍用滑膛槍擊中要害部位,當晚便死在了營中。

華爾死後,吳煦在其遺物中發現了一張天京地圖,圖上詳細列明了一百多處交通要道、重要人物居所的方位,以及它們各自與城垣的距離。誰也不知道這張地圖究竟是何人以及在何時繪製,大家只能感嘆華爾確實是個「不易動搖的人」。

華爾被打死時剛過而立之年。這位年輕的美國冒險家剛來中國時不過是船上一名無籍籍名的大副,死時卻名利雙收,不但成為顯貴們的座上賓,還成了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華爾的個人遺產總計價值六萬英鎊),只不過他還沒來得及享受這些所謂的成功及其財富,就一命嗚呼了。

「可憐的華爾!」一位英國青年軍官在訪問松江後,寫信告訴他遠在大洋彼岸的母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