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非重用漢人不可 你這封信怎麼寫呢

早在湘軍組織安慶戰役時,朝廷就曾令湘軍出兵江浙,胡林翼也有派李元度率部出杭州入浙的設想,只是當時上游尚未廓清,湘軍的兵力有限,總的出兵條件尚不成熟。

此後曾國藩紮營祁門,與浙江巡撫王有齡、廣西提督張玉良建立了聯繫。王有齡和其前任羅遵殿一樣,官聲不錯,是個清官,但他和何桂清關係密切,且已儼然結成派系。

羅遵殿任浙江巡撫時,何桂清任兩江總督,王有齡任江蘇藩司,何桂清、王有齡計畫攆羅遵殿下台,由王有齡接任其職。李秀成圍攻杭州正好給他們造成了這一契機,張玉良軍從蘇州出發,趕到杭州最多不過三日行程,正常情況下,在李秀成攻克杭州城的前一天,張軍就可以抵達杭州,但由於何、王的有意阻滯,張軍救援遲緩,直接導致了羅遵殿城破自殺。

羅遵殿自殺後,王有齡如願以償地得到了浙江巡撫一職。兩人猶不罷休,又在羅遵殿的恤典問題上大做文章,唆使御史奏劾羅遵殿在守杭州時「一籌莫展,貽誤生民」,朝廷不知真相,竟然依言撤銷了羅遵殿的恤典。曾國藩、胡林翼耳目眾多,對此瞭然於心,悲憤莫名的同時,也對何、王的為人極為不屑。

作為新任浙江巡撫,王有齡同樣面臨著遭到太平軍進攻的威脅,李世賢一邊在皖南與湘軍作戰,一邊也沒忘記經營浙江。王有齡是個文官,文不知兵,同時駐守浙江各州縣的八旗與綠營在戰鬥力上又都較弱,於是他便派使節赴祁門請援,希望曾國藩能夠出兵增援。

從大局著想,曾國藩不會完全無視王有齡的求援,前提是王有齡必須提供足夠的軍餉,這樣曾國藩才能派員回湘招募更多的兵勇。浙江乃富庶之省,原為江南大營的餉源基地,拿出軍餉本來是應該做也能夠做到的,但王有齡可能是仍被派系鬥爭的思想所左右,既要湘軍為他出力拚命,又不想因而壯大湘軍實力,他派出的使節竟然自始至終都不肯提及餉銀。

那個時候湘軍在皖南處境極其艱難,連曾國藩都數次遇險,王有齡再持這種態度,就等於自己把求援的大門給關死了。曾國藩拒絕派援的理由雖然簡單,卻也令浙江方面無話可駁:湘軍目前尚未能夠全部集中,援浙心有餘而力不足。

正面求援失敗,王有齡沒有在認真檢討自己的基礎上,與曾國藩重新進行磋商,反而祭起派系鬥爭的一套,挖起了對方的牆腳。他之前就曾上奏朝廷,要求將李元度交由他差遣委用,並實保李元度為浙江溫處道道員,雖然未能完全達到目的,但還是產生了一些效果。徽州城破後,李元度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到祁門大營報到,就是因為他選擇了向浙江敗竄,傾向王有齡的跡象已很明顯。

接著,李元度和曾國藩鬧翻,憤然離營回鄉。王有齡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又進一步拉攏李元度,他與杭州將軍瑞昌聯名上奏,請求朝廷撤銷對李元度的處分,並升任其為浙江布政使。李元度急於擺脫自身的不利處境,遂就勢改換門庭,他回湘募集了八千湘勇,取名「安越軍」,之後即應邀入浙。

然而事實證明,李元度確實不是合格將才,「帶勇非其所長」。李秀成大軍自湖北退入江西,李元度率安越軍一路追蹤其後,但只是虛報勝仗而已,安越軍相繼收復的全都是太平軍棄守的城池。直到李秀成進逼杭州,該部還被阻遏於浙江龍游一帶,而不能前進半步,曾國藩因此參劾李元度,在奏疏中指責他「前既負臣(指曾國藩自己),後又負王有齡,法有難寬,情亦難恕」。

王有齡懊悔莫及,他轉而奏請由左宗棠督辦浙省軍務,後又保薦左宗棠接任其巡撫一職。在保薦摺子中,他甚至還賭咒發誓自己這麼做完全是出於真心實意:「倘有虛言,有如此日。」可惜他醒悟得太晚了,杭州已被太平軍緊緊包圍。

得知杭州被圍,張玉良自浙江上游來援,但上一輪的江南大敗已令他的部隊戰鬥力盡失,打仗的時候官兵都不肯用命,張玉良沒辦法,只好親自衝到一線督戰,結果中炮陣亡。

在援兵敗退後,杭州城外的交通線被全部切斷,所有糧道也盡為攻城部隊所阻。杭州被困整整兩個月,糧秣無繼,陷入了絕境。

王有齡與師爺商量,能否寫信給李秀成,放杭州軍民一條生路。師爺說,你這封信怎麼寫呢,說人家不好,更令大家受害;說人家好,皇上會饒了你嗎?

王有齡無言以對,捶胸而嘆:「不必寫信了,杭州城終究是保不住了。」他準備坐在大堂上,看看李秀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之後再一死了之。師爺則提醒他,說如果李秀成來了,能不能死,怎麼死,就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了。

等太平軍攻入杭州外城,李秀成親自騎馬沖入巡撫官署,發現王有齡已在後花園自縊而亡。外城既克,瑞昌率旗兵退入內城作殊死戰,滿人聚居區的男女老少也都投入戰鬥,只是上一次守城成功的運氣未能再次降臨,最後瑞昌自殺,內城亦告陷落。

杭城既下,李秀成將浙江留給李世賢主持和打理,自率大軍返回蘇州。至此,太平軍在江浙復放異彩,他們所橫掃過的區域,清軍或不加抵抗便望風而逃,或毫無組織地作困獸之鬥,根本抵擋不住對方的攻勢。

正是這種嚴峻形勢下,朝廷根據曾國藩的奏請和保薦,決定由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三個月後,又委任他為浙江巡撫,命其率部殺入浙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