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撐起兩根窮骨頭 最好消息

挂車河的南面為青草塥,這是當地土特山貨的集散和貿易市場,有「小安慶」之譽,曾胡將曾南下救援祁門大營的李續宜部調到青草塥,為的是配合多隆阿監視來援敵軍,同時切斷安慶與桐城、廬州太平軍的聯絡。

多隆阿原先與鮑超不合,為了調解二人的矛盾,曾胡費盡了心機,如今多、李配合,李續宜在湘軍中的地位並不亞於鮑超,他們之間會不會也鬧得不可開交?結果證明是多慮了,多、李相處極其融洽,李續宜晚上甚至還住在多隆阿帳中,並不回自己的營房,雖然兩部駐地其實離得很近。

究其原因,多、鮑不合,除了爭功外,也可能因為他們都是性格耿直的武人,說話做事直來直去,不會繞彎子。李續宜身為儒將,知書達理,明曉是非,該堅持的堅持,該謙讓的謙讓,反而更容易與多隆阿搞好關係。

不管怎樣,多李團結是曾李最希望看到的。胡林翼告訴曾國藩:「希與多之和睦,如一鼻孔出氣……亦奇境也。」曾國藩獲悉後也十分高興:「希帥與多公和衷,此最好消息。」

作為第二次西征的主要發起人,陳玉成其實很早就已率領北路軍進軍皖北,部隊的出發時間尚在南路軍之前,但由於沿途發生了其他戰事,他們在行動上一再遲誤,以致未能在南路軍進攻皖南時與之形成聯動。

1860年11月下旬,北路軍到達桐城,和上次太湖戰役一樣,這支大軍仍由粵捻聯軍組成,浩浩蕩蕩達十餘萬人。陳玉成的核心目標當然是解安慶之圍,但要免於腹背受敵,就必須首先解決多隆阿,為此他一到桐城,就立即在挂車河等處築成營壘四十餘座。

第二天,多隆阿屬下親兵偵伺到了這一動向。多隆阿聞報,料定太平軍大隊援兵已到,便搶先在挂車河西岸紮營,陳玉成亦列陣於河東,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猶如鮑超與李秀成,多隆阿和陳玉成也不是初次交手,在兩年前的宿松之戰中,陳玉成就敗於了多隆阿。不過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且此次陳玉成一者佔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二者來勢洶洶,對解安慶之圍志在必得,完全存在將多隆阿一把掀翻的可能。

只是多隆阿並不是這麼容易被掀翻的。和李元度寬縱部下不同,多隆阿治軍嚴厲,但對部屬非常體恤愛護,平時親自慰問傷員,乃至用自己的馬從戰場上搶救傷員。他治軍多年,所得養廉銀分文不取,全部都用於犒賞有功將士和撫恤死傷者。雖然多隆阿部的主體為北方部隊,在南方作戰面臨著生活難以適應等各種問題,但看到多隆阿待他們這麼好,軍人們也就沒有什麼怨言了。

挂車河首戰,多軍極其頑強,陳玉成率部打了整整四個小時,都沒法佔得上風。這時,多隆阿又突然派出了騎兵。

多隆阿部的老底子是黑龍江騎兵,原先屬於僧格林沁所轄蒙古騎兵的一部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蒙古騎兵沒能扭轉戰局,那是緣於英法聯軍火力過強以及戰術運用不當,而當這兩個因素得到改觀後,其機動性和衝擊力便重新擁有了施展的空間。

太平軍被中途闖入的騎兵斷為幾截,頓時陣腳大亂,陳玉成趕緊下令退兵入壘。這一戰太平軍陣亡兵員就達千餘,陳玉成挨了當頭一棒。

次戰,陳玉成避開多隆阿,對李續宜部發動了突襲。誰知李續宜部為湘軍中攻守兼備的一流勁旅,且同樣處於以逸待勞、以靜制動的主動地位,太平軍在他們身上也難找到便宜。多隆阿與李續宜聯繫緊密,聞報親率騎兵馳援,兩軍協力夾擊,再次擊敗了陳玉成。

兩戰全勝,令多隆阿信心大增,經與李續宜會商,兩人決定同時出兵,對太平軍進行兩面夾擊。1860年12月10日,多、李兩軍傾巢而出,一時間,刀槍飛舞,血流成渠。當天,太平軍的四十餘座營壘被全部攻破,所部傷亡慘重,出現了大潰敗的景象。陳玉成不得已率部退入桐城,捻軍亦退入了廬江。

按照陳玉成和李秀成商定的西征計畫,直接救援安慶本來也並不是首選,原方案是圍魏救趙,進攻湘軍後方基地湖北,從而減輕安慶壓力乃至迫使湘軍撤圍。挂車河戰役不僅重創了江北太平軍的有生力量,也使陳玉成明白了要想直接解安慶之圍有多麼不易,於是決計執行原方案,進軍湖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