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沒有一個後退

南路潰敗使僧格林沁分割敵軍陣勢的計畫徹底落空,他只得指揮所部通過八里橋向後撤退。聯軍為了阻斷僧軍的退路,立即集中炮火對八里橋實施了轟擊。

中國軍隊主要通過揮動旗幟來傳遞命令,一名英軍翻譯註意到,橋頭站著一位身材極為高大的蒙古旗手,他手執一面綉有黑字的大黃旗,不時將大旗指向各個方向,其間絲毫不顧子彈、炮彈在自己周圍呼呼作響,飛嘯而過。

不久,八里橋上就堆滿了屍體。這名勇敢的旗手也終於被一枚霰彈擊倒在地,大旗向一旁倒去,英軍翻譯看到,緊隨旗杆而去的,是「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戰後,很多聯軍士兵都嘆服於對手在戰鬥中表現出的無畏精神:「中國人和以勇氣鎮定著稱的韃靼人(此處應特指蒙古步騎兵)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

僧軍主力撤至八里橋後方後,格蘭特經過對戰場的觀察,決定分兵一部從勝保軍退出的南路實施抄襲。幸虧左翼的蒙古騎兵及時發現了英軍的企圖,經過一番奮力衝擊,這才阻滯了敵人的兇猛攻勢。

在戰況不利的情況下,出於「嚴防京師」的考慮,僧格林沁率部退往北京城郊的皇木廠。與此同時,迎擊東路敵軍的瑞麟部隊也退至皇木廠,與僧軍合兵一處。至此,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最關鍵也最悲壯的一次戰役,八里橋之戰以中方落敗告終。張家灣、通州城、八里橋全部失守,京城門戶大開,整個北京真正能夠用來防禦的,只剩下了一道古老城牆。

錫克騎兵奉命對北京城進行了偵察。根據他們的描述,北京城城高十餘米,看上去非常堅實高大,而且城頭布滿密密麻麻的塔樓,不過城裡似乎並沒有軍隊守衛。

格蘭特不相信北京沒有軍隊駐守,他擔心僅靠隨軍的火炮無法轟開城牆,使他像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中的何伯那樣蒙受丟臉的失敗。這時聯軍的彈藥儲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每門隨軍火炮僅剩下四十多發炮彈,再加上從張家灣之戰起,出戰的聯軍就只是其總兵力的一部分,大部隊尚在天津,若現在攻城,兵力上也嚴重不足。

額爾金和葛羅生怕遲了巴夏禮等人質會性命不保,故而向格蘭特施壓,要求趕快攻城,但格蘭特仍然拒絕動兵,非要等後續援兵從天津開來不可,最後兩人也只得以格蘭特的決定為準。

得知前方兵敗,正在圓明園內的咸豐大為驚駭,他深知禁軍不足恃,京城不可守,遂決意「巡幸木蘭」。1860年9月22日,在事先未通知臣僚,甚至連鑾駕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他便匆匆逃往熱河。

七年前,咸豐對王公大臣們說:「國君死社稷,禮也。」當時的他面對大兵的進逼,雖然也曾有重蹈前朝覆轍的擔憂,也曾恐懼害怕和戰戰兢兢,但終究還是硬著頭皮站出來,以與社稷共存亡的決心接受了挑戰。

在而後七年的時間裡,內憂外患的不斷折磨以及對犬馬聲色的沉淪,顯然已經嚴重地磨蝕了咸豐的耐力、意志力以及勇氣,讓他逐漸變得極為膽小怯懦甚至猥瑣。作為一國之君,他不僅在朝野最需要他擔當的時候放棄責任,當了逃兵,而且還密諭留京的恭親王奕訢,讓弟弟在議和不成、戰又不勝的情況下也偷偷逃往熱河。

咸豐的這種做法足以讓他聲譽掃地。知曉內情後,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上意直棄宗社臣民如敝屣。」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經可以像對待一雙破鞋一樣,把祖宗基業和他的臣民全都扔掉了!

由於逃得實在過於匆忙,咸豐出京時所帶隨從很少,嬪妃僅皇后、懿貴妃等十三人,隨行大臣也只有幾個王爺、軍機大臣以及端華、肅順等。逃亡的當天,咸豐能夠得到的食物僅僅是兩個雞蛋,次日,他和嬪妃們才喝了幾碗小米粥,後來有一天甚至連咸豐自己都沒能填飽肚子。

正所謂「國家多難,天子蒙塵」,咸豐絕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真會落到這樣的地步,忍不住傷心地落下淚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