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未見過如此有膽魄的人 英勇的中國軍人

英法聯軍在戰役中所取得的有利形勢,讓本來頗為灰心喪氣的英國公使額爾金又打起了精神。聯軍佔領塘沽後,他興沖沖地找到格蘭特,說要在塘沽的一座寺廟頂上建立總部,理由是站在上面可以更好地觀察攻打炮台的戰鬥情形。

額爾金不過是格蘭特的名義上司,打仗這事還是得格蘭特說了算。格蘭特聽額爾金說,他要邀請《泰晤士報》記者和他一起去寺廟觀戰,馬上明白這位公使先生不過是想獲得在英國報紙上露臉的機會而已。鑒於大沽炮台與塘沽只隔著一座白河,中方大炮的射程足以到達額爾金所說的那座寺廟,格蘭特毫不客氣地駁回了他的要求。

在聯軍內部,孟斗班之前雖然有意與格蘭特爭鋒,但由於獨自進攻塘沽受挫,如今也已不自覺地落於了下風。當商討如何攻佔大沽炮台時,他提出要同時攻打大沽的四個炮台,格蘭特則堅持先攻北岸炮台,因為北岸炮台在火力配備上最為虛弱。爭論的結果,孟斗班不得不屈從於格蘭特,他在日記中酸溜溜地說:「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卸下我的軍事責任以及與此相關的政府責任。」

1860年8月21日凌晨,英法聯軍突然自後路對大沽北岸炮台實施猛攻。戰前,格蘭特下令將所有的阿姆斯特朗炮都儘可能運至前線實施轟擊。阿姆斯特朗炮笨身沉重,加之地面又泥濘不堪,所以每一門炮都須用六匹高頭大馬予以拖送,然而其威力之大是不容置疑的。中方架在炮台上的大炮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短時間內多數大炮都被擊毀,但守軍利用殘存的火炮繼續轟擊,依舊遠遠地將敵人阻於炮台之外。

按照西方人的記錄,意外發生在上午6點半,炮台彈藥庫不幸被聯軍的開花彈擊中,繼而發生爆炸,巨大的爆炸聲如同地震一般,令守軍手忙腳亂。由於彈藥來不及補充,在半個小時之內,大炮無法再對敵人進行射擊,聯軍趁此機會逼近了炮台。

半個小時之後,守軍恢複射擊,卻發現己方大炮的威力已經大減。這是因為中國炮手普遍缺乏數學和彈道原理的知識,技術再熟練的炮手也只能根據經驗,朝著固定的方向進行大致瞄準。這使得炮台的攻擊距離有著很大局限,一般只有在一千兩百米到一千五百米的範圍內才能對敵方造成殺傷,隨著距離拉近,一旦超出這一範圍,炮手們就不知道該如何調整發射的高度了,打出去的炮彈往往都超出目標。

聯軍前敵指揮官柯利諾見狀,立即命令炮兵把來複炮推到陣前。來複炮和阿姆斯特朗炮一樣同屬線膛炮,雖然火力不及阿姆斯特朗炮,但在輕便性和機動性上更勝一籌——一般情況下,只須四匹矮馬就能輕鬆拉動一門來複炮,炮兵推起來也不覺得特別費勁。

聯軍將來複炮推到距離炮台六百米的地方,旋即對炮台進行射擊。聯軍炮兵訓練有素,在如此近的距離範圍內,可以說沒有一門大炮會失去準星,相反,中國軍隊射出的炮彈卻只能從聯軍士兵的頭上划過。

經過來複炮的「定點清除」,炮台尚存的大炮多數都啞了火,火力遭到完全壓制。柯利諾認為時機已到,下令各部發起衝鋒。

當聯軍士兵衝到距離炮台三十五米處時,炮台上仍有一門也是唯一的一門大炮在施射,可是操縱者卻只有一個。該炮手先是把背貼在地上,鑽到大炮下面裝填炮彈,接著再爬起來開炮,之後又重新開始這一套在聯軍看來很「古怪」的操作。其間聯軍不停地向炮台開炮,然而竟沒有一顆炮彈擊中他。

這當然不是偶然的,實際是聯軍官兵對這名英勇的中國軍人肅然起敬,不願意加以傷害。有人後來說起當時的感受:「不同國家的勇士之間總會惺惺相惜,看著別國的勇士倒下怎麼可能不痛心?」

炮台前有連續兩道壕溝,裡面都注滿了水,這構成了聯軍前進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一大障礙。與此同時,除了那門堅強的大炮外,其餘守軍也在用抬槍、鳥槍乃至弓箭進行頑強抵抗。聯軍在壕溝邊折騰了一刻鐘,不僅沒能取得任何進展,而且傷亡慘重。

柯利諾急得兩眼冒火,為了加快進攻速度和減少聯軍的損失,他不顧一切地下達命令,逼著從香港招募的中國苦力們跳下壕溝,充當人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