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除了拚命就是更拚命 中國女婿

在浦東戰役中,淮軍採取了與常勝軍聯合作戰的方式。常勝軍裝備精良和戰鬥力強的特點,在這次戰役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加上又是不同於英法聯軍的中國軍隊,李鴻章逐漸視之為自己的左膀右臂,相應地,他與華爾的接觸也越來越多。

自重建常勝軍以來,依靠戰場勝利,曾經被上海洋人掃地出門的華爾聲譽日隆。當然,他也知道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拜中國僱主所賜,而他在上海的洋人社區里依然勢單力薄,要想繼續鞏固和加強自己的地位,就必須進一步證明自己對中國僱主的忠誠,且盡最大力量將自己融入中國的體制之中。

在薛煥、吳煦、楊坊等人的保舉下,華爾先是和白齊文一起加入中國籍,僅僅一個月後,他又決定娶楊坊的女兒為妻。婚禮按照中國的習慣操作,華爾身穿大清官袍,騎著馬,完全是個中國女婿的打扮。

在那個年代,像華爾這樣的涉外婚姻足以驚世駭俗。實際上,華爾只能結結巴巴地說一兩句中國話,中國字是一個不識,新娘則對英文一竅不通。換言之,新郎新娘根本無法交流,他們的婚姻當然也不可能是愛情的產物,而不過是華爾希望更緊密地靠攏中國人的一個實際步驟。

華爾的努力沒有白費。他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很多他想要的東西,比如官賜四品,恩准佩戴花翎,比如軍隊被賜號「常勝軍」,比如官級隨之升到三品。他在上海洋人當中的地位也直線上升,以一個不入流的僱傭兵、前大副身份,不僅得以與外國商人、傳教士結伴搭幫,還受到了各國駐華公使、領事等高級官員的青睞,在流亡中國的洋人當中,他毫無疑問是一個成功者的典範。

問題在於,華爾畢竟是個外國人,在對中國國情的熟悉和掌握運用方面遠沒有他自己想像的那麼到位。他以為自己加入中國籍和成為中國女婿,就能夠得到中國僱主的完全信任,殊不知中國政府還有另外一套檢驗其忠誠與否的尺度,那就是文化歸順。華爾因為害怕被其他外國人嘲笑,一直拒絕剃髮,平時也不肯穿華服。按照文化歸順的標準,中國政府就有理由對他的忠誠度表示懷疑。

除此以外,華爾傲慢不羈和喜歡夸夸其談的個性也令中方感到不安。已離任的江蘇原巡撫薛煥在提到華爾無可爭辯的戰功時,總是不忘批評他的不禮貌和不馴順。實際主持朝廷政務的恭親王奕訢有一次收到華爾的一份申請,華爾在申請中不但自誇其功,而且竟然要求朝廷授予他隨意調遣軍隊的權力。恭親王吃驚之餘,不得不在批複中對他進行訓斥,事後在一份文件中說:「華爾雖為中國出力,究系外國之人,性本不羈,心尤難測。」

常勝軍是僱傭軍性質,既有軍餉也有賞金,二者加起來有時數目很驚人。按照恭親王的說法:「華爾每收復一地,就要求賞金兩萬兩,而收復青浦後他又額外要求一萬兩。」

楊坊時任常勝軍管帶,支出方面主要由他負責管理。如同一位熟悉華爾經歷的西方觀察家所言,「在華爾領導常勝軍時,楊不想扣留軍餉,就像他不想跳進黃浦(江)一樣。」儘管如此,面對沉重的經濟負但,拖欠軍餉和賞金的情況也不可避免地會時常發生。每到這個時候,華爾就會朝自己的老丈人大光其火,而楊坊是個不講究節操的市儈人物,他往往會「在華爾的一聲怒吼中撲通跪倒……用頭撞他的腳,同時答應一切要求」。

可以想見,類似傳聞將令朝廷多麼難堪,倘若換成其他人,恭親王很可能早就向兩宮皇太后提出建議,將華爾解職了。就是因為知道華爾能替朝廷打仗,所以恭親王便只能一邊裝聾作啞,一邊叮囑李鴻章、左宗棠,要求加強對華爾的控制,並特別指出這是「愛惜將才之道」。

華爾應該感到慶幸的是,他的新上司李鴻章既與其前任薛煥不一樣,也沒有完全按照恭親王所說,對他實行嚴格控制。李鴻章在對華爾的軍事才能深表讚賞的同時,對其小節之處毫不介意。他曾告訴曾國藩,華爾既未剃髮,自他出任江蘇巡撫後,也從未主動前來拜謁,不過「哪裡有空與外國人爭此小過節耶」?

華爾給李鴻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充沛的精力、過人的軍事才華以及戰場上的勇敢精神——因為負傷次數太多,即便洋人圈子裡都覺得華爾「是一個打不死的傢伙」。

李鴻章向朝廷報告:「華爾拱衛松、青(松江、青浦),戰功卓著,實為洋人之佼佼者。此夷酋至今留長發,亦不來臣府(指李鴻章的官邸)請安,然臣對夷人之不拘小節並不耿耿於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