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未見過如此有膽魄的人 事實並非如此

那個年代殖民主義思想盛行,通商口岸的英法軍人尤其如此。一個英國軍人在上海街頭行走,如果迎面發現有中國人擋道,其習慣做法是「一掌扇掉他的帽子,不然就用傘尖戳他的肋骨」。照英國人的說法,他們這麼做還是客氣的,因為「法國兵收拾中國人比我們更狠」。

通常情況下,挨了欺負的中國人只能忍氣吞聲。這使洋人們更加趾高氣揚,認為中國人天生膽小,人格低人一等,他們還從中得出結論,認為一個外國兵在戰場上足以抵擋十到十五個中國兵。剛剛組建洋槍隊時,華爾的頭腦里多多少少也存在這種認識,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1860年6月下旬,吳煦命令洋槍隊配合薛煥的勇軍進攻太倉和嘉定。這是洋槍隊首次作戰,結果一上戰場,華爾就發現太平軍久經沙場,很能打仗,相比之下,他的洋槍隊永遠秩序混亂,有時隊員甚至都醉醺醺的。

華爾只有西方武器這一個優勢。太倉和嘉定都是有城牆的城池,他設計的作戰方案是依靠火力,先奪取一個沒有防備的城門,製造大規模混亂,接著趁守軍驚慌失措,尚未能夠組織起防禦之際,再通過另外一個城門將對方趕出去。

在華爾看來,這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戰術配合,但就是這樣的戰術配合,往往也組織不起來,無論洋槍隊還是派來協助他的勇軍,都無法實現其作戰意圖。同樣,攻城需要連續不斷地投入兵力,然而令他感到沮喪的是,不管他怎樣望眼欲穿,增援部隊總是遲到,乃至根本不到。

1860年6月26日,太平軍自動退出太倉和嘉定,讓清軍白撿了一個「收復」之功,但華爾和洋槍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7月初,華爾奉命率洋槍隊前去攻打松江。這時洋槍隊斷斷續續已訓練了三周,似乎有了點底氣。見白天大炮無法轟開城牆,華爾決定採取突襲戰術。

可惜期望越大,失望往往也越大。就在進攻前夜,士兵們喝了一夜的酒,營中人聲喧嘩。如此渙散的軍紀終於讓他們在第二天嘗到了苦果——進攻隊形混亂不堪,漏洞百出。

太平軍經驗豐富,一個猛烈反擊,就將洋槍隊打得大敗,華爾及其所部倉皇潰退,不少士兵棄屍荒野。

華爾到底是個見過世面的冒險家,戰敗之後並不膽怯氣餒。他回到上海,頂著洋人圈子裡的陣陣嘲笑,再次招兵買馬。這次募兵,他表現得比以前更有頭腦,首先被他招入隊中的是菲律賓人馬坎納亞。

馬坎納亞是個有錢人,他腰纏萬貫,而且大方豪爽,常常一擲千金,在上海碼頭上頗得其他菲律賓人的擁戴。有馬坎納亞出面,不需華爾自己多費口舌,就徵集到約兩百追隨者入伍。加上約三十名英美人,洋槍隊不但彌補了戰損後的兵員缺額,而且進一步擴大了原有規模。

吸取松江之敗的教訓,華爾又決定招募教官對部隊進行訓練,但限於列強的中立政策,自然難以招到正規軍官,所以他招募的六名教官多為英國海軍逃兵。此外,華爾還為洋槍隊添置了火炮,以增強部隊的火力。

1860年7月16日,華爾率隊重回松江城下,他們於夜間發動突襲並終於攻克了城池。

據住在上海的一名蘇州官吏講,當時松江的太平軍駐守部隊大部分都不在城裡,留在松江的人很少,而且多為老弱病殘,這些士兵甚至都忘了關上城門,這才讓洋槍隊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勝利。考慮到洋槍隊的規模和戰鬥力實在有限,衝破堅固防線的機會確實微乎其微,蘇州官吏所言應該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就算這樣,洋槍隊在攻城時也費了牛勁,共陣亡六十二人,負傷一百零一人,傷亡不可謂不大。

話又說回來,不管洋槍隊有多麼不濟事,他們比綠營和勇軍總還是要強上許多。自江南大營被擊破以來,清軍在江南戰場所取得的勝利實在寥寥可數,江蘇巡撫薛煥聞報,趕緊給咸豐寫去奏摺,說自己親率「呂宋夷勇」打了勝仗,除此之外,他對洋槍隊真正的頭目華爾提也沒提,之前的敗仗更是像完全沒發生過一樣。

得知收復松江,咸豐一方面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卻仍強調中國不需要僱傭「夷勇」,並再三命令薛煥解散洋槍隊。

咸豐的心情可以理解,這時中西方主要是中國和英法的關係正在進一步惡化,他當然害怕僱傭「夷勇」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化。不過皇帝的諭令對薛煥顯然並沒有影響,因為除了洋槍隊,江南確實已沒有任何可依靠的軍隊了。

若硬要說這份諭令有什麼作用,或許只是當僱傭「夷勇」遭到不識時務的御史、言官攻擊時,朝廷可以拿出來做擋箭牌,證明對此不負直接責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