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未見過如此有膽魄的人 自殺式的勇猛

儘管擊退了英法聯軍,但獲悉對方浩浩蕩蕩登陸北塘,咸豐仍預感到了大事不好。

自第二次大沽口戰役後,遲遲無法鎮壓下去的太平天國運動使南方形勢完全潰爛,已嚴重威脅到了帝國財政賴以生存的稅賦來源,甚至影響到了事關生死的漕糧調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明知英法聯軍威脅京津,咸豐之前也不得不以舉國之力去對付南方戰事。

因為把大部分人力財力物力都投入於南方,所以僧軍的裝備才會那麼簡陋落後,同時北方兵力也空虛到除僧格林沁、勝保部外,再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抵禦英法聯軍進攻的力量了。

對自己的這點家底,咸豐豈能不清楚,他接連諭令直隸總督桓福,要桓福乘機轉圜,而且務必對英法使節心平氣和,以禮相待。桓福奉令向英法公使遞交照會,請兩國停止進兵,從北塘入都換約。

額爾金何其精明刁鑽,他馬上回覆稱,必須欽差大臣前來方可議和,而且你的照會中只說入都換約,沒說卜魯斯在上海所提條件能否允准,那「本大臣」為何要中止進兵?繼續打!

經過重新策劃,聯軍決定先把塘沽放在一邊,轉而佔領塘沽附近的新河和軍糧城。1860年8月12日拂曉,萬餘聯軍分成兩路撲向新河、軍糧城。這一帶的蒙古騎兵主要駐於新河,一共不足兩千人,但聞知敵人發動了進攻,亦馬上分兩路迎敵。

僧格林沁在備戰時認為英法因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之敗,非萬不得已不敢輕動,同時他又依據上次作戰的老經驗,判斷聯軍不可能帶來太多騎兵,上岸也不能帶大炮,這些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事實上,聯軍中有相當數量的英軍騎兵、阿拉伯騎兵和印度錫克教騎兵,其中的錫克騎兵蓄長須,扎頭巾,騎著高大的阿拉伯馬,雖然也不過是被殖民地士兵,卻個個都狐假虎威,裝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大炮方面,聯軍除火力猛烈的加農炮外,還擁有最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後者是一種大型的線膛炮,專門用來驅散大部隊,它可以把金屬打成碎片,摧毀「用18世紀的武器」裝備起來的步騎兵更是不在話下。

新河是聯軍的攻擊重點。英軍統帥格蘭特指揮了這次攻擊,在他的命令下,八百聯軍騎兵繞過擋在路上的中國軍隊,從其背後發動襲擊。與此同時,聯軍主力則動用三門阿姆斯特朗炮從正面發動攻擊。

在到達離蒙古騎兵約三里路的範圍時,聯軍開始發射阿姆斯特朗炮,蒙古騎兵的陣形立刻被炮彈撕裂開來,但是面對異常猛烈的炮火,他們毫不畏懼,倖存者依舊不斷向敵人發起衝鋒。這種自殺式的勇猛令聯軍大為震驚。英軍的一名少將指揮官驚嘆道:「他們在戰火里堅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對世界上任何軍隊來說,那都是嚴峻的考驗。」

蒙古騎兵已經衝到距離敵人四百多米處。在如此近的範圍內,阿姆斯特朗炮可以把威力發揮到最佳,經過長達二十五分鐘的狂轟濫炸,勇士們才被迫停止前進,但並沒有立刻回頭。

這時從背後發起襲擊的錫克騎兵跳了出來,並遠遠地用卡賓槍和手槍施射,蒙古騎兵只能被動地用弓箭長矛進行反擊,可是武器精良的錫克騎兵依然拿他們不下。一位英軍中校目睹此情,深感敬佩,說他「從未見過如此有膽魄的人」。

這種力量過於懸殊的對壘當然無法堅持長久,蒙古騎兵被迫向後撤退,錫克騎兵緊追其後,但他們不知道這其實是對手的誘擊戰術。很快,蒙古騎兵一個迂迴分割,將其驅趕到了新河東北的沼澤地帶,錫克騎兵的阿拉伯戰馬被陷在泥里,頓時動彈不得。

就在蒙古騎兵準備一鼓作氣,將錫克騎兵予以殲滅的時候,格蘭特及時變換了隊形,派七百名聯軍步兵趕到陣前,其中槍法較好的狙擊手作一字排列,等蒙古騎兵漸近,便用來複槍進行射擊。

來複槍也就是線膛槍。在世界兵器史上,來複槍的出現帶有轉折性的意義,這是因為與過去相比,它使步兵武器的殺傷力陡然提高。有的西方史家甚至認為,即便20世紀出現的高爆彈、飛機、坦克,也不及當時來複槍誕生後產生的影響力。

英法聯軍長年在歐亞間打來打去,作戰經驗豐富。在聯軍所佔據的陣地周圍,由於連日大雨,遍地積水,騎兵無法進行側翼抄襲,只能從正面硬沖,這也等於讓他們成了狙擊手施射的活靶子。一時間,眾槍競發,槍響處,騎兵們紛紛從馬上墜落。僥倖躲過彈雨的少數騎兵雖然衝到敵人面前,但因寡不敵眾,也很快就全部犧牲了。當天實施衝鋒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滅,僅七個人活了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